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昨天

【金融棒棒糖】0.4 亿试水到 10 亿重注:“西安北”如何“老带新”?

招商大战中,我们观察到这样一个案例。

这家企业并非西安土著,却在 4 年间密集扩产 4 次,其第一次进入西安时只投了 " 区区 4000 万元 ",但最近一次却开出了 "10 亿元的支票 "。

我们好奇,是什么催生出企业如此热情?

01

高频加注:深度潜入本土产业链

如果不是过往采访经历,我们很难注意到经开区汽车产业链上的这家 " 小公司 " ——乔路铭科技,但事实告诉作者:这是一个典型的 " 链群招商 " 案例。

乔路铭成立于 2018 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饰件、汽车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内饰件、汽车外饰件、新能源汽车元器件及配套模具。公司于 2023 年 2 月挂牌新三板,目前正在冲刺北交所上市。

引发我们关注的是,这家浙江籍拟上市公司在入驻经开区后的 4 年中,先后开启了 4 轮扩产,累计投资 11.3 亿元,现已成长为公司在全国布设的 20 余个生产基地中规模最大、产值最高的生产基地,亦是西安规模最大的注塑件生产基地。

一起来通过公司扩产历史来看看其动能所在。

乔路铭 2021 年 3 月决定落户经开看重的是 " 大客户 " 吉利汽车,彼时公司在 " 吉利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租下两个厂房,投资 4000 万元建设了注塑生产线。

第一次扩产发生在半年后,公司进一步接下西安比亚迪订单,再次租下两个厂房,投资 1000 万元引入汽车顶棚、轮罩挡泥板,发动机底护板等产品线。

第二次扩产得益于吉利 " 星越 L" 与 "smart" 产品销量爆发,公司业务量随之扩大,于 2023 年投资 1000 万元新增周转器具用于产品仓储。为进一步降本增效,公司还于 2024 年 11 月启动了智能自动化提升项目,投资 2000 万元将原有产线全部改造为智能机器人,在减少 20% 人工成本的同时提升产能近 30%。

最新两次扩产则均发生在 2025 年,随着公司自身能力提升与主机厂对于 " 属地化 " 配套企业的青睐,西安乔路铭一手投资 6000 万元再次于 " 吉利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 租下 3 个厂房,一手投资 10 亿元直接在经开区拿地建设新能源汽车内外饰件生产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与乔路铭 2025 年租赁扩产相同步,其还带动 " 兄弟企业 " 浙江铭博汽车部件股份公司入驻经开区,并租下 3 个厂房。

乔路铭能够在经开区如此频繁扩产,很关键的原因在于 " 链主 " 企业的澎湃动力。而在这种强大 " 吸引力 " 下,配套企业的 " 点滴汇聚 " 正在区域内形成高质量的 " 老乡效应 "。

仅以西安乔路铭为例,其不仅为经开区带来了多家总部位于浙江的吉利 " 二级供应商 ",且公司现已深度嵌入本土汽车产业链,目前形成业务往来的本地上下游企业就有 10 余家,正在推进的还包括陕汽集团供应商天瑞汽车内饰(06162),进一步激活本土汽车配套企业活力。

02

有效市场:自主推动 " 产业集群 "

作为西安工业主阵地,经开区早已是公认的 " 工业强区 "。

在我们看来,工业繁荣背后的关键推手无疑是紧密地制造业产业协同。经开区如今不仅形成了包括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在内的 4 大产业集群,且在全省 23 条产业链和全市 19 条产业链框架下,确定了商用车产业链、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等 11 条重点产业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 " 全国统一大市场 " 不断深化,市场这只 " 无形的手 " 正在催生经开区以 " 链主 " 为核心的产业聚集。

表现最为突出的当属汽车制造产业。作为全市唯一的 " 商用车 + 乘用车 " 制造基地,经开区依托陕汽集团与吉利汽车两大主机厂的 60 万辆整车产能,现已聚集西安康明斯、汉德车桥、德仕零部件等 30 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及上百家配套企业。仅在我们的观察中,就有拓普集团(601689)与银轮股份(002126)等不少 " 吉利老乡 " 点名为主机厂而来。

更大的信号则来自于省级互动,在 2024 年举办的 " 浙陕两地汽车产业交流暨整零配套对接活动 " 中,就有十余家浙江汽车零部件企业前来对接陕汽与吉利,清一色是民营企业。

而令人欣喜的是,此一现象在经开区其他主导产业上亦得到了 " 复制 "。

例如以有色院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深耕经开区 20 余年的西北有色院是区域毋庸置疑的 " 链主 ",现已在经开区成立 32 家子公司,目前经开区 53 家规上企业中有色院就占到 4 成。最新信息显示,今年 8 月开工的天大钒业(总部位于河北)就明确表示:看中经开区丰富的科教资源与强大的下游产业链配套。

例如 " 应用融合 " 的电子信息产业。经开区现已聚集一批包括中车永电电气、龙腾半导体、华天科技(002185)、华天慧创、彩晶光电、陇芯微、镭特电子在内的半导体龙头企业,仅华天科技就为区域引入集成电路设计、研发及封测配套企业 30-50 家。

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不容忽视。

公开信息显示,经开区内大量电子信息企业的应用场景正是工业控制器、新能源汽车、家电、轨道交通等领域,与辖区内优势产业高度吻合。

03

有为政府:多措并举 " 链式发展 "

产业链条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在我们看来," 有效市场 " 将迅速搭建起产业集群的 " 底子 ",但真正想要做到严丝合缝的 " 链式发展 ",则少不了 " 有为政府 " 的引导与协调。

在我们的观察中,经开区正在通过多举措 " 加速 " 区域发展。

首先是在招商层面精准 " 查漏补缺 "。

常规招商方式中,区域政府往往非常重视 " 大个子 " 企业,而经开区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围绕经开区重点产业链绘制 " 产业图谱 ",以树状单元的形式标注出 " 西安现有 " 与 " 经开五上 " 企业,而 " 需要招引 " 则以红色字体标注,并明确写出具体的公司名称。这种 " 点对点 " 的补缺式图谱,既大幅压缩了招商周期,提升了招商准度,更重要的是把 " 链式思维 " 注入了整体招商队伍,其效能并非单点可比。

其次是创新地优化 " 基金招商 "。

在 2025 年,我们观察到两宗案例。

一是发挥 " 链主 " 能量广泛吸引链上企业。2025 年 5 月,经开区下属经开金控携手西北有色院与西投控股共同设立了一支总规模 100 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金。我们注意到,这支基金由有色院担任管理人,由 " 链主 " 以市场化投资手段造链,相当罕见。

二是运用 " 基金工具 " 精准对接关键企业。2025 年 1 月,获得经开金控股权投资的深圳元视芯于经开区落地元视芯车规级 CIS 芯片研发及运营中心项目。业内反馈称:这正是一次精准地 " 区域补链 ",其车用芯片产品或将嵌入正在发力无人驾驶的陕汽与吉利。

在更大的视野下,经开区更积极的做法是:下场 " 造链 ",即以原始股东的身份创立科创企业。

2025 年 3 月,经开区下属经发控股携手陕西电子信息投资公司、长安汇通等成立陕西长安芯材科技产业发展公司,注册资本 3 亿元,经发控股以 25.3% 的持股比例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该公司主要聚焦于半导体制造核心控制软件、零部件及耗材的国产化攻坚。据了解,其所研发的 " 工厂的中枢神经系统 " 将有效赋能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通过如上种种现象,让我们意识到经开区已然形成 " 有为政府 + 有效市场 " 的协同驱动,我们亦相信,在 " 链式发展 " 与 " 新朋友落户 " 的良性循环下,经开区将进一步在西安 " 工业战场 " 上取得瞩目成绩。

来源 / 金融棒棒糖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