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新周刊 40分钟前

在繁忙的机场,来这里拾起你的“慢”

自从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凯茜 · 霍姆斯的著作《时间贫困》在内地出版,关于 " 时间贫困 " 的讨论时常登上网络社交平台的热搜。这一概念直指当代人在任务需求与可支配时间失衡下的生存困境。如今," 时间贫困 " 正演变为都市人群的集体症候,分秒的切割与重组,深刻重塑着当代人的生存图谱。

高频商务出行者首当其冲。他们的生活被工作截止日追赶,会议室从 CBD 延伸至航站楼。在候机大厅的嘈杂声中,他们不得不戴上降噪耳机,并且在航班延误的焦虑中,强打精神处理工作事务。社会对 " 效率 " 的极致崇拜,正将机场这个交通枢纽,变为观测 " 社会节奏 " 的切片。

机场成为观测 " 社会节奏 " 的切片。

如何在不确定性中稳住工作节奏?如何在人声鼎沸的空间里保持专注和体面?

答案,或许不在更快的速度,而在于一处能让人找回片刻喘息、感受 " 被好好对待 " 的体面空间。当国泰航空北京旗舰贵宾室。以焕新面貌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时,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回答,终于有了具体的、温柔的回应。

何处安放 " 慢下来 " 的人?

赶过飞机的朋友们,或许都有印象,从登机前的安检,到登机口的候机室,我们总要经过延绵的队伍,走过匆忙的人群,然后来到公共休息区。尽管出门前打好了至少两小时的提前量,但还是难免会在旅途中感觉到紧绷感。

对常年奔波的人来说,这种紧绷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拖着行李箱,还要空出一只手回工作信息;坐在候机区,眼神依旧黏在未读邮件上。机场,本应是出发的起点,却往往成了效率崇拜的缩影。

在这样的节奏里,国泰航空北京旗舰贵宾室的存在,像是给出了一种温柔的提问:在永远赶路的机场里,是否还容得下 " 慢下来 " 的人?

位于首都国际机场 T3-E 航站楼的国泰航空贵宾室,由 Studioilse 工作室操刀设计,是继香港国际机场贵宾室 " 玉衡堂 "(The Pier)之后,首次于北京展现其贵宾室设计理念。与 " 美 " 有关的事物,想必没有人会拒绝。为了体验这一主打为商务出行量身定制的空间和服务,记者走进了贵宾室。令人意外的是,在那里,时间真的神奇地 " 慢了下来 "。

整个环境更像是在讲述一个空间叙事:这里不是效率的延伸,而是让人真正放松的所在。

走进这里的第一步,已与寻常不同。没有高高在上的传统柜台,迎接旅客的是简洁轻盈的迎宾区。那一刻,少了被审视的尴尬感,仿佛有人在轻声说:你不必证明什么,就已经被接纳。

空气中弥漫着薰衣草、竹、绿茶与茉莉的气息——这是国泰标志性的香氛,不同于普通休息室里冷气与咖啡混杂的味道,更像是家中客厅的气息:柔和、不张扬,让人下意识地松弛下来。灯光顺着樱桃木饰面散开,勾勒出温暖的光晕。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大概就是 " 回家 "。

这种 " 回家感 " 的产生并非偶然。无柜台的设计、主贵宾室里挑选的家具,充分引入来自天花板的自然光线的调光系统,都在尽量消解设计的存在感,让空间随昼夜与季节自然变化。再加上引入自然光线的巧思,整个环境更像是在讲述一个空间叙事:这里不是效率的延伸站,而是让人真正放松的所在。

更具深意的,还有贵宾室对 " 时间感知 " 的重构。" 茗茶坊 " 里,茶艺师身着传统服饰,以 " 凤凰三点头 " 的手法,冲泡来自云南的 " 茉莉银针 "。原来空气中的茉莉花香,有一部分来源于此处。当茶艺师将水注入紫砂壶,在茶香与热气里,匆忙的脚步慢了下来,人不再只是被时间驱赶的旅客,而是可以安静坐下的自己。

贵宾室中 " 茗茶坊 " 的中式茶(图 / 段还真)

在这里,所谓 " 设计 " 并不是为了展示高级,而是提醒旅客:你值得被好好对待。哪怕只是一杯茶的时间,也足够让人从效率的洪流中,暂时找回自己。

让奔波者被真正 " 看见 "

众所周知,机场贵宾室的价值,在于给旅客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有效缓解机场等待的疲惫感。但是很多时候,千篇一律的功能性场景,往往会忽略掉一个事实:人们来这里,不只是为了 " 坐下来 ",而是想在奔波的缝隙里,被好好理解一次。

国泰航空在如何重新定义贵宾室这个问题上,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能够真正让人感受到,贵宾室的价值,最终是由身处其中的 " 人的状态 " 来定义的。它不在于服务的 " 高端 " 标签,而在于能否让疲惫的旅人,真正感到被深刻理解与尊重。

贵宾室的 " 尝味坊 "(Food Hall),以现代风格划分了一处开放式餐饮区,令落地窗外的停机坪景致尽收眼底。旅客可以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观看飞机起降,感受飞行的浪漫。另一侧," 漫赏阁 "(Terrace)则提供了别样的开放式空间区域,巧妙地利用了环境的特点,嵌入了许多更静谧的空间。这种 " 动静分区 " 的智慧,恰似中国园林的 " 步移景异 ",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性。

贵宾室中的 " 风味坊 "。

在静谧的空间里,全新升级的定制 " 泰逸椅 "(Solo Chair)格外显眼,成为许多旅客争相体验的选择。其弧度贴合身体的曲线,营造出温暖的环抱感,带来一种被守护的安定。阅读灯的光打在书页或电脑屏幕上,外界的嘈杂仿佛被隔绝开。新增的桌面无线充电和座椅下方存放行李的两大功能,让人既能工作,又能安心地歇息。在这样的座椅里,等待不再是被动消耗的时间,而成了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

利用环境的特点,嵌入更多静谧空间。

味觉的安慰也同样重要。" 风味坊 " 里,一碗热气腾腾的北京炸酱面端上桌,热气氤氲中,浓香的肉臊、爽脆的黄瓜丝、筋道的面条让许多北京旅客瞬间想起家的味道。

对于国际友人而言,这一碗面或许是他们对北京味道留下的念想,而再来一碗特色的担担面,那股熟悉的味道便在舌尖浮现。连菜单的小心思也在回应不同的需求:宫保鸡丁的酱汁根据时令调整辣度,连甜品都有 " 温热 " 的黑芝麻糊、" 清凉 " 的绿豆糕、" 冰爽 " 的哈根达斯雪糕等多种选择,照顾到不同旅客的口味偏好。商务旅客可能需要一碗热汤面慰藉肠胃,亲子家庭可能更倾向于清淡的粥品,而素食者也能在 " 尝味坊 " 找到健康沙拉。

地道的家乡美食让旅客瞬间想起家的味道。(图 / 段还真)

如此看来,贵宾室并不是冷冰冰的服务设施,而是一个有温度的 " 情感容器 "。当旅客踏入国泰航空贵宾室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被温柔对待,这种体验,正是奔波者在效率与压力夹缝中最渴望的心灵滋养。

" 以人为本 ",联通世界

实际上,国泰航空对贵宾室的投入与雕琢,其本质并非在售卖一项高端服务,而是在实践和传递一种 " 以人为本 " 的 " 品牌哲学 "。这种哲学,在空间设计、文化表达和战略布局中都有深刻体现。

从香港 " 逸连堂 " 延续而来的无柜台设计、合理的动线规划、多元功能区的设置,都服务于一个目标,那就是让空间流畅地贴合人的需求与情绪流动,而非让人去适应空间。这种 " 以人为主 " 的设计思维,正如国泰顾客及商务总裁刘凯诗所说:" 我们希望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旅客感受到,这里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家。"

艺术与文化的融合,则赋予空间更深层的精神内涵。贵宾室入口处的书法作品《翱翔》,以狂草的笔触勾勒出鲲鹏展翅的意象,既呼应了航空主题,又暗含 " 志在千里 " 的东方哲思。在 " 空中画廊 " 里,香港与北京等地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画笔形成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碰撞,让旅客在候机时也能获得审美滋养。

旅客在候机时也能获得审美滋养。(图 / 段还真)

这种哲学更体现在国泰的战略布局中。北京贵宾室的启幕,是国泰 " 植根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 " 定位的具象化表达。

" 北京旗舰贵宾室,对我们来说是重点发展的一站,是我们背靠祖国的决心,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国泰集团行政总裁林绍波在启幕仪式当天向媒体记者表达了他的感想。焕新升级的北京贵宾室已投入运营,配合国泰航空今夏每日七对往返北京与香港的航班。

近年来,国泰集团持续拓展内地航线网络,如今已经实现了每周超 300 对往返内地 23 个航点的密集航班,配合上海浦东、深圳蛇口的贵宾室网络,构建起了覆盖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服务矩阵。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未来纽约肯尼迪机场旗舰贵宾室的建设,会进一步将国泰 " 标志性的客户体验 " 推向全球。

" 希望能够把中国的文化,通过贵宾室这个窗口,带向全世界。" 国泰客运董事彭彧在启幕仪式上的发言也道破了这一切的本质。那就是贵宾室并没有将目光停留在硬件设施上,而是提升到了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的层面。

把中国的文化,通过贵宾室这个窗口,带向全世界。

无论是一碗地方风味的热汤面,还是一杯来自云南的茗茶,背后传递的都是 " 以文化为纽带 " 的哲学。这让国泰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运输者,更是文明交流的使者。

在北京贵宾室的落地窗前,记者看到一位外籍旅客凝视着正在滑行的国泰航空飞机。这一刻,国泰 " 联通世界 " 的理念变成了更具体的画面,让人们看到:航班连接着城市,同时文化也连接着心灵。

在这里,时间不再是被追赶的敌人,而是被温柔对待的朋友。奔波,也不再是痛苦的煎熬,而是一段带着安慰的旅程。或许,这就是国泰航空在 " 时间贫困 " 时代给予旅人最大的礼物。

作者:段还真

校对:严严

排版:嘻嘻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读览精华

读览精华

精致阅读,品味生活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