关于ZAKER 合作
光锥智能 09-09

周鸿祎的搜索梦 纳米 AI 搜索担不起

前沿科技,数智经济

这已经是周鸿祎第五次发起 " 搜索战 "。

继 3721、雅虎 " 一搜 "、奇虎、360" 好搜 " 后,新物种 AI 搜索的到来,让周鸿祎更加积极入局。

周鸿祎做 AI 搜索的思路,秉承了他一贯的激进模式。在纳米 AI 搜索去年年底的发布会上,周鸿祎甚至喊出了 " 做出全球第一的 AI 搜索 "。

两年时间来,从 2024 年底的 360AI 搜索,到升级为纳米 AI 搜索,再到嵌入智能体的纳米超级 AI 搜索,周鸿祎不做 " 大而全 " 的产品,而是绞尽脑汁找一个足够小的切口,做长文本、多模态、智能体等一系列搜索,都是希望让这个新产品能够像 Kimi、Manus 等产品 " 一鸣惊人 "。

但纳米 AI 搜索的增长速度,没有匹配上 " 网红 " 周鸿祎带来的热度。QuestMobile 数据显示,2025 年 6 月,纳米 AI 搜索的应用月活规模量级仅有 100~500 万,且复合增长率为 -8.6%,对比同期 Kimi 应用 1000 万 ~1 亿的月活,差了近 10 倍。

发展停滞的纳米 AI 搜索,没法承担起 360 集团向 AI 转型的重任。

纳米 AI 搜索

还捅不破同类产品的天

作为 360集团转型 AI 的超级入口,纳米 AI 搜索逐渐变成了上个时代 360 门户网站的 " 集大成者 "。

打开纳米 AI 搜索,可以看到,它的首页还是 AI 搜索功能,又在侧边栏置入了一系列 AI 功能,包括今年爆火的智能体、大模型广场、文生图 / 视频、知识库等。

为了当一款 To C 的 AI 搜索应用,纳米 AI 在方方面面的功能设计上,都优先考虑一个问题——怎么对小白友好怎么来。

用周鸿祎的话说," 我们的思路是靠近生活,不强调专业用途,也不刻意面向商用。"

纳米 AI 搜索的两项核心功能是 AI 搜索和智能体,但从实际测评效果来看,两者表现都无法匹配第一梯队产品的能力水准。

先从 AI 搜索说起,360 做搜索也是秉承着体验优先的思路,做了跟传统搜索模式结合起来的思路:它先判定问题类别,如果是比较简单的日常问题,就交给 AI 快问快答;一些复杂的问题才会调用 DeepSeek R1 等模型做深度思考推理。

那么叠加了 AI 能力的搜索和当下能联网、能深度思考的大模型们相比,还能保持搜索的优势吗?

作为市场占有率第二的 PC 搜索引擎,360 在搜索上的内容储备叠加 AI 搜索能力,体验效果并没有超过同类产品的惊艳表现,甚至在一些简单问题的搜索上不如同类产品。

针对叠加深度思考的搜索功能测试,光锥智能让纳米 AI 搜索和 DeepSeek 分别回答 " 关于月之暗面这家公司在社交媒体上涉及到的各种消息 "。对比之下,DeepSeek 给出的回答不仅提到了 Kimi-K2 模型发布后研究员团建的信息,也把张宇彤回应的事情提到了,可以说后者给出的答案更全面、且时间维度上补全了近 2 个月的信息空白。

在周鸿祎曾经强调优势的多模态搜索上,纳米 AI 搜索的表现也不太理想。光锥智能拿前 OpenAI 超级对齐团队负责人 Jan Leike 的照片分别询问纳米 AI 搜索和夸克,前者无法辨别,而后者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为什么 360 搜索表现平平?从决定 AI 搜索的两个重要维度评估,一是底层大模型能力决定了 AI 搜索的问题拆解和生成能力,但同类普遍采用 DeepSeek 的情况下,大家的起跑线拉到了同一水平,搜索能力自然也拉不开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搜索引擎的内容储备也就决定了搜索质量的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 AI 搜索的能力,今年 360 又抓住了一个新的契机——智能体。通过智能体优化 AI 拆解问题、生成答案的质量。

360 发布的 "L4 蜂群智能体 " 就是瞄准了这一点,它的存在就是为了降低非专业用户体验 AI、执行复杂任务的门槛。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想让专业的 AI 视频大模型做个最近爆火的 " 美美桑内 "MV 出来,根本无从下手。这个过程需要写好专业的分镜画面、生成对应的图片、视频,再把它们合成一个长视频。

但 360 的纳米 AI 超级搜索智能体,做到了基本上大部分产品都没做到的颗粒度——把一个搜索拆解任务,然后划分成不同的多个任务,且每个任务都以卡片方式演示拆解,够透明。

这样细致拆分的好处是,它能够让用户需求变成 AI 能理解的方式,让零基础的用户也能完成 AI 视频制作、AI 报告生成等更具门槛的创作。

360 的智能体创建界面就是一个工作流界面,支持创建者写好智能体每个步骤需要调用哪些 MCP、以及写什么提示词。比如做 MV,它会先根据要求先调用一个音乐模型先写首歌出来,再生成每个分镜的提示词,然后再用 AI 生成对应的画面,最后生成一些片段的短视频,再串联成一段完整的 MV。

在智能体的帮助下,好处是," 一句话生成 XXX" 不再难以实现,它让小白也能用。但缺点是,过于简单的工作流设定,也限制智能体的生成质量上限太低,导致生成视频的内容过于简单、质量也难以避免 " 一眼假 " 的问题。

比如让它做个 " 美美桑内 " 的 MV,它无法理解这是哪首歌,也没有识别出来小沈阳是个明星,配上了错误的生成图。生成的视频虽然足够流畅,但示例的视频也暴露了人物表情不理想等问题。

可以说,纳米 AI 搜索长成了周鸿祎理想中的模样——简单到 " 傻瓜可用 ",但对于再专业、要求更高一点的任务,它的处理结果就无法让人满意。

3 次转变

纳米 AI 搜索陷入僵局

虽然纳米 AI 搜索的表现还不够尽如人意,但对于掐着 AI 搜索风口快速入局的 360 来说,在仅仅 1 年的时间内,360 已经尽力交出了一个转型之作。

回顾纳米 AI 搜索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周鸿祎带着 360 追逐 AI 的过程。

2024 年上半年,周鸿祎就喊出了 All in AI 的口号,成为老周心病的搜索,就成了 360 转向 AI 的一块跳板。

当时,在周鸿祎眼中,AI+ 搜索这个新物种让他看到了超越国内 " 老大哥 " 百度的希望。

上线于 2024 年 2 月的 360AI 搜索,就是纳米 AI 搜索的前身。彼时,国内的搜索巨头百度还没有把 AI 搜索直接用在自家浏览器上,提出 AI 搜索的新贵 Perplexity.AI 正风光。在国内玩家不多的情况下,360 率先推出了自家的新产品—— 360AI 搜索。

从创立之初至今,该项目一直由 360 副总裁梁志辉兼任负责人,他参与过360 安全卫士、浏览器助手等产品团队,也是负责 360 AI 的 To C 产品总负责人,可见360内部对纳米 AI 搜索的看重。

当时的 360AI 搜索,也同样是以答案引擎的优势博出圈,长文本、多模态都成了关键的宣传点。2024 年 10 月,据 AI 产品榜统计,360AI 搜索当月访问量已经达到 2.87 亿次。

但周鸿祎还不满足,于是在 2024 年 11 月底,360AI 搜索升级为纳米 AI 搜索,连网址都换成了新的,着重提及升级为 " 搜、学、写、创 " 为一体的新搜索引擎,也就是说,除了原带的搜索功能,AI 写作、AI 文件总结等功能也一口气塞到了纳米 AI 搜索中。

这个阶段的纳米 AI 搜索,就已经变成了 360 做 AI 的超级流量入口。摘掉 "360" 标签,是因为周鸿祎不想和集团固有印象挂钩。

" 一谈 360,用户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安全,而不是搜索,更不会想到 AI。" 周鸿祎说。

升级后的第三个月,纳米 AI 搜索还踩上了关键节点—— DeepSeek 发布。通过接入 DeepSeek 模型到纳米 AI 搜索中,其整体访问量有了明显的提升。QuestMobile 数据显示,纳米 AI 搜索接入 DeepSeek 后次日,活跃用户规模增加 22.0%。

但在行业带来的明显利好后,纳米 AI 搜索吃到 DeepSeek的红利时间并不持续,差不多在 1 个月之后就趋于平淡。之后的 3 个月里,可以看到纳米 AI 搜索的日活趋势出现平缓甚至下降,而这一波受益最大的其实是腾讯元宝。

第三次升级,则又和 360 在 2025 年的战略调整再度重合。半个多月前,周鸿祎在 360 集团的 20 周年中喊出了 "AII in Agent" 的口号。

作为 AI 超级流量入口的纳米搜索,也就成了寄放智能体最合适的载体。6 月份,周鸿祎宣布在纳米 AI 搜索中加入智能体,并再次将品牌升级为 " 纳米超级 AI 搜索智能体 "。

三度升级、转型的纳米超级 AI 搜索,又陷入了周鸿祎之前做搜索 " 反复横跳 " 的状态。此前,360 的传统搜索引擎就经历过 "360 搜索——好搜——改回 360 搜索 " 的三次改变。

在熟悉周鸿祎的 360 内部人士眼中,这种反复变卦也在传统搜索引擎时代中上演过。

"当他踢到一块铁板就会想,是不是自己错了,于是就采取新的迂回战术。其实有时再狠踢两脚再坚持一下没准就过去了,但他总是想,敌人很厉害,正面进攻不行就迂回打击,缺乏对一件事持久的耐心。" 在腾讯科技的报道中,这位人士给出了上述评价。

同时,在一年半的浮沉中,纳米 AI 超级搜索造出来的依然是一个 " 不出挑 " 的搜索引擎,对比同行来看,它仍然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也没办法和把 AI 搜索融入传统搜索引擎的百度、阿里夸克对打。

靠引流、营销、产品升级的折腾过后,纳米 AI 搜索陷入了月活起伏的平缓期。

从去年年底升级为纳米 AI 搜索后,纳米 AI 的流量增长极快。但从最新数据来看,已经走起了下坡路。据量子位智库数据显示,今年 7 月,纳米 AI 搜索在 Web 端的访问总量下降超过 15%。

难以扶起的 AI 搜索,短时间内还难以撑起 360 集团找寻下一个增长支点的愿望。周鸿祎追寻增长的 A 面翻过来,更需要 AI 帮扶的传统业务忧患浮出水面。

周鸿祎的 AI 梦

能在纳米 AI 身上实现吗?

周鸿祎一直有一个 AI 梦。

2016 年,深度学习爆火时,360 集团其实是在科技公司里比较早建立 AI 研究院的一家公司,但无奈后面并没有坚持继续投入。

大模型爆火之后,周鸿祎也重燃了回归 AI 舞台中央的热情。

相对于纳米搜索的不温不火,百度和谷歌两位同行交出的财报,已经展现了 AI+ 搜索给广告业务带来实打实的好处。

最明显的红利是,在传统搜索加入 AI 搜索功能后,Google 和百度都迎来了月活跃用户增长和用户使用时长两项指标的提升。

Google CEO 皮查德曾在采访中透露,AI Overview 的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长至 20 亿(上季度 15 亿)。百度则披露,其 App 月活跃用户数于今年 6 月份达到 7.35 亿,同比增长 5%。今年 Q2,用户日均使用时长同比增长 4%。

原有用户使用时长的提升下,广告业务的受众盘上去了,各种适配 AI 搜索时代的新广告也成为了提升广告收入的关键。今年 Q2,谷歌搜索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12%,达到 542 亿美元。

" 人工智能搜索功能能够有效增强用户体验,而非干扰用户检索。" 百度搜索业务(MEG)负责人罗戎在 Q2 财报会提及," 因此,绝大多数过去很难变现的检索关键词现如今都可以在人工智能检索功能的帮助下盈利,这也将显著扩大百度的广告库存。"

长远来看,AI 搜索将彻底颠覆互联网时代的广告形态,从传统模式的广告链接展示到答案生成时代的信息推荐,广告付费模式也将从 CPC(广告点击付费模式)转变为 CPS(广告销售付费模式)。

光锥智能

光锥智能

来这里,看千行百业的数字化、智能化。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