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2小时前

“水下大疆”冲刺 IPO,冷门品类跑出“黑马”

文 | 品牌工厂 BrandsFactory

如果要给今年中国的出海产品品类评选一个 " 黑马榜单 ",那么潜水设备一定榜上有名。

而在潜水设备这个过去被认为是冷门的出口品类中,有一家强势出圈的企业不得不提及,那就是拿下过多轮融资,市占有率高达 65%,被誉为 " 水下大疆 " 的 Sublue(臻潜)。

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好 Sublue 的投资机构中,大佬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也在列,据悉,顺为资本直接启动了直通车投资机制,雷军直接拍板敲定投资。可见其对这一风口的肯定和青睐。

将中国品牌的崛起放到整个行业的市场格局来看,过去几十年,全球潜水设备市场长期被 Scubapro(美国)、Mares(意大利)、Cressi(意大利)、Aqualung(法国)等国际品牌主导,它们依靠技术积累、品牌溢价、渠道控制牢牢占据高端市场。而如今,以 Sublue、Waydoo、lefeet 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通过技术颠覆、性价比优势、电商出海三大策略,逐步改写行业格局。

以电商出海为例,Sublue 无疑已经成为该细分领域的 " 隐形冠军 ",2023 年,其海外营收占比就已经超过 70%,成为亚马逊 " 水上运动装备 " 类目 TOP 3。

一个曾被视为 " 冷门 " 的赛道,为何能跑出这样的黑马?Sublue 崛起的背后,既是对技术场景的前瞻押注,更是对产品出海和全球化市场的精准卡位。

" 隐形冠军 "Sublue 崛起背后

2023 年 10 月,Sublue 母公司深之蓝同中金公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冲刺科创板 IPO。 作为国内第一家水下智能装备研发制造的科创企业,进入大众视野。

在冲刺 IPO 之前,深之蓝和它的创始人魏建仓其实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事实上,在 2020 年《财富》" 中国 40 位 40 岁以下商界精英 " 榜单中,39 岁的魏建仓与张一鸣、程维等互联网明星创始人并列。

然而,低调的做派却并不能掩盖其深受资本青睐的事实。

时至今日,深之蓝经历多轮融资共计融资超 13.455 亿元,盛景网联、顺为资本、源星资本、洪泰基金、春华资本、嘉溢创投、朗玛峰创投等超 30 家知名机构竞相押注。在开启 IPO 之前,深之蓝又完成 3.7 亿元授信签约以及 1.8 亿元股权融资。

目前,深之蓝设有工业级和消费级两大业务线,其中 Sublue 为消费级品牌,面向个人用户,提供水下助推器、动力浮板、水下无人机、智能冲浪板等涉水运动智能产品。

作为冷门领域的细分类目,Sublue 的产品技术壁垒相对来说比较高,每台在 300-4000 美金之间,因此找准市场及用户成为了 Sublue 成功的关键。

为此,一开始 Sublue 就将目光瞄准了北美及地中海沿岸的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3 亿人口中超过 6000 万人拥有潜水证书,占全世界潜水活动的 41% 左右,潜水、冲浪等涉水运动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成熟市场,人们对水下助推器、动力浮板等新奇产品接受度较高。

在开拓市场中,Sublue 选择聚焦到能引起用户共鸣的两个生活场景:亲子娱乐和情侣嬉水,利用具体的生活化场景切入市场,实现了在中高端领域的突围。截至目前,Sublue 生产的水下助推器远销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行业近 65% 的全球市场份额。

为了更好地触达潜在客户并扩大品牌影响力,Sublue 采取了多元化的渠道策略和营销策略。

首先,在产品上市初期,Sublue 会通过众筹平台进行预热推,比如 2020 年在 Kickstarter 推出的升级版产品「WhiteShark Mix Pro」,最终以 34.6 万美金收尾,超预期值 3461%,成为该平台同品类众筹金额最大的项目。

其次,Sublue 还采用了 " 亚马逊 + 独立站 " 双线并行的销售模式。在亚马逊上,Sublue 凭借出色的产品性能及良好的口碑多次登上 Best Sellers 榜单前列,目前有 4 款产品登上 BS 榜前 10。

在海外社交媒体营销方面,Sublue 也进行了全面布局。Sublue 已经入驻了 Youtube、Facebook、TikTok、Ins、X 等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例如,Sublue 在 Youtube 上与游艇经营博主 @NautiStyles 合作,为品牌带来了 53 万次曝光,并直接触达了一群中高端潜在客户。

潜水设备品牌迎来出海的 " 黄金窗口期 "

随着 Sublue 这家资本宠儿稳步推进 IPO 进程, 一个过去被看作冷门赛道的潜水设备出海新风口,也渐渐浮出水面。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全球潜水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增长,潜水设备品牌迎来出海的 " 黄金窗口期 "。

一方面,得益于潜水运动在全球的普及和风靡,带动潜水设备需求快速增长。据 PADI 统计,2023 年全球潜水认证数量同比增长 40%,其中东南亚、红海、马尔代夫三大潜水胜地贡献了超 60% 的增长,这种爆发式增长直接拉动了潜水装备需求。

根据行业数据统计,2023 年全球潜水装备市场规模突破 50 亿美元,带动装备采购量年增超 20%。

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位于我国倡导推进的 " 一带一路 " 海陆交汇地带,潜水装备作为 " 一带一路 " 沿线热门商品,出口增速显著。中国供应链凭借高性价比和快速迭代优势,抢占欧美品牌空白区,如浮潜三宝(面镜、呼吸管、脚蹼)在亚马逊增速达 35%。

阿里巴巴国际站 2023 年 " 潜水装备 " 类目下,来自 " 一带一路 " 国家的订单量占比达 55%,其中,东南亚买家占比超 70%;而亚马逊东南亚站,如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品牌的潜水装备,如 Sublue 水下推进器,位列 " 水上运动 " 畅销榜 Top 10,复购率高于欧美市场。

另一方面,技术革新也带来了潜水设备全球化产业格局的重构。智能潜水设备打开高端市场,中国企业通过军工技术转化和消费电子供应链迁移,实现 " 技术平权 "。

Sublue 推出的水下推进器、智能面镜等创新产品,在性能相当的情况下定价仅为欧美品牌的 60%;此外,Sublue 在亚马逊美国站 " 智能潜水装备 " 类目中,排名 TOP 1,市占率 35%。

根据亚马逊官方品类报告,2023 年中国潜水设备在亚马逊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150%,其中智能类产品占比超 40%;2024 年上半年,部分中国卖家后台数据显示:智能潜水设备(推进器 /AR面镜)销售额同比增速仍保持超 80%。

中国品牌出海:差异化和智能化改写行业格局

正如开头提到的,当前,中国潜水设备企业正在逐步改写行业市场格局,其中出海就是重要的部分,为此,品牌工厂整理了 5 家在出海方面崭露头角的国内品牌,从它们的成立时间、主要出海市场与渠道,融资概况、核心产品等方面进行了梳理。

(中国潜水设备出海头部品牌概况)

可以看到,中国潜水设备品牌通过差异化产品定位和智能化技术突破成功打开海外市场,并逐渐摆脱 " 低价代工 " 的刻板印象。

无论是 Sublue 的水下推进器,还是 Waydoo 的电动水翼板,亦或者是 NITECORE 的专业潜水照明,都在表明,国产潜水设备正在实现从 " 供应链出海 " 转向 " 品牌出海 "。

一方面,避开红海竞争,精准切入细分需求。国产潜水设备企业通过场景细分和功能创新,成功找到国际巨头的市场空白。

Sublue 以 " 便携式水下推进器 " 切入休闲潜水领域,相比笨重的传统 DPV 设备更受旅行者青睐;避开与 Seabob(高端奢侈)直接竞争,主打 " 高性能 + 合理价格 ",填补中高端市场空白;Waydoo 推出可折叠电动水翼板,解决冲浪爱好者携带难题;TRUDIVE 针对亚洲人脸型优化面镜设计,在东南亚市场形成差异化卖点。

这些品牌不直接对标国际高端产品,而是通过轻量化、模块化、高性价比等特性,满足中端市场的需求,从而建立独特竞争优势。

而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化以科技赋能用户体验,构建技术壁垒,中国品牌在物联网、智能控制、数据交互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使潜水设备具备更强的交互性和功能性。

NITECORE 的潜水手电支持 APP 调光和多档位切换,远超传统单一开关设计;LEFEET 的水下推进器通过蓝牙连接手机,实时显示续航和速度;Sublue 的工业级 ROV 配备 AI 避障和远程操控,满足专业勘探需求。

智能化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帮助品牌摆脱价格战,转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竞争,例如 NITECORE 的潜水电脑表以 50% 的价格提供 Suunto 80% 的功能,迅速抢占欧美市场。

回到开头雷军对潜水设备市场的看好,其在直播中曾提到:" 未来十年,水上水下娱乐是消费电子新爆点。"

业内人士判断,依托于差异化和智能化带来的技术变革以及场景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中国潜水品牌正从 " 低成本制造 " 转向 " 高价值品牌 ",未来 5 年内,大概率会出现市值超 300 亿的全球级中国企业。

从深之蓝启动科创板 IPO;Sublue 在亚马逊欧美站搜索量超 Scubapro;Waydoo 获红杉投资,估值两年翻 5 倍这些动态来看,未来巨头的雏形其实已经得以窥见。

而这场转型升级,离不开品牌出海战略的深度绑定,其本质上是国产品牌在全球化竞争中的 " 弯道超车 ",正如大疆改写无人机行业一样,中国潜水设备品牌正以 " 技术 + 场景 + 生态 " 的创新三角,重塑全球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