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西北工业大学的
一只 " 鸟 " 和一条 " 鱼 " 火了
到底咋回事儿?
西工大这只 " 鸟 " 飞到国外
体型小巧的 " 信鸽 ",不仅完成了低空绕飞任务,更是平稳穿过了一个 1 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完成了高难度动作挑战。
翼展达到 1.8 米的 " 云鸮 " 在主持人的见证下顺利完成快速起飞、滑翔飞行和扑滑转换,并在识别降落目标后自主完成降落,成功完成了挑战任务。
宋笔锋教授团队潜心攻关,历时 24 年,在国内外率先建立仿鸟飞行器技术体系,率先在给定能源下实现 " 飞得久 "" 飞得像 "" 飞得稳 " 的目标,率先形成实用化产品,引领仿鸟飞行器研究的发展。
团队自主研发了 " 力 - 变形 - 涡系 " 耦合的仿真计算与风洞实验系统,分析了上百种鸟翅,构建了典型鸟翅的外形和运动模型,建立了鸟翅臂手翼产生升推力的全新公式。
在此基础上,团队——
一是发明了 " 外形 - 柔度 - 微结构 - 运动 - 频幅 " 的扑动翼五步法设计方法。首次实现了升力大于翼自重的 32 倍,巡航飞行气动效率分别达到雀、鹰、鸽的 84%、87% 和 90%,实现了 " 飞得久 "。
二是发明了圆锥摇臂仿生复合扑动机构。实现了 2.5 个扑动周期可滚转 90 度,仿鸟 " 飘叶起降 ",外形动态隐蔽性媲美鸟类,实现了 " 飞得像 "。
三是突破了高抗风、扑滑稳定转换、避障以及整机高能效匹配等设计集成技术,实现了 " 飞得稳 "。" 云鸮 " 和 " 信鸽 " 先后以 154 分钟和 185 分钟航时,创造和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其他仿生飞行器最长航时的 2 倍。" 信鸽 "" 云鸮 " 外场飞行时,达到群体以假乱真,连自然界的 " 原住民 " 都认不出这位 " 机械亲戚 "。
西工大 " 鱼 " 又火了
在央视惊艳亮相
8 月 15 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摄制的首部大型工业文化节目《中华考工记》在 CCTV-1 播出。40 款 80 台全领域前沿机器人 " 花式秀绝活儿 ",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科技视觉盛宴。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自主水下航行器团队潘光教授牵头研发的仿蝠鲼柔体潜水器,作为水下机器人代表,在节目中惊艳亮相!
超高的仿生度,仿生度达到 90% 以上;
超高的灵活度,可以完成倒游、原地转圈等高难度动作;
超高的续航,航程能达到上千公里,时间超过 30 天。
团队先后研制了十余款谱系化样机,最小的只有 3 千克,最大的重量超过 1 吨。从海洋馆到海洋牧场再到深海都有它们的身影。
今年 3 月起,在南海海马冷泉区域,仿蝠鲼潜水器成功实现与 " 蛟龙号 " 的协同作业,完成互观测等多项任务,性能表现优异。首次验证了有人 - 无人体系化协同作业新模式的可行性。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期待看到更多
西安高校 " 黑科技 " 的惊艳亮相
来源 / 西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