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明星狂追,造富神话,顶流潮玩 Labubu 背后的神秘世界

最近股市迎来了一波上扬,8月20日,泡泡玛特的股价大涨12.54%,市值超过4000亿。22日,泡泡玛特首次入选恒生指数,这说明资本市场对它的关注度又上了一层。

虽然泡泡玛特上市之后一直表现亮眼,但被所有人热议到出圈到全球,这无疑跟一只叫"Labubu"的公仔玩偶有关。

从去年Labubu在泰国成为现象级IP开始,它火箭般的蹿红,成为全球明星名人们争相追捧的爱物。虽然现在国内看起来热潮已褪,但Labubu依旧难买,并且在国外的热度也依然保持。

▲ 或许你并不了解什么叫"潮玩",也对当下流行的"盲盒热"知之甚少,但在今夏,你一定在各个平台上刷到过这个大眼尖牙、一脸坏笑的公仔,它叫"Labubu",是当下最火的潮玩顶流。图源水印

Labubu瞬间爆火的原因不一而足,全球各地巨星们的狂热追捧,肯定在其中发挥了大作用。

第一个追捧Labubu并将它推向全球市场的国际巨星,是Blackpink里的Lisa。

▲大概从去年开始,Lisa开始频繁在ins上晒出与Labubu的合影,在泰国引发抢购狂潮,包括泰国皇室和名人,随后这股潮流扩展到了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方。Lisa甚至为《名利场》杂志专门录了一期视频,为大家展示自己的"秘密爱好",还在视频里教大家如何鉴别Zimomo和Labubu,在原作者的设定里,Labubu是北欧森林里的精灵,性别为女,有9颗牙齿和直立的尖耳朵、咧嘴露着一排尖尖的小獠牙,调皮捣蛋、内心善良又纯真的小精灵,而Zimomo是个男孩,身高比Labubu多一倍,拥有一条尾巴,担任Labubu族群的大首领,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森林里。

在此一年之后,"Labubu热"开始从亚洲蔓延至全球,Labubu成为女明星们人手一件的时尚单品。

▲ 舒淇是Labubu的狂热爱好者,带动老公也一起喜欢。

▲ 晒品牌方礼物,舒淇也不忘秀出Labubu,而Labubu娃衣上的"Director SQ",暗示了舒淇去年刚刚解锁的新身份——导演。今夏,舒淇带着她自编自导的影片《女孩》,角逐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 今年戛纳电影节,比一身BV更吸睛的,是舒淇包包上的泡泡玛特"哭娃"公仔,舒淇的这只"哭娃"是隐藏款(盲盒中的数量较为稀少的款式),价格一度飙到2000+。

▲ 姚晨的"Labubu",被她调侃是"人生中唯一盈利的投资"。如今这只Labubu的价格在某app上的售价是4800+,价格翻了十倍不止。

▲ 佘诗曼也是Labubu的狂热粉丝,各种款式应有尽有。

▲ 甚至连杨紫琼都晒出泡泡玛特品牌方送的全套盲盒和两只Labubu公仔,在发动明星名人网络展示上,泡泡玛特的团队是尽力的。

▲ 杨紫琼的生日蛋糕也是Labubu造型,这款蛋糕也是爆火。

Labubu俘获的可不止有亚洲女明星的芳心,连好莱坞的明星名人也纷纷拜倒在它的魅力之下。

▲ 金卡戴珊与11岁的长女North West,女儿黑色包包上的浅灰色Labubu相当瞩目。

▲ 卡戴珊还在ins上晒过全套马卡龙色Labubu盲盒公仔。

▲ Labubu有多火呢?今年母亲节,连麦当娜都晒出了她的两只Labubu公仔。

▲ 贝克汉姆在ins上晒出了女儿送给他的Labubu。

▲ 今年6月的澳门粉丝见面会上,贝克汉姆一脸慈祥地在粉丝的Labubu上签名。

▲乔治娜的Labubu多得不得了,这位足球巨星的伴侣最近刚刚宣布订婚,蓝小姐和黄小姐的视频号已经报道:

Labubu不仅成了泡泡玛特旗下最炙手可热的产品,成为"盲盒文化"的代言,在某种程度上,Labubu也成了近些年国内文化输出的典范,而且成就了许多人造富之梦。

▲ 外媒甚至直接用"征服世界(conquered the world)"来形容最近的"Labubu"热。

泡泡玛特年轻的创始人王宁,也在Labubu爆火之后,成功问鼎河南首富。

▲ 今年6月,年仅38岁的王宁取代"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甫、张红超兄弟,成为新一代河南首富。

▲ 艺术家龙家升由不名一文成为来往无白丁的拍卖场追捧的艺术家,原稿拍卖140万,每年更可以从玩具授权中获得过亿收入。

▲ 拿到大师给的亲笔签名和限定款,梁朝伟夫妇也喜不自禁。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2025年最神奇的造富故事,一只大眼尖牙的丑萌公仔Labubu,又是如何凭一己之力"征服世界"的?一个"北上创业者"又如何在因缘际会当中,一步步成为今日引领全球潮流的河南首富?一位边缘艺术家如何成为当红艺术家?

二本学生创业记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1987年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是河南当地小生意人,从小耳濡目染,做生意不丢脸,创业做老板这件事,就刻在王宁的基因里。

▲ 王宁创业生涯开始得很早,高中一毕业,他就开始尝试经营管理各种各样的小生意。身为家里的长子,父母从他高中时起,就让他参与重要的家庭决策,"大学时我开过快捷酒店,我还让我妈来帮忙,其实是我在安排他们的生活。"

▲ 作为传统的生意人,王宁父亲对于他的创业逻辑"不理解,但是支持",因为父亲觉得自己的思维逻辑没有获得巨大的成功,也许儿子可以,这算是期待满满了。

2005年,王宁进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读本科。

▲ 西亚斯学院是一所民办二本,但它是一所中美合资的院校,采用的是美国式的教学理念。氛围自由开放,学校鼓励学生在校内创业,有很浓厚的商业氛围,"对于我们这种没有留学经历的人来说,它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

还没到毕业即失业的时代,进入大学后王宁就开始做生意,开始创业实操。

2006年,在那个3C产品和互联网还不普及的时代,王宁的"Days Studio"工作室通过为入学新生拍摄校园生活Vlog、再刻录成光盘售卖的方式,赚到了入学后的第一桶金。

▲刚进入大学,和同学们一起办社团的王宁。

2008年,即将大学毕业的王宁开始尝试当时很流行的格子店,他在郑州租下一整个商铺,再把商铺分成一个个格子,分租给想做点小生意的大学生们(即"格子铺")。

▲ 后来,经营格子铺赚到的钱,成了泡泡玛特第一家北京门店的启动资金。

▲当年,和王宁一起刻"校园Vlog"光盘、一起开格子铺的大学学妹刘冉,如今已经是泡泡玛特集团的副总裁。

看得出,开始的时候,王宁也并没有找到什么特殊的赛道,但他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一直在琢磨怎么才能跟别人的生意不一样,并且想到就去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有非常敏锐的商业嗅觉和行动力。

大学毕业之后,王宁来到北京。

最初,他短暂地在北京上过几个月的班,不过王宁很快就放弃了坐班生活,选择把店直接从郑州开到北京,起名为"泡泡玛特(Pop Mart,Pop是流行的意思,Mart是集市的意思,直白来说就是流行小东西的集合店)"。

彼时的泡泡玛特,类似于王宁在大学时代开的格子铺,是一家会售卖各式各样新奇潮流的杂货与小玩意的零售店。

也是在这个时候,王宁在郑州西亚斯学院的同学杨涛刚刚从香港读完研究生,来到北京实习,实习结束后,她索性直接来到老同学的泡泡玛特就职。

后来,这位王宁在西亚斯学院的老同学、泡泡玛特的早期员工杨涛,成了王宁的太太。

▲ 入职泡泡玛特之后,杨涛(图左)很快和王宁在一起了。不过杨涛并没有因此得到什么优待,她和很多员工一样,在泡泡玛特身兼选品、进货、销售数职,早期泡泡玛特经营艰难,她经常累得和同事抱头痛哭,但杨涛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假如)我跟王宁不是夫妻,我也会愿意跟着他,他让人心很定。"

2010年前后,正是电商刚刚兴起的时代,投资人感兴趣的、会投的大都是线上平台,很少会关注像泡泡玛特这样的线下实体零售店铺,所以开业第一年,泡泡玛特几乎没赚到什么钱,为求生存,王宁又开了一家网店。

▲ 2012年,王宁和共同创业的同学们开了一个专门做货源批发的电商网站,专门服务像之前的格子铺那样的小店铺,当时他们在北京某小区直接租了一家民宅(上图),客厅和卧室做办公室,货品就堆放在厨房和屋里的各个角落。

"淘货网"让王宁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天使投资。

▲2012年,在见了王宁团队之后,天使投资人麦刚(图左)决定投资泡泡玛特,一是因为和其他互联网公司相比,泡泡玛特彼时的市场估值实在不高,二是因为麦刚非常看好王宁。事实证明,麦刚的眼光果然犀利,如今,泡泡玛特市值3600亿港币,与2012年相比翻了约一千倍,他的投资赚翻了。

虽然彼时拿到了天使投资,但泡泡玛特线下门店仍然是不断地赔钱,生存仍是步履维艰的。不过王宁从未想过放弃线下,因为关于创业,他内心有一个远大的构想——他想做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品牌,而不仅仅是卖货。

"真正的品牌一定不只是在卖货,它一定是卖文化的,并且能让你对它的文化有真正的体验感,线下门店类似于教堂,它视觉、听觉、触觉还有服务,有一种很浓厚的包裹感,那种包裹感会给你一个很强的文化带动,门店就应该是一个类似于教堂的存在。"

▲ 如今,泡泡玛特的全球门店已经超过500家,而且许多门店都开在像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巴黎卢浮宫下沉购物广场、伦敦牛津街等等这些大城市的顶级商圈中。

虽然当时除了麦刚以外,愿意投资泡泡玛特的投资人少之又少,天使投资人麦刚的加入,把此前一直都是"小作坊式小本经营"的泡泡玛特真正带入了商业的世界。

扛了五年,直到2015年,泡泡玛特才卖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潮玩爆款单品"Sonny Angel",至此,泡泡玛特才实现了从一个品类丰富的线下零售店,到一家潮玩商店的真正转型。

▲泡泡玛特的第一个爆款潮玩Sonny Angel,来自日本,泡泡玛特只是它的国内代理商。

潮玩的本质就是成人心理陪伴玩具

Sonny Angel是一款很日系的产品,萌萌的,单纯的可爱的纯真的,这是大部分成年人,尤其是女性很喜欢的心理陪伴者。

而泡泡玛特与Sonny Angel的合作纯属偶然。

如前所述,拿到天使投资后,泡泡玛特开始进驻商圈内的购物中心,正好赶上Sonny Angel来到中国找代理商,Sonny Angel看中了泡泡玛特的店面运营模式,于是双方的合作一拍即合。

▲ 当年泡泡玛特门店里的Sonny Angel,如今双方已结束合作,泡泡玛特已不再代理Sonny Angel。

盲盒的吸引力任何时代都一样大,Sonny Angel纯良无辜可爱宝宝的形象成功地吸引住了人们的目光,2015年,纯萌席卷市场,放置在店内一角的潮玩,竟然为彼时仍然努力求生的泡泡玛特门店贡献了超过30%的销售额,成为了店内众多选品中当之无愧的"扛把子"。

Sonny Angel的成功,让王宁第一次看到了潮玩市场的无限潜力,他第一次意识到,盲盒可以带来巨大的销售,潮玩可以成就他做出个人品牌的梦想,于是王宁削减掉了泡泡玛特门店里的几乎所有品类,一心做潮玩。

▲2015年泡泡玛特的北京王府井门店,可以看到当时店内还有咖啡区,货架上的潮玩,只是店内众多品类中的一种。

门店转型专注做潮玩后,泡泡玛特很快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泡泡玛特最赚钱的IP Sonny Angel,它的版权始终握在日方品牌手里,这让泡泡玛特的发展相当被动——比如品牌方一再拒绝泡泡玛特扩大代理的要求,也拒绝Sonny Angel出现在泡泡玛特的潮玩展中......

对于旗下最赚钱的IP毫无掌控力,是泡泡玛特转型初期最大的Bug。

这也让王宁意识到,想要发展自己的品牌,必须要有属于自己的IP,然而彼时的泡泡玛特本质上仍然是一家零售店,并不具备开发IP的能力。

2016年1月,王宁通过微博询问网友"除了喜欢收集Sonny Angel,还喜欢收集什么?"得到最高票的回答是"Molly"。

▲ Molly诞生于2006年,是由香港艺术家王信明设计出来的一款IP形象,不过与Sonny Angel不同的是,Molly并没有Sonny Angel那样完备的市场体系,虽然彼时的它也是潮玩圈的另一大顶流,但是它的商业化程度很低很低,艺术家本人几乎赚不到什么钱。

▲ 与泡泡玛特合作之前,虽然Molly已经在潮玩圈有了很高的知名度,但是Molly始终在生存线上挣扎,一是因为潮玩始终是一个小众的爱好,从未真正进入大众市场,二是艺术家王信明本人并不具备将Molly商业化的能力,尽管前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Molly一年的销售量仅在几百个左右。

得到答案后的王宁,立即决定与Molly的创作者王信明见面,他决定买下Molly版权,将Molly作为泡泡玛特的独家品牌进行大幅度的商业化推广。

▲ 2016年,Molly的创作者王信明与泡泡玛特正式签约,王宁当时向王信明提出,他的计划是一年卖出100万个Molly,这在当时的王信明听起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王宁的诚意和行动力打动了王信明,经过了长达三年的谈判和等待,王宁终于拿到了Molly的授权。

▲ 王宁太太杨涛回忆,当初为了能签下王信明,王宁无数次地只身一人从北京飞到香港,对于王信明开出的条件,也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整个状态就是破釜沉舟。"

根据泡泡玛特2024年的年度财报,Molly的年销售量如今早已突破千万个,营收高达20.9亿元,远远超出王宁当年的预想。

▲ 泡泡玛特门店的橱窗里,展示了包括Molly在内的许多泡泡玛特经典IP。

Molly出乎意料的成功,让泡泡玛特在经历了多年的摸索与尝试之后,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商业模式——聚焦潮玩、孵化IP,最终以IP为主、门店为辅,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文化。

▲ 拿到Molly的全球授权后,泡泡玛特终于做了之前在Sonny Angel上想做却不能做的各种商业尝试,比如做潮玩展会,再比如大量拓宽市场......对的IP对的时机和对的人,很快给泡泡玛特带来了丰厚的回报,2019年,泡泡玛特的年销售额从2018年的5亿左右一下子涨到了16亿。

令人感慨的是,随着2013年王宁和杨涛的孩子出生,以及在Molly大获成功后,泡泡玛特的生意眼看着越做越大,杨涛曾无数次想过回归家庭。

▲ 杨涛曾在2019年的某次采访中说,"我不可能每天白天工作,下班回家照顾孩子,等孩子睡了再继续工作,而且这几年我身体也不太好......""公司发展到 200人的时候,太太就要回家了。"

▲ 不过好在杨涛始终没有放弃事业,去年3月,杨涛辞去执行董事一职,转而在泡泡玛特担任公司副总裁,负责IP运营和产品研发,包括Labubu在内的"The Monster"系列IP,就是在杨涛的带领下签下的。

▲ 2025年7月,杨涛被《财富》杂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之一",同样出现在榜单上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宗馥莉、孟晚舟......

▲ 对于和王宁的关系,杨涛曾说"我就是睡在他上铺的兄弟!"不过这些年来,夫妇二人感情看起来始终不错,今年6月,王宁杨涛夫妇被拍到共同出现在孙燕姿北京演唱会上。

说回泡泡玛特。

Molly的成功让王宁更加坚定了自己做潮玩品牌的信念,他开始寻找并发掘更多像王信明这样的潮玩艺术家。

2017年,比利时籍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回到香港举办个人作品展,很快就得到了泡泡玛特的注意,2019年,龙家升成为泡泡玛特的签约艺术家。

龙家升,正是今时今日风靡世界的Labubu的创作者。

▲ Labubu展上的龙家升。当时和龙家升签约时,泡泡玛特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潮玩艺术家其实是稀缺的,在大家还不认为这是个大的产业、这些艺术家还没有被重视的时候,我们就把这些头部艺术家都签了下来。"

运气与实力造就的财富奇迹

如果说Molly是泡泡玛特一手让其起死回生的潮玩,那么Labubu就是泡泡玛特一手制造出来的。

毕竟在和泡泡玛特合作之前,由于成本太高,Labubu的潮玩发行量极为有限,而且样貌也与如今的Labubu有很大的出入。

▲ 第一次出现在香港艺术展上的Labubu,形象灵感来源于龙家升自幼喜爱的北欧神话故事。图源水印

▲ 龙家升出生于1972年,6岁时跟随父母从香港移居荷兰,语言不通,让童年的龙家升只能沉浸在绘本的世界里。长大后,龙家升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期,几乎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直到2015年,龙家升创作出以"Labubu"为主的"The Monster"系列绘本,才逐渐在圈内拥有知名度。图源水印

▲ 龙家升回到香港办展之后,叫好不叫座,赚不到钱,"展览可能是什么也卖不到,莫说要赚钱",所以根本做不到大批量的生产,而Labubu的成功让他觉得像发梦一样。

在和泡泡玛特签约之后,Labubu才真正实现了大批量的生产和销售。

在通常的IP合作中,设计师都会按5%-10%收取版权,例如Labubu2024年营收达30亿元人民币,那么大家可以算得出设计师至少可以有多少盈利。

而对艺术来说,最重要的,是商家对艺术家创作自由的尊重。

▲ 泡泡玛特深知艺术家的作品是他们的"第一生产力",所以他们会给艺术家们尽可能大的发挥空间,几乎不会出于市场考量,限制艺术家的创作自由。

建立在彼此的尊重和信任之下,泡泡玛特和龙家升达成了堪称完美的合作,这让Labubu们"重获新生",它不仅走出了之前太小众太不为人知的潮玩圈子,而且成为了今时今日的顶流,重新定义了"潮玩"。

"尊重时间、尊重经营"的原则下反复打磨自己的商业化能力,尽可能给艺术家最大程度的创作自由,是泡泡玛特在数年的残酷商战中久经考验的生存之道。

如果Molly的成功还可能被看作只能风靡一时的潮流,那么Labubu的成功,就真正展现出了泡泡玛特乃至整个潮玩市场的无限潜力和可能。

▲ 诞生于2018年左右的初代Labubu巨型公仔,是龙家升与泡泡玛特合作之前的作品,数量极为稀少,2024年Labubu爆火之后,这只初代公仔已经是10万人民币的身价。

▲ 今年的永乐拍卖,这只号称是全球唯一的薄荷绿色初代Labubu被炒到108万的天价。特别在2020年之后,泡泡玛特开始开拓海外市场,这给了Labubu走向全球的机会,这只尖嘴獠牙的丑萌小怪物,也从"潮玩顶流"进化成了"国际巨星"。

▲泡泡玛特一进入泰国就大受欢迎,包括Labubu、crybaby在内的一众IP很快成为受到泰国市场狂热追捧的"顶流"。2024年7月,Labubu被泰国官方授予"神奇泰国体验官"的称号,得到了泰国官方的盛情接待。

接下来,就是我们在开头看到的事,女顶流看中了Labubu,市场被进一步引爆,加上名人明星们的推波助澜,泡泡玛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全球市场,包括Labubu在内的旗下大热门IP成为国际顶流,得到全球市场的狂热喜爱和追捧。

运气加实力,加上时机刚刚好,一切顺理成章,万中无一的成功就让王宁给碰上了,年轻的85后创始人王宁,也在今年Labubu的热潮中,跻身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十位,成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河南首富。

▲ Labubu爆火后,一时间全球媒体争先报道,每个人都想知道,Labubu这样一个小小的玩偶,为何具有征服全球市场的巨大能量?

▲ 根据8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实时数据,王宁家族以230亿美元的身家,位列全球富豪榜94位,中国富豪榜第10位。

社交货币与情绪价值再加点金融属性

Labubu为什么会红?泡泡玛特为什么能成功?一只没有功用的搪胶玩偶,为什么能卖到上百万,成为今时今日的"塑料茅台"?

▲ Labubu之所以被称为"塑料茅台",一是因为它的身价飙升得实在太快,溢价超过30倍;二是Labubu在全球大火,几乎成了茅台那样的全球硬通货。

除了经济学家总结的盲盒经济效应、稀缺效应、名人效应、社交货币和投资幻觉,还有精准的商业计量,例如一套12款、各种积分体系,以及线上线下制造的超高回购率,还有建立于这个玩具本身的击中了时代情绪的东西。

Labubu是"无用"的,但也正是它的无用,才让它的价值与魅力"恒久"。

按王宁的说法,因为无用就意味着不会退化,不会被迭代,更不会被更有用的产品淘汰。

"无用的东西通常留存时间更长,比如全世界博物馆里的藏品,都是无用的,都是设计和艺术。"

Labubu是"艺术"的,而艺术是无价的。

商业的特点是能复制,但泡泡玛特有一点不能复制,泡泡玛特早期签下的所有艺术家,是它的"软壁垒",就像王宁说的,"那些艺术家不是你花钱就能再造的"。

▲ 泡泡玛特签下的这些潮玩艺术家,更是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其他潮玩品牌无法模仿、无法复制的途径。

王宁把泡泡玛特比作一家签约了像周杰伦、邓丽君这样的头部艺术家的唱片公司,"不是我们捧红他们(潮玩艺术家),是他们早就红了。""唱片公司的模式是把音乐录下来卖到全世界,把音乐大众化,我们做了类似的商业化。"

▲ 艺术家作品成功商业化其实并不罕见。比如像奈良美智(上图)、村上隆(下图),他们笔下的艺术形象通过成熟的商业运作,完成了非常惊人的大众传播,艺术家们也实现了名利双收。

▲2023年,奈良美智经典小女孩画作《寻找宝藏》,被拍到了8000多万港币的天价,可见有能力拥有收藏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的,还是极少数人。与此相比,泡泡玛特商业化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面向大众的,是普通人也能享受到的"艺术收藏"。

其实Labubu纯粹是一种现代人的"精神消费",是成年人给自己的精神世界。

精神消费,满足的就是人们的心理需求,王宁把这种心理需求理解为"满足感"和"存在感"两个部分。

▲所谓"满足感",即物质满足和情感满足,泡泡玛特更像是一种成年人的收藏品,既是陪伴,也是一种情感投射,"无论开心还是失落,抽盲盒都是一种情感联结方式",就像Molly的设计者王信明坚持让Molly始终嘟着嘴,没有任何表情,因为"它就应该是无表情的,这样你开心的时候看到的是开心,不开心的时候看到的是不开心。"

▲ 所谓"存在感",特别能体现在Labubu"一娃难求"的当下,"人无我有"的限量版Labubu,满足了大家对于自我独特性的追求。

反过来说,泡泡玛特的成功,也印证了以"艺术"为代表的精神消费,仍然存在广大的、尚未被发现、被挖掘的蓝海市场。

"给那些愿意停下脚步的人更丰富的精神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还要多一些能带来多巴胺、内啡肽的精神层面的东西。"

"我觉得未来非刚需的消费会更加成熟,大家会花大量的时间去博物馆、美术馆,去听音乐会,看歌剧,我觉得人生应该是这样的。"

Labubu呲牙咧嘴的形象在别的时代可能不太能获得人们的欢心,但它丧萌的状态精准地打中了现在这个迷惘的时代的人们。

在故事里,它和它的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在森林里,它制造了许多神话;而在现实生活,它让无数人在它身上获利,有人成为亿万富翁,有人成为拍卖红人。它的隐藏款,它身后若隐若现的金光闪闪又带给了人们某种侥幸的希望,毕竟如今的钱,可是太难赚了。

用五十几块钱来以小博大,万一呢……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消费社会》书中提到,"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真正想要通过消费获得的,是实现理想中的幸福。

当泡泡玛特的店里站满了摇盲盒的人们,人们渴望用不停地碰撞来判断一模一样的盒子里面是否是隐藏款,像极了追求梦想的人们,明知微乎其微,但仍然不想放弃,毕竟生活中的幸福可能性是万中无一,而Labubu的隐藏款概率是1:144,对比之下竟显得容易得多。

更何况,我们还会拥有下一个Labubu。

对于追求幸福的可能性,希望大家永不放弃吧。

推荐:扯白||你需要的爱,藏在自我理解里

上文:名利场||从韩国第一夫人到阶下囚,金建希的"红颜祸水"之路

作者:Vivian

责任编辑:Miss H

出品:蓝小姐和黄小姐

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读览精华

读览精华

精致阅读,品味生活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