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壹度 Pro
凭借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时代红利名噪一时后,商业化成为必然走向。只是,当追随他的看客审美疲劳后,董宇辉的 " 神话 " 还能延续多久?
近期,罗永浩在微博上有关董宇辉的一系列言论,再度让董宇辉登上热搜。本就备受社会大众关注的罗永浩称,董宇辉自立门户创办 " 与辉同行 " 后,年收入能有二三十亿元人民币。对比之前,董宇辉在北京买房都成困难。
这种价值并非空穴来风,早些时候董宇辉曾公开透露自己是一个工作狂,原因之一是性格如此,同时他还补充道:"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出身,然后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的历练和挑战,甚至很多时候因为当时还不太明朗的这种生活状态,会给一个少年形成很多的精神自我剥削。总会觉得自己很糟糕,甚至会以此为耻,自己当时还没有办法去消解。"
不可否认的是,正是上述这些性格或者成长经历,加之个人的知识文化底蕴,让董宇辉构建了极强的核心粉丝黏性,所以即便在脱离东方甄选后,与辉同行的商业版图也能快速孵化成型,甚至超越老东家。
而挑战在于,因专业能力受质疑、以及产品品控危机导致的信任流失,正在成为董宇辉突破粉丝增长瓶颈、稳固路人缘的障碍。
说到底,依托于公司体系和短视频平台是近些年一众网红起势的核心源动力,最终可持续增长的故事仍需从企业发展治理视角去续写。对董宇辉而言,同样如此。
仍是头部流量担当
无人能抵挡流量的魅力,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推动移动互联网将信息碎片化整合为网络世界,流量日渐具备了无可比拟的 " 聚焦 " 价值,过去人们常说某某演员是一部剧的 " 流量担当 ",道理就在于大众对其主人的关注度远高于常人。
回到直播电商行业,流量亦能造富,并让人从路人甲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关注度颇高的名人,董宇辉的收入便是最好的证明。
今年 1 月,网上流传过一张 "2024 年中国网络主播净收入排行榜 " 截图,截图显示董宇辉以 28.54 亿元的年度净收入登顶,甚至超过了李佳琦、辛巴这些曾经的知名头部主播。
本质上,这些都是头部流量身份带来的虹吸效应,据此前新榜旗下抖音数据工具新抖统计,过去一年(2024.1.9-2025.1.8)," 与辉同行 " 在抖音累计带货超 102 亿,累计订单量超 1.6 亿。同一时间内," 与辉同行 " 累计涨粉 2012 万," 董宇辉 " 累计涨粉 293 万。目前," 与辉同行 " 和 " 董宇辉 " 两个账号的累计粉丝数超过 5500 万左右。
至于是什么造就了此番头部流量担当,拆解董宇辉的核心粉丝画像可知,目前 " 与辉同行 " 女粉占比 64.76%,31-40 岁女性占比 50.51%,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用户占比达 64.64%,苹果和华为手机用户的占比分别为 36.97%、27.42%。
这就回答了董宇辉虽离开新东方平台体系,还能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的疑问。此前罗永浩也为董宇辉发过声,并直言他离职是 " 用自己挣的钱买回自己的公司 ",如今看来,这话倒并不假。
天眼查数据显示,与辉同行之外,过去一年中董宇辉名下新增了长歌有和、中南远眺、子三省、兰知春序 4 家新公司,进一步扩张头部流量效应下的企业版图。
而几翻调整后,董宇辉又将 " 农副产品、食品饮料、服饰鞋帽、家居生活、美妆护肤、个护家清等商品成功推荐给包括粉丝在内的消费者,并造就超过百亿的 GMV。
不过,从依托公司平台的超头主播到独立创业的完整商业体,包括与辉同行在内的整个董宇辉体系又是否面临增长瓶颈?
难成山姆,还需专业化运营
回顾董宇辉的成长路径,从 2022 年 6 月的一夜爆火,到 2023 年 12 月 " 小作文风波 " 引发全民讨论,被俞敏洪带领并成就个人 IP,再到商业化运作,靠 IP 吸粉带货,一条从个体到直播电商品牌公司的演变轨迹清晰可见。
而经营个人 IP 的变现和经营企业则有本质区别,"IP 红利日渐见顶,供应链建设与企业治理能力 " 走到了更关键的位置。
董宇辉方面的隐忧也恰在于此。
先看 IP 方面,从增速上看,与辉同行粉丝数增速有所下滑。
2024 上半年,与辉同行抖音账号开设初期,成为吸粉的黄金时期。有公开报道称,2024 年上半年,与辉同行共涨粉 1750.2 万,日均涨粉 9.6 万,而到了 2025 年 2 月 18 日至 2025 年 8 月中旬,与辉同行共涨粉 315 万,日均涨粉约 1.5 万,远低于 2024 年上半年的涨粉速度。
粉丝即流量,粉丝增速下滑也导致流量数据表现不如早期,飞瓜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与辉同行直播间日均观看人次为 1504 万,较 2024 年同期的 2750 万大幅下降 45%。
董宇辉的个人抖音账号粉丝也在流失,过去几个月,董宇辉的个人抖音账号粉丝数下降 60 万,从 2 月份的 2768 万下滑至目前 2690 万。
由于互联网直播电商时代,粉丝是最直观的 " 资产 ",粉丝增速放缓会致使流量获取成本上升,也将从长远对该 IP 带来不利影响。
而过度依赖个人 IP 还有一层挑战。考虑到与辉同行为董宇辉个人 IP 关联发展而来,深度绑定使得曾靠 " 知识分子 " 标签出圈的董宇辉,各项举动都会影响到与辉同行。
但偏偏人红是非多。抛开此前董宇辉的一些言论争议,就前不久其在直播提及 " 横渠四句 ",也被不少人认为是借助文化势能过度谋求商业利润。近来,因为舆论或者人设崩塌造成昔日顶流跌落神坛的案例不少,李佳琪、薇娅均是如此。
董宇辉方面虽无相对严重的舆论风波,不过每一次的争议不排除会对 IP 本身带来负面影响。此前 36 氪报道,抖音电商 2025 年的一个策略是,强化对头部主播的规范管理,给店播和中小达人更多扶持,这从平台角度也意味着,个人 IP 需要防范风险。
事实上没有一个头部 IP 可以保证其商业价值和品牌溢价水平长久保持,小杨哥、李佳琦、薇娅、辛巴等超级主播历经属于自己的红利时代后,也慢慢地消沉或者增长见顶了。
结论是,单纯靠 IP 运作并非一定长久,因为带货长期比拼的是供应链能力。
跟与辉同行类似的商业模式其实线下早已有之,比如山姆。它依靠品质和会员价值吸引用户,具备较强黏性,消费者是山姆的拥趸、粉丝。
山姆会员付费逻辑是 " 线下体验 + 高性价比独家品 ",有试吃、大包装折扣、免费停车等附加服务,核心在于山姆的专业、独特、规模化的选品以及供应链打造能力。而与辉同行作为线上平台,缺乏线下场景体验,会员权益仅集中于 " 购物折扣 + 专属优惠券 ",与普通电商差异小。
新抖数据显示,过去一年," 与辉同行 " 累计合作了超 4891 个抖音小店,累计带货超 2.69 万件商品。不过从单一 IP 到走向规模的企业经营,供应链能力建设不止停留在合作品牌商家层面,往往需要扎根供应链底层甚至辅助相关产业链,以提高商品品质。此前,拼多多投入成百上千亿帮扶品牌源头相关方面,试图孵化与淘系等平台不同的商品;胖东来负责人也曾亲自现场对供应方的供货标准、模式、品质进行考察并提出要求。
这些都证明一个道理,供应链能力的建设或者对供应链的扶持、把控并非一朝一夕,尤其是与辉同行若想打造更大体量的 GMV,未来的难度不小,而这并不是依托于个人商业 IP 就能轻易办到的事。
面向未来,与辉同行的企业战略和经营治理能力尚需进一步提升。
直播电商回归零售本质
实际上,在流量红利见顶、竞争日趋激烈的直播电商行业,差异化已成为突围的关键。而所有差异化的原点都要回归到零售本质。
对于 " 与辉同行 " 而言,仅靠董宇辉的个人 IP 和知识带货标签,难以支撑长期增长,必须在成本、效率、体验等零售本质维度构建独特优势,具体来说,要从供应链、用户体验等维度突围,构建差异化。
董宇辉的知识 IP 是天然差异化起点,但需将文化价值转化为产品与服务优势。例如,可围绕 " 知识赋能消费 " 开发定制商品,如结合书籍、课程的农产品礼盒;或在直播中强化场景化体验,将知识分享与产品溯源结合,而非单纯叫卖。
同时,需摆脱对个人 IP 的过度依赖,通过孵化多元化主播矩阵、拓展垂类赛道(如文旅、教育衍生品),形成 "IP+ 生态 " 的差异化布局。唯有如此,才能在平台规范收紧、用户审美疲劳的浪潮中,找到可持续的增长引擎。
回过头来看,董宇辉塑造了一个奇迹,只是下一次的增长尚未完全明晰,一代当红主播的故事也远还没到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