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6分钟前

猛士 M817 上市爆单,东风与华为的智能越野实验?

" 上市发布 5 小时,大定超过 3700 台 ",猛士 M817 的登场打破 " 硬派越野 = 小众 " 标签的同时,将 " 智能越野 " 带入了大众家用 SUV 市场。

8 月 17 日,猛士 M817 正式上市,其中猛士 M817 Pro 版上市指导价 31.99 万元,猛士 M817 Max 版上市指导价 34.99 万元,在此前的预售价基础上继续下探了一万元。

对于这次的 " 上市大卖 ",猛士官方似乎早有准备,此前东风公司发布消息称:为迎接上市,猛士品牌的生产制造全线提速,供应链进入 " 战时状态 ",为提升产能保交付全力冲刺。

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 SUV 市场中,猛士 M817 能打出一个不错的开局,是因为其命中了两个差异化竞争点。

首先,猛士 M817 不同于之前 M917 百万级的高定价,而是在保留设计和豪华本质的同时,将定价拉低到主流混动家用 SUV 水平。其次,它在保留硬派越野车硬核素质的同时,融合了华为智能生态的全家桶。

简而言之,猛士 M817 正在破界。尽管当下新能源 SUV 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大多都局限于城市家用场景。而另一边的传统硬派越野车,常被诟病能耗高、不智能。

猛士 M817 用硬派越野能力,结合华为的智舱智驾能力和城市中大型 SUV 的价格,在撕开市场缺口的同时,开辟出了一条全新赛道。

" 场景定义功能,技术赋能体验 "

猛士 M817 打出差异化的前提,是找出产品对应的场景。

猛士科技首席执行官曹东杰介绍称:" 猛士 M817 并不是用来征服大自然的,而是帮用户在生活中寻找一些诗和远方。"

此前猛士品牌的车型大多都是面向 " 征服自然 " 场景,例如 63.77 万元起售的猛士 917,87.9 万元起售的猛士 M800。这些车型在 " 军工品质 " 的标签下,树立起了猛士的 " 豪华电动越野 " 的品牌形象。

而汽车毕竟是大众消费品,到了 M817,猛士品牌必须要实现从 " 小众场景 " 到 " 大众场景 " 的关键转变。曹东杰称:" 场景定义功能,技术赋能体验 " 正是打造 M817 的底层逻辑。

在确定好 " 以城市家用为主,兼顾硬派越野 " 的场景后,猛士继而开始定义 M817 的功能和属性。在家用场景下,精致感最先被考虑到。

猛士科技首席执行官曹东杰

因此,猛士 M817 以 " 雄魂美学 2.0" 为设计核心,车身线条源自 " 东方醒狮 ",前大灯还原了古代兵器 " 戈 " 的造型,日行灯花纹复刻了 " 越王勾践剑 " 的菱形花纹,LED 尾灯、智驾小蓝灯,都是外观设计上的记忆点。

车内大面积的真皮包覆、机械感和科技感结合的座舱。迎松墨、青山黛、丹霞棕 3 款内饰色,配合秦岭绿、玉龙银、茶卡蓝、鸣沙黄、格宗黑、昆仑白 6 款车身配色。作为家用 SUV,猛士 M817 的设计和用料独树一帜。

接下来,在智能化场景上猛士 M817 选择与 " 自带招牌 " 的华为合作。猛士 M817 搭载全套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华为乾崑智驾 ADS 4、鸿蒙座舱 5、乾崑车云、乾崑车控、鲸鳍通信。

其中,鸿蒙座舱 5 将带来全场景智慧交互。猛士 M817 配备 6 块大屏,包括 10.25 英寸仪表屏、15.6 英寸中控、W-HUD 抬头显示、流媒体内后视镜、飞航旋钮以及后排控制屏。

曹东杰表示:" 猛士 M817 是当下‘含华量’最高的越野车。

围绕 " 城市通勤、郊野畅玩、长途穿越 " 的场景,猛士 M817 还开发了 " 磐石底盘、极猛动力、猛士智能全地形系统 " 三项技术,从而带来相应的动态行驶能力。

功能定义之后,成败的关键在于由技术赋能的体验。

例如,猛士 M817 搭载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基于全新的 WEWA 架构打造。通过大模型高难度的模拟训练,端到端延时降低 50%、通行效率提升 20%、重刹率降低 30%。此外,ADS 4 支持了车位到车位 P2P 2.0 功能,高速 / 城市 NCA 和泊车功能的体验都有所提升。

为兼顾舒适和越野两种场景的体验,猛士 M817 在底盘域和动力系统上也采用了不少新技术。

例如,前后双叉臂独立悬架 + 全铝底盘,重量同比降低 30%,通过轻量化设计让驾驶平顺性提升 50%,减少加速抬头与制动点头。VMC 智能底盘域控,实现纵向 IBC、横向 AKC 后轮转向、垂向 CDC 纵向 " 三向协同 ",低速更灵活、中高速更稳。双向 20 ° 后轮转向技术,让 5.1 米车身拥有仅 5.2 米的最小转弯半径。

在提升越野场景下的动力、解决续航焦虑上,猛士为 M817 开发了 2 挡纵置 11 模 PHEV 架构,系统综合功率 505kW、综合扭矩 848N · m,百公里加速 5.2 秒。100kW 持续发电能力确保高速 " 不掉电 "。最大 25kW 的驻车发电功率,发电 1 小时可补充 110km 续航。

为降低越野门槛,猛士 M817 的猛士智能 E 锁可 1 秒内完成四轮转速同步;3.5 米最小掉头半径的猛士原地掉头功能,野外遇障可快速脱困。

曹东杰表示:"M817 就是要给非专业越野用户‘尽情撒野’的底气 "。

体系化思考后的取舍

在汽车行业风云变幻的当下,企业若想打造一款成功的产品,就必须精准把握市场规则,并进行体系化的思考和设计。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尤峥透露:" 打造猛士 M817 的原则是宁少一公斤,不多一马力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尤峥

他表示,在猛士 M817 立项之初,就确定要在 M917 的基础上减重 400 公斤,通过减重而不是加大动力输出,来获得更好的动力和能耗表现。

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 " 力大砖飞 " 的堆砌动力的时代。多家车企都曾表示,造车是平衡的艺术。

而在动力和车重上的平衡取舍,背后是猛士体系化的思考。在打造 M817 的过程中,最大的取舍莫过于和华为的合作。

" 和华为共创意味着要彻底放开,给华为开放架构对于猛士来说是个挑战 ",尤峥坦诚地表示。

猛士品牌与华为的合作,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机厂和供应商的合作,而是需要猛士更深度的开放底层权限给到华为。

在汽车行业," 华为赋能 " 已成为产品力和传播上的 " 金字招牌 ",但这也让猛士品牌和华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外界不免产生疑问:如果没有华为,猛士 M817 还能否讲出精彩故事?猛士 M817 是否会被当成 " 华为车 " 的另一种变体?

面对质疑曹东杰表示,尽管让渡了部分主导权给华为,但猛士的收获却远不止智能化技术和传播流量,还包含了体系化经营管理的深层经验。

借由向华为学习,猛士正在完成从央企特质的车企向市场化企业的转型。而这在东风集团体系内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从最初岚图与华为的携手,到后续合作持续深化,再到奕派科技与华为的合作,东风在和华为关系的进展中也汲取着市场化运营的经验。

因此可以看到,曾经背负沉重历史包袱的老牌央企,正在以一种悄然的方式完成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以更灵活的三个品牌重新投入竞争,向市场化车企靠近。

尤峥认为:" 一汽有红旗,最有可能成为东风的代表品牌的就是猛士 "。

在体系化思考的基础上,从产品的平衡到体制的突破,东风已为猛士铺好了前路。

以下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曹东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在上市发布会后沟通环节的主要内容,略经编辑:

Q:猛士品牌在东风集团中承担着什么角色?有哪些战略意义?

尤峥:2003 年,猛士品牌创立。2004 年,原东风总经理苗圩提出,把猛士打造成东风的豪华越野车。在东风的品牌架构中,猛士是豪华越野文化的领先者,它是东风的豪华品牌。岚图是高端新能源品牌,奕派聚焦主流市场,现在东风乘用车体系品牌架构非常清晰。

猛士 917 定位 60 万以上市场,改装版本的价格可超过 100 万,猛士的豪华品牌形象已逐渐立住。第二款车猛士 M817,是面向 30 万级市场打造的越野车型。

在研发时希望它能比猛士 917 减重 400 公斤," 宁少一公斤,不多一马力 ",采用专用混合动力发动机,加上后电机四驱,相当于 6.0T 发动机来驱动这个车。以前只有机械才能越野,但是科技时代赋能了越野新的可能,现在越野变得非常简单。

Q:与市场同级产品相比,猛士 M817 在技术上有哪些突破?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哪里?

曹东杰:猛士 M817 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前后解耦,开发了一套榫卯架构,能够做到前后驱动同步,这就是我们的智能 E 锁。

第二点,猛士联合采埃孚把 IBC、AKC、CDC,也就是把纵向、横向、垂向,通过 VMC 底盘域控制系统进行整合,让底盘有了小脑的概念。

同时,猛士第一个把双电机集成两挡箱集成差速锁做出来,前后开发了三代,第一代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第二代解决能不能的问题,第三代解决可靠性的问题。还有动力方面的升级,猛士 917 是增程动力,猛士 M817 首次实现了 PHEV。

再一个就是电驱动的扭振问题,前后输出同步的问题等等。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做了大量创新工作,前后申请了 450 多项发明专利。

在猛士 917 基础上,猛士与华为深度绑定,把最强的骨骼,再加上最强的大脑,整合在一起,以开放姿态与华为共创猛士 M817。所以首先强调全栈华为,也就是从车控到座舱,到智驾,到云控,到通信系统全部放开,全部和华为绑定,所以猛士 M817 有了最强大脑的赋能,我们也把它称作智能越野第一车。

尤峥:猛士 M817 的升级点,第一个就是底盘性能的全面升级,全铝底盘比猛士 917 整整降低了 400 公斤。同时底盘技术里面加上了后转角,包括转向技术,这是底盘的升级。

同时,车身也进行了升级,可以满足欧洲五星碰撞和美标的最严格的侧撞,包括面对沙漠翻滚的安全。

第三个升级是与华为的合作,智能化系统升级。还有一个突破就是电子电气架构的突破,在这个架构基础上,未来再做 L3 级自动驾驶技术的话就更容易了。

Q: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的猛士 M817 对越野市场有什么影响?

靳玉志:到 ADS 4 以后,我们又在过去端到端的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全新的基于模型 WEWA 架构,WE 世界引擎,这是在云端训练用的一个架构,在车端叫 WA,所以连在一起叫 WEWA。WEWA 是一个缩写,就是我们在云端训练完的模型,能够部署在车端,这是一个全新架构的升级。

在云端,我们用非常大的算力来做训练,原因就是我们要把各种各样的数据放进去进行训练,同时还会用增强的方式来提供更高难度的数据,比实际使用场景当中还要生成更高难度的,难 1000 倍的数据。

在车端,我们基于云端训练好的模型,部署到车端的世界行为模型,使得我们在车端,从各种传感器感知以后,直接生成控车的能力,非常丝滑,而且会对很多预见性的风险做提前处理。

ADS 4 从 9 月份会陆续开始推出。这是和猛士品牌的第一款车,后面全系列都会合作,猛士的定位是 " 整个东风集团里面的豪华越野 ",但越野其实跟生活离得很远,90% 甚至更长的时间是在城市里面使用,而不是在越野的场景使用。猛士 M817 如果加上智能化,对用户使用会带来很多的便利。

Q:东风和华为的合作接下来还有什么规划?

尤峥:第一个合作是 2022 年年底,2023 年年初是猛士,同时去年奕派也跟华为进行全面合作。技术方面我们必须和生态合作伙伴,和华为一起来研发,才会给用户提供极致体验。

与华为的合作还有集成式的,从开始定义汽车到推向市场到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还有营销的管理,这是整个从战术层面的合作,战略合作是全方位的。还有就是要探索整个体制机制,央企的体制机制和民企创造一个更加灵活的,有利于人才、研发效率的全机制的体系。

当市场、政策、技术三者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细分市场产生爆发性的增长。所以说可能大家期待的第一个千亿企业会诞生在岚图,第二个可能就是东风猛士在湖北,湖北的猛士也是中国猛士,更是世界的猛士。

Q:东风集团层面会给予猛士 M817 哪些支持?

尤峥:集团给到的支持,第一个就是建店。这次在猛士做了尝试,前期和华为模拟了很多状况,接下来大概会建 40 个自营店。东风的 DFSW 销售方法和华为共同合作之后,创造了一个检查供应商能力、销售能力的一套体系,有严格的考核体系。这个体系建完以后,同时可以赋能给奕派和岚图。

第二个方面就是品牌的支持,品牌的声量打造。

最后,在整个人才方面,我们建立猛士专属的研发团队,持续升级。明年年底还会对猛士 917 进行升级,带来更加智能化、更加豪华的体验,现在正在联合定义。

Q:东风跟华为怎么样通过合作,打破顾虑或边界?产品的研发流程合作、双方的配合是怎么样达成的?

曹东杰:东风有一套完整的开发流程,央企所有的东西有流程、有标准,追寻的就是一台车开发的体系、流程、标准,然后还有工具和方法。跟华为合作,遇到的问题是硬件、软件怎么上车,和现有的体系怎么融合。

初期的确会有碰撞,因为双方的开发还是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内容。但随着双方合作程度的加深,从 30 分到 50 分到 60 分,然后一直到现在应该是 80-85 分,最后达到最佳的平衡态。

因为是全栈的工艺,特别里面涉及到了车控环节,我必须开放我的架构,这是一个挑战。但是我觉得所有的东西必须开诚布公,用开放的心态和胸怀来跟华为合作,不仅限于智驾,我们后续也会加深更多方面的合作。

尤峥:还有一个就是合作的基础。传统车有传统车的积淀,以前我们开发一个车型几乎是 48 个月,整整 4 年的时间。

现在开发这么快,平台的模块化非常重要。猛士 M817 之所以开发速度还可以,是因为有猛士 917 这个平台,在这个成熟平台上做轻量化,现在的开发周期几乎是 24 个月。

现在是软件定义汽车,未来是底盘和上车身解耦开发,也就是以前必须先有底盘再做整车开发,再去做实验,周期很长,如果做解耦开发,那么上车身、下车身之间是一个解耦开发。

未来的车,走到车 - 路 - 云协同,系统可能会更简单。在国家层面也有星网公司,如果加上车-路 - 云 - 星,路端的这种摄像头、算法会重基础设施,如果加上星链的这种方式,有可能路侧端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就会轻量化。

只有模块化、平台化最终走向集成式的开发,整个研发速度才会快起来,给客户不断提供创新的产品的速度也会快起来。

Q:猛士未来其他车型和华为的合作,是否也会采用 M817 一样的方式?消费者怎么去判断华为跟哪个企业合作的深入程度、产品的质量水平?

靳玉志:东风集团和华为的合作,猛士、岚图、奕派都有。猛士是东风集团里面的豪华越野,猛士 M817 是我们合作的第一款,但绝对不是就这一款,未来会有猛士 917 的改款,以及整个猛士的系列上都会有新的合作,这是全系的合作。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覆盖整个的越野全系列。

第二,因为华为的战略是不造车,所以只能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来赋能,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大家看到的 " 界 " 也好,和东风的这种全栈、全流程的作也好,也有其他几个类似这样的深度的合作,实际上是在把我们的智能化方案,赋能于我们的车企,因为他们本身有做车很好的底子,所以可以一起把车定义好、设计好,把它造好、卖好。

当然也有其他的合作模式,比如只买一个部件。所以实际上对于用户来说来判断,更多的就是看我们合作的深度以及部署的智能化是不是全栈的,就大体能判断华为在上面投入的深度。(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作者|王垚,编辑|李玉鹏)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