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热点问答(第 296 期)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
----------------------------------------------------------------
3 年后油车真的会不复存在?现阶段油车、电车谁的竞争力更强,一直有争议。但这其实是个缺乏必要前提的伪命题。真正的问题是,你先把对油车的限购给取消了,其它电车的特权继续保留,结果会怎样?如果把电车的特权一次性都取消了," 油电同权 " 了,结果又会怎样?看看 3 年后油车还会不会存在?
-----------------------------------------------------------------
蓬勃发展与乱象丛生并存,是这两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最大特点。而各种乱象丛生中重要也是最不愿被人提及的一个乱象是:一方面,在消费能力最强的 6 大城市,有关部门对汽车进行限购,来抑制消费;另一方面,给购车的各种补贴越来越多,补贴占车价比重已高达 15-40%,来刺激消费。这是在玩左右手互博的游戏吗?
结果很残酷,汽车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产业,上半年虽然销量同比大增 11.4%,但零售额增长 0.8%,大大低于 5.0% 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拖了消费后腿。如果把补贴帐也算进去,其对增长的实际贡献值就可能是负的(参见《车市卷入死循环?》)。
再看政府的战略,7 月 16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 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推动经济行稳致远的战略之举 "," 要找准关键着力点,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系统清理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 "
显然,汽车限购就是一种 " 制约居民消费的不合理限制 ",属于应被 " 系统清理 " 的范畴。
最近,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吴松泉发表文章——《智库说 | 吴松泉:是时候全面彻底取消汽车限购了》,对此做了深入分析和论证。文章中指出,实施多年的汽车限购限行政策,已经基本完成了缓解交通拥堵、保护大气环境等的使命,现已不符合中央关于做强国内大循环和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要求。
但取消汽车限购的最大阻力到底在哪,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网通社:您怎么看取消汽车限购的问题?
何仑:取消汽车限购说白了,就是取消对油车的限购。因为,除个别情况外,几乎所有汽车限购都是针对油车的。你取消了购买油车的限制,很多喜欢油车,或者害怕电车的消费者有了选择的自由,那有关部门的最爱——电车怎么活,问题就没那么简单了。
去年 6 月,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率先喊出 " 油电同权 ",其中一点,就是要油车和电车在包括限购、限行、补贴、纳税在内的方方面面,享有同等权利。比如,要限购,就同等限购;要不限购,就都不限购,油车、电车公平竞争。这个呼吁在业界引发强烈反响,但一年多了,没有任何结果,电车的各种特权还在继续。原因无非是有关部门生怕电车与油车平等竞争后,有可能崩盘。
网通社:但也有业内人士不这么看,比如,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断言,3 年后油车将不复存在。您怎么看?
不管怎样,现阶段油车、电车谁的竞争力更强,一直有争议。但这其实是个缺乏必要前提的伪命题。真正的问题是,你先把对油车的限购给取消了,其它电车的特权继续保留,结果会怎样?如果把电车的多种特权一次性都取消了,油电同权了,结果又会怎样?看看 3 年后油车还会不会存在?
那些动辄遥遥领先的新势力品牌,还有零跑汽车,你们要是真能令人信服地回答好这个问题,那才叫真牛。
有关部门对此也是骑虎难下、投鼠忌器,伤透了脑筋(参见《" 油电同权 " 为何难产?》、《避免换道翻车," 油电同权 " 应开始倒计时?》)。
网通社:那有关部门到底应该怎么办?
何仑:当然是尽快取消购车限制,释放潜在的有效需求,油车、电车都一样,虽然电车会为此付出代价。因为,现在已经不只是 " 油电同权 " 和公平竞争问题了,更关系到国家提振消费的大政方针,代价、责任会更大。后面这点,吴松泉先生在他那篇文章里已经说透了。
补贴是为了刺激汽车消费,这没错。但限购就是要逼着想买油车的消费者去买电车,逼不成,就抑制了消费,这种自相矛盾、左右手互博、扭曲市场的荒诞局面应该结束了。球早就在有关部门的手里,现在该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