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13小时前

【网观西安】当 MCN 盯上未成年

一纸合约,上万索赔。

怀揣 " 网红梦 " 的 14 岁少女小云(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与 MCN 公司(在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入驻,为网络信息内容创作者提供策划、制作、营销等相关服务的机构。)签下经纪合约后,不仅没能收获自己幻想中的 " 月入过万 "" 百万粉丝 ",更残酷的是,在 6 个月发了 1.3 万元工资,不堪忍受强行退出后,她还被公司起诉索赔 1.7 万元 " 违约金 "。

在巨大的互联网造星泡沫里,有多少未成年人迷失自我,从而签下现代版" 卖身契 "?

小云的遭遇,撕开了未成年人 " 流量生意 " 的残酷一角。

据报道,这家 MCN 机构的操作,已非简单的商业压榨,其行为链条触目惊心。

一方面,该 MCN 公司以维持直播流水线运转为最高指令,对小云每天的直播都下达了任务量,完不成会被扣钱或者被处罚。小云 6 个月超负荷工作仅得 1.3 万元,不仅远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甚至抵不上公司反向索赔的 1.7 万元金额。

另一方面,将员工(尤其是未成年员工)的健康与尊严踩在脚下,物理强迫构成严重人身侵害。比如在同事面前蹲着唱歌,在聚餐的时候被男老板拦腰抱起来倒立。甚至有次感冒发烧,男老板还擅自闯入她出租屋捏着鼻子给她灌药,催她继续上班。

" 百万主播 "" 财富自由 " 成为 MCN 公司拿捏未成年人的 " 手段 ",再加上未成年人对法律认知的薄弱及合同陷阱,将解约诉求转化为反向牟利的工具,就成了围剿未成年人的陷阱。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早有规定:8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同意、追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也明确禁止为未满 16 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直播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根据以上法律规定,此类由未成年人直接签署、涉及重大人身约束与经济责任的经纪合约,其法律效力根基也存在先天缺陷。

但经过唯利是图的机构精准利用,它们炮制的 " 卖身契 " 布满毒刺。梳理近年法院审理的MCN 解约案,不难发现,三大合同陷阱尤为突出:

合同性质模糊化处理是常见手段。青岛某 MCN 在与 15 岁主播签订的所谓 " 新人培养协议 " 中,既出现 " 底薪 "" 考勤 " 等劳动关系术语,又设置 " 天价违约金 " 条款。工作强度、时长、内容完全由机构单方决定,休息权、健康权形同虚设。

违约金计算陷阱触目惊心。淄博某机构合同约定 " 按合作期间总流水 20 倍赔偿 ",一名月入 5000 元的主播被索赔 250 万。而威海某公司甚至要求赔偿 " 未来三年预期收益 ",用所谓大数据推算主播商业价值,动辄数十万、上百万的解约赔偿,将未成年人牢牢锁死在合约中。

最隐蔽的是账号控制条款。德州一名 16 岁主播解约后发现,用个人身份证注册的百万粉丝账号,因合同约定 " 平台账号归属公司 ",一夜之间被清零,平台打赏、广告收入被机构以 " 运营成本 " 之名层层盘剥。

个案的背后,我们还需思考,为何未成年人能轻易签订超出其认知能力的合同?

虽然法律层面早已明确,但现实中,在 " 造星暴富梦 " 的蛊惑下,这些机构往往利用的,就是未成年人及家长法律意识不足、维权成本较高的弱点,将法律风险转嫁给未成年人和其家长。

当未成年人的健康成为 KPI 的垫脚石,当维权者反成被告,这不仅是个体悲剧,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挑衅。

终结这场 " 血色流量 " 的狂欢,需要构筑坚不可摧的责任防线。

平台必须撕掉" 免责声明 "。作为流量帝国规则的制定者与最大获益方,平台对生态内 MCN 机构的乱象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必须扛起实质审查与监管重担,不能再以" 第三方合作 " 为挡箭牌行鸵鸟政策。严准入、强清退,对入驻 MCN 机构实行牌照化管理,核查其真实运营能力、资金实力及过往合规记录。对涉及压榨、诱骗未成年人等劣迹机构零容忍,即时封禁并全网联动拉黑。

技术锁死" 童工 " 漏洞。强制启用并升级 " 未成年人直播保护系统 ",人脸识别 + 监护人二次验证确保主播真实年龄;强制断播机制,在深夜时段、超长直播后自动切断未成年主播信号;收益独立监管账户,确保未成年人直播所得按法律要求比例直接存入监护人共管账户,杜绝机构挪用;透明化投诉与追责通道,建立针对 MCN 机构违规行为的 " 一键举报-平台受理-公开处置 " 机制,并将处置结果与机构信用评级绑定。

部门监管协作联动。近日,中央网信办已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 2 个月的 " 清朗 · 2025 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 " 专项行动,强调将从严处置处罚存在突出问题的平台、账号和 MCN 机构,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强化警示震慑。

对以诱骗手段签约未成年人、恶意拖欠或克扣报酬、实施人身控制或伤害(如强迫带病工作)的机构,以强迫劳动、欺诈、虐待等罪名顶格追究刑责,并处以高额罚金与行业终身禁入。

家庭社会坚守底线。家长亟须清醒,流量并非金矿,过早将孩子推向商业化直播的 " 角斗场 ",透支的不仅是健康,更是人格健全发展的可能。社会应通过公益广告、校园普法、社区宣讲等途径,持续揭露 " 网红梦工厂 " 黑幕,增强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的认知与警惕。

法律尊严不容流量践踏,未成年人的血肉之躯更非商业齿轮。唯有平台刮骨疗毒、执法重拳破局、家庭坚守底线,方能合力斩断那条捆绑在稚嫩身躯上的 " 电子锁链 "。

参考资料:

"14 岁辍学女生身陷 MCN 被索赔 " 最新进展:涉事机构被查!还发现其他未成年主播

https://mp.weixin.qq.com/s/QtNVAmEgLsPDE6q4f15MkQ

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 " 清朗 · 2025 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 " 专项行动

https://mp.weixin.qq.com/s/jH7pOr0sn5IEKaDK2xmTLA

14 岁辍学女生签约 MCN,因难忍 " 变态管理 " 强行解约,被起诉索赔

https://mp.weixin.qq.com/s/bpOxqoroU9XPYa0i7rSteg

来源 / 网观西安

相关标签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