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 PC 市场,真的可以用 " 热闹 " 来形容,特别是显卡这一块,除了一堆中高端显卡外,英伟达、AMD 和英特尔都时隔数年再次推出桌面端的入门级显卡,也算是给这个常常被主流舆论忽略的市场带来少有的热度。
虽然很多游戏玩家都不太看得上入门级的显卡,但是从销量来看,这个级别的显卡其实一直有着稳定的购买群体,比如企业采购、网游玩家以及创作者等。而且,随着显卡性能的整体提升,入门级显卡的性能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早已不是那种玩个小游戏都费劲的玩意。
鉴于并非所有玩家都有足够预算,入手 RTX 5060 之类的甜点级显卡,雷科技今天打算和大家好好聊聊,入门级显卡是否值得购买?各家的性能及实际表现又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来简单过一遍各家的真 · 入门级显卡,首先是英伟达的 RTX 5050,距离该型号上一次在桌面端的发布(RTX 3050),已经过去 3 年多的时间。
而在这三年里,英伟达可以说逮着 RTX 3050 疯狂 " 薅羊毛 ",推出了 RTX 3050 4 GB(Ampere,GA107)、RTX 3050 8 GB(Ampere,GA106)、RTX 3050 8 GB(Ampere,GA107)、RTX 3050 6 GB(Ampere,GA107)四个不同的版本,甚至还有一个据称将使用新一代 AD106 核心的 RTX 3050 A,不知道 RTX 5050 会不会步 3050 的后尘,回头也整出个新的家族系列,咳咳。
RTX 5050:彰显老黄精准刀法
看回 RTX 5050,作为 50 系目前最低端的型号,却也依然使用了台积电 4N 工艺 +Blackwell 架构,CUDA 核心数也有 2560 个,拥有 8GB 的 DDR6 显存,128-bit 带宽,速率约为 320GB/s,基础主频为 2.31GHz,加速主频可以到 2.57GHz,并且搭载了第四代 RT 核心,在光追性能上有着明显的提升,同时也支持 DLSS4。
除此之外,RTX 5050 还搭载了第五代 Tensor 核心,AI 算力高达 421 TOPS,搭载第九代 NVENC(硬件编码)和第六代 NVDEC(硬件解码),输出接口包括 HDMI 2.1b 和 DisplayPort 2.1b,可以支持最高 8K 分辨率的画面输出,额定 TDP 为 130W。
从硬件参数来看,RTX 5050 还是有一些亮点的,比如 AI 算力达到 421 TOPS,已经与 RTX 4070 差不多,只不过 8GB 的显存限制了这款显卡在 AI 领域的发挥。另外,硬件编解码器都是 50 系的最新型号,在渲染剪辑加速方面的性能表现也会优于 40 系显卡。
不过,熟悉前代 RTX 3050 参数的朋友,估计一眼就能看出不对头的地方,怎么都 RTX 5050 了,CUDA 数量和显存规格还是一样的?我只能说,这就是英伟达的精准刀法,新一代核心带来的性能增长就刚刚好,再加 CUDA 核心的话就 " 性能溢出 " 了。
RX 7400:性能差到游戏党可忽略
那么再让我们看看它的主要竞争对手—— RX 7400,这款显卡基于 RDNA 3 架构打造,也就是老的 RX 7000 系,CU 单元数只有 28 个(1792 个),显存为 8GB GDDR6,128-bit 带宽,速率为 173 GB/s。
其实从硬件规格上就不难看出,RX 7400 的性能非常一般,基本就是一款廉价的网游显卡,如果你有游戏需求,那么建议直接忽略。RX 7400 的亮点在于其非常低廉的价格,据猜测单卡成本在 200 美元以内,但是却支持 HDMI 2.1 等接口,可以提供不错的影音娱乐支持。
另外,RX 7400 的单卡功率仅为 55W,这也意味着它无需外接 PCIe 电源就可以直接使用,加上低功率带来的低散热压力,非常适合迷你 PC 使用,可以为用户提供一定的 GPU 性能,用来辅助渲染、剪辑等需求。
不过,这款显卡的亮点也就仅此而已,或许也是觉得这款显卡在消费者市场表现不会很好,RX 7400 发布至今都只在 OEM 市场上搭配整机出售。
B380:如果低于 200 美元还算香
最后则是英特尔的 B380,从目前公布的信息来看,大概率拥有 16 个 Xe 核心,搭配 8GB 显存,售价在 200 美元以内。虽然曝光的信息不多,但是结合 B570(18 个 Xe 核心)和 B580(20 个 Xe 核心)的性能表现,足以让我们对 B380 有所期待。
以 B580 为例,这款显卡的性能比 RTX 4060 还要高 17%,而且支持新一代 XeSS 多帧生成,在支持的游戏里,实际帧数能比 RTX 4060 提高 20% 以上,这也意味着其能够在 1080P 分辨率下满足多数游戏的运行需求。
用 B580 来推算,B380 的性能大概率应该与 RTX 4060 相近,如果其售价在 200 美元(人民币 1436 元)以内,那么性价比还是很突出的。毕竟现阶段的闲鱼二手 RTX 3060 价格都还稳定在 1300 元左右,一边是全新卡,一边是用了三四年性能还不如前者的显卡,选哪边基本不用思考的。
整体来看,RTX 5050、RX 7400 和 B380,其实是有着明显分界线的,RTX 5050 的售价要比后面两款贵 50 美刀以上(25%),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既然都考虑入门级显卡了,这个差价所带来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不过,对于预算有限的朋友来说,这些显卡真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吗?
虽然三大显卡厂商都难得更新了入门级显卡,但是市场的反应确实不太热烈,在小雷看来,最后可能就只有 RTX 5050 会有不错的销量,B380 则次之,RX 7400 大概率在消费级市场 " 查无此人 "。
所以,接下来的分析主要集中在 RTX 5050 和 B380 上,先说 RTX 5050,这款显卡目前的售价在 2000 元左右,其实是比官方定价还要贵了三四百块的,这也让其性价比进一步走低。
但是,作为目前显卡市场的扛把子,RTX 5050 凭借英伟达的 DLSS 4 和新一代的 AI 核心,算是在入门级市场提前处于 " 不败之地 ",比它便宜的 AI 性能不如它,比它贵的?你都加钱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至少在 2000 元档里,如果你要找一张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均衡的显卡,RTX 5050 其实是值得考虑的,前提是你真的没有多 500 的预算,买个 RTX 5060。另一方面,RTX 5050 后续的价格应该是挺坚挺的,即使作为过渡期的显卡来使用,后续出二手也不会亏太多。
至于 B380,英特尔显卡其实最大的问题是知名度不高,属于一种力气无处使的类型。平心而论,英特尔的 B 系列都属于高性价比的显卡,不管你是拿来打游戏还是创作,体验都不差,而且英特尔的显存给得非常大方,拿来 " 炼丹 "(跑 AI 绘图)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的预算连 1500 元都没有,那么接下来登场的 B380 可能是你唯一的选择了,或者说你接受二手显卡的话,那么 RTX 3070 和 3070Ti 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英特尔的显卡基本都没有溢价,大概率可以直接用官方定价购入,与其他的 " 溢价 " 显卡对比就更显性价比了。
说实话,现阶段想找出一款 " 性价比非常高 " 的显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英特尔和 AMD 的重心基本都放到了 AI 专业卡上,消费级显卡的争斗则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型号上,点来点去,其实今年也就 RX 9070XT 算是个惊喜。
对于多数用户来说,没有必要太去纠结 " 买新不买旧 ",DLSS 4 也并非万能神药,以小雷自己的体验来说,DLSS 倍数拉太高,延迟等问题是非常明显的,即使是单机游戏玩起来也有点扛不住。
所以,小雷还是建议游戏玩家优先考虑二手显卡,比如 AMD 的 RX 7000 系列就是不错的选择,虽然光追性能拉跨,但是光栅性能却非常给力,而且有大显存的加持,对于 4K 游戏玩家更友好。
至于入门级的这几款,还是不建议游戏玩家考虑,它们更适合影音娱乐用户和创作者,至少作为硬件加速器来说是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