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格隆汇 21分钟前

一波援军正在路上!

昨日上证指数开盘不到 10 分钟,就顺利突破了去年 "10.8" 的高点 3674.44,今日 9:50,上证指数正式升破 3700 点,续刷 2021 年 12 月以来近四年新高。

想过会突破 3700 点,倒也想不到会这么快就突破这个过去十年形成的箱体上限。

虽然收盘并没有站稳 3700 点,但从 6 月 23 日转向以来,从 3500 点、3600 点,再到如今尝试站上 3700 点,趋势一旦形成,资金的正反馈将不断强化,届时想象空间将被彻底打开。

别忘了,历史上真正有效突破并稳住在 3500 之上只有三次,而过去每次站稳关键点位后,都开启了一轮大行情。

摩根士丹利直言:夏季过后,预计全球资金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 " 更为强劲 "!

1

外资 7 月狂买中国资产!

从资金层面来看,外资正加速流入中国股票市场。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LauraWang)团队 8 月 8 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多头基金连续两个月净买入中国股票之后,预计重返中国股市的趋势将 " 更为强劲 "。

报告显示,今年 7 月,多头基金向中国股票市场注入了 2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94 亿元),较 6 月份的 12 亿美元净流入进一步加速。

可以相互验证的是国际金融协会(IIF)8 月 13 日发布的《全球资金流向报告》。

7 月新兴市场资产延续强劲流入态势,单月净流入 555 亿美元,为 2021 年 6 月(635 亿美元)以来的第二大月度规模,其中流向债券规模为 392 亿美元,股市为 163 亿元。

从地区角度来看,中国债券单月净流入 308 亿美元,创 3 月以来新高,占新兴市场债券总流入(392 亿美元)的 78.6%。

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股票流入 100 亿美元,为 2023 年 12 月以来最高,占新兴市场股票总流入(163 亿美元)的 61.3%,其中韩国股市成为 " 吸金 " 助力。换言之,中国股票市场 7 月净流入超 60 亿美元。

由下图可以直观看出,代表 "China Equity" 的淡绿色矩形,今年前 7 个月,除了 4 月,剩下 6 个月都是正流入。而代表 "China Debt" 的深绿色矩形,除了今年 1 月,都是大幅净流入。

上述变化也与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据一一对应:

2025 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债券,其中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超过 6000 亿美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股票方面,外资上半年净买入境内股票和基金 101 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净减持趋势,其中 5 月、6 月净买入规模大幅增至 188 亿美元。

之前也说过全球资金的再平衡节奏一定是先债后股、先离岸后在岸。

如今外资大力配置人民币债券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配置股市空间还有多少?

上述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配置仍处于历史低位,超配缺口达 2.4 个百分点;随着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弱背景下,非美资产的配置需求将显著增加。

王滢在报告中写道:

" 中国股票市场的获利修正幅度趋势在全球主要市场排名第二,且估值较其他市场更低,大概率会继续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美联储的降息时间,以及对美元走软形成更广泛共识,全球投资者配置到非美市场的意愿会进一步增强。"

隔夜,美财长贝森特表示,对美联储 9 月会议感到乐观,有 50 个基点降息的可能,且可能会连续进行一系列降息操作,目前的利率应该再下调 150 至 175 个基点。

芝商所的 FedWatch 工具显示,市场认为美联储 9 月会议降息 25 个基点的可能性高达 95.8%。从 2015 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显示,会议前 1 个月市场定价的调息概率超过 90%,最后美联储都调息了,没有 1 次落空。

综上,王滢团队认为中国股市正处于 " 结构性复苏 " 的关键阶段,资金重返趋势的持续性取决于企业盈利改善、政策落地效果及全球流动性环境的变化。

2

7 月居民储蓄加速搬家!

股市另一个关键的增量资金必定是居民储蓄。

7 月金融数据显示,居民存款搬家似乎真的开始了!

7 月 M2 增速 8.8%(前值 8.3%),M1 增速快速回升至 5.6%(前值 4.6%),M2-M1 剪刀差为 3.2 个百分点,较上月缩小了 0.5 个百分点,显示资金活跃程度提高。

新增人民币存款 5000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 1.11 万亿元,同比多降 0.78 万亿元,而非银存款同比多增 1.39 万亿元,是推高 M2 的主要原因。

机构认为上述现象形成的原因大概率源自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居民存款加速向权益等非银部门迁移。

国泰海通团队指出,M2 增速进一步走高,主要是居民风险偏好明显抬升," 股牛 " 行情下居民将部分存款 " 搬家 " 到风险资产,体现在非银存款同比大增。

事实上,这不是今年第一次出现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多增的情况,今年 4 月新增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也创下过去 10 年的最高纪录。

中金团队认为,这或反映出在存款利率下降的大背景下,私人部门的金融投资愈加活跃,考虑到 7 月债市表现不佳,固定收益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偏弱,非银金融机构的新增存款有可能更多流向了股票市场。

这从今年 A 股新开户数据也可以得到验证。

7 月 A 股接连突破 3500 点、3600 点,散户也在跑步入场。A 股 7 月新开户数达 196 万户(个人投资者开户 195.4 万户),远超去年同期水平,同比增长 71%,环比增长 19%。

回溯前 6 个月开户数的变化,只要 A 股有赚钱效应,开户数便会 " 水涨船高 "。1 月 A 股新开户总数为 157 万户,2 月的 284 万户实现近翻倍增长,3 月突破 300 万户,4 月、5 月震荡下滑,6 月有所回升。

说明 A 股出现赚钱效应后,的确会吸引居民资金入市。随着 A 股新开户数的持续增长,市场资金池不断扩大,为 " 慢牛 " 行情提供了有力支撑。

那居民高达 160 万亿的储蓄,在后续利率还要进一步下调的预期下,有多大部分有望 " 搬进 " 股市?

浙商证券估算 2020 年以来居民储蓄意愿提高所积累的超额储蓄体量约为 4.25 万亿。

如此庞大的体量,其后续搬家与否、以及去向将对各类资产价格产品重要影响。

从日本、美国的经验来看,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市场对权益投资的兴趣显著强于固定收益产品。且中国股市每一轮大行情几乎均伴随无风险利率下行,随后带动存款搬家入市。

国泰海通证券团队指出,2025H2-2026 年居民存款和理财集中到期,低收益倒逼居民资产搬家,这将进一步释放股市流动性。

其中 3-5 年的高利率定存预计在 2025 年下半年 -2026 年迎来存款到期高峰;从理财产品到期上看,年内 9 月预计将迎来到期的小高峰,而前期 1-3 年定期理财产品到期的高峰预计从 2026 年开启。

毋庸置疑,我们又面临新一轮增量资金入市的拐点。

3

巨佬最新持仓出炉

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桥水基金总规模为 248 亿美元,环比增 14.81%,二季度大幅增持英伟达约 439 万股(增幅 154.37%),增持谷歌 256 万股(增幅 84.08%)、微软 91 万股(增幅 111.88%),新建仓 Arm、Lyft 等股票,清仓阿里巴巴、拼多多、百度、京东等中概股。

( 本文内容均为客观数据信息罗列,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摩根大通二季度同样大幅增持美股科技巨头,增持微软 1505 万股、英伟达 4149 万股和苹果 1586 万股。

万亿资管巨头贝莱德二季度增持了 794.01 万股英伟达,同时增持了苹果、亚马逊,但减持 170.79 万股微软,并小幅减持了 META。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