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ZAKER陕西 昨天

【文明西安】十年爱心餐,诠释“西安好人”

清晨五点的西安小南门,老街巷还浸在朦胧的晨光里,白伟的餐馆已经亮起了灯。灶台前蒸腾的热气中,他正将刚炒好的菜仔细分装到餐盒里,这些饭菜不会出现在点餐系统里,而是要送往附近十几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家中。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十年里重复了三千多个日夜。44 岁的餐馆老板用十年如一日的爱心餐,为 " 西安好人 " 写下了最生动的注脚。

白伟的公益起点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源于 2016 年一个朴素的念头:不想浪费食材。每天打烊后,剩余的饭菜若是倒掉实在可惜,他便主动打包送给街头保洁员和社区里出门不便的老人。从避免浪费到主动供给,从零星派送到定点帮扶,这份善意在时光里悄然生长,最终沉淀为雷打不动的日常。

十年间,白伟的餐馆换过三次招牌,周边的商铺开了又关,唯独这份爱心餐从未中断。社区里的张奶奶记得,三年前自己摔伤腿的那段日子,每天中午准能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便是白伟笑着递过来的热乎饭菜;残疾小伙小李忘不了,冬天里餐盒外总会裹着层厚棉布,白伟说," 趁热吃,凉了伤胃 "。

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暖,没有登上过热搜榜单,却在受助者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正如古城墙的青砖在岁月中愈发坚实,白伟的善意也在日复一日的践行中,成为社区最可靠的支撑。

" 做好事会上瘾 ",白伟的坦言道出了公益最本真的魅力。这种做好事成 " 瘾 ",不是一时兴起的激情,而是在付出中收获的精神富足。

当看到老人颤抖着接过餐盒时眼里的光,当听到残疾人真诚的道谢,当社区居民主动来店里帮忙打包,善意便形成了奇妙的循环。在物质层面,白伟付出了食材成本与时间精力,但在精神维度,他收获的是被需要的价值感,是邻里间的温情联结。

这种不图回报的坚持,恰恰印证了 " 爱人者,人恒爱之 " 的古老哲理,也让 " 西安好人 " 的内涵有了更温暖的诠释。

▲图源自华商

白伟的故事并非孤例,而是西安这座城市向善力量的缩影。多年来,西安市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从城墙根下义务指路的老街坊,到地铁里主动帮扶乘客的志愿者,再到疫情期间自发组织的物资配送队,无数个白伟式的普通人,用点滴善举编织起城市的文明经纬。

他们的坚守告诉我们,真正的公益不必追求轰轰烈烈,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把该做的事坚持做、用心做。就像西安的护城河,看似波澜不惊,却滋养着整座城市。

十年爱心餐,一份不了情。白伟用坚守证明,善良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公益能够成为日常习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西安人特有的实在与热忱,不事张扬,却把温暖融进柴米油盐;不求回报,却让善意在街巷间代代相传。这样的 " 好人 " 故事,正是一座城市最动人的精神名片,也是照亮我们心田的文明之光。

当又一个黄昏降临,白伟锁上餐馆门,拎着最后几份爱心餐走向街巷深处。路灯拉长了他的身影,也拉长了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这份坚守告诉我们,做好事或许不难,难的是让善良成为本能;做一天好人或许容易,难的是让温暖持续传递。

而这,正是 " 西安好人 " 最深刻的精神内涵,也是这座城市最珍贵的品格。

来源 / 文明西安、西安网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