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autocarweekly 11分钟前

问界四兄弟,是真的稳

文|Grace

这几天余承东微博上一直忙着给问界上新预热,8 月的问界 M8 纯电版,9 月的全新问界 M7,下半年的问界已经提前为金九银十做准备了。

虽然一季度受到产品迭代空窗期的影响,问界销量一度承压,但是随着新 M5、M9 和 M8 的上市交付,问界状态迅速回升,这一招深蹲起跳动作之流畅,完美诠释了品牌的韧性。

过去几个月不论是销量月报还是周榜,问界四兄弟的表现都很稳。问界 M9 稳居 50 万以上豪华车销冠、M8 稳坐 40 万级车型销量冠军,M7 新款上市前现款依然保持月均 5000+ 的销量,新 M5 从 3 月上市以来如今也稳定在月销 4000+。

从 20 万 + 的入门市场到 50 万 + 的旗舰市场,问界四款车实现了全价格带的精准卡位,而且保持着持续进化,展现出了快速迭代、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在 50 万以上的旗舰级市场,今年以来出现了不少 9 字辈新车,而 2025 款问界 M9 通过全系标配四激光雷达、超前支持 ADS 4.0 高阶智驾、星河卫星通信等核心技术的迭代实现突破,同时加量不加价,成功压制了一众竞品。

今年 6 月问界 M9 迈过了累计交付 20 万辆的门槛,用时仅 15 个月,平均月交付超过 1.4 万辆,在 50 万级市场创造了中国品牌的新纪录。

即便在竞品不断涌入的当下,问界 M9 仍然占据 "9 系 " 大型 SUV 市场超过 50% 的份额,对手无法近身。除了销量夺冠,问界 M9 还登顶了 2025 年上半年中国插电混动(含增程)车型保值率第一名。

在 M9 稳坐 50 万级以上市场的同时,问界今年又在 40 万级市场布局了战略车型 M8,以 35.98 万元起售价和全尺寸大空间布局切入中产多娃家庭需求,上市四天大定突破 5 万辆,预售阶段小订订单累计超 15 万辆。

截至 7 月底问界 M8 交付已经突破 6 万台,按照余承东给出的数据,8 月交付还将保持在 2 万台。上周(7.28-8.3)大型 SUV 的周榜中,问界 M8 以 5307 台的成绩稳坐第一,随着纯电版的上市,整体规模还能继续攀升。

纯电版的 M8 将首发华为的电池延寿技术,全系搭载 100 度宁德时代电池,还是首款支持双路冗余供电的华为 DriveONE 高压七合一电驱车型,预售 72 小时的小订量已经突破 15000 台。

可以说在 40-60 万的 SUV 市场,接下来竞品们想要突破问界 M8+M9 的包围圈,难度系数还是挺高的,因为架不住问界的迭代速度。

下半年的另一个重头戏,是全新问界 M7 的到来。一款已经明确了新款 9 月上市的车,上半年现款依然能卖出 3.38 万辆,足见市场对这款 30 万级销量王的认可。

9 月上市的全新问界 M7,将是一款从里到外全面焕新的产品,尺寸更大、配置升级、还增加了纯电版,上市后有望在 25-35 万级市场为问界守住主流市场的江山。

从机遇和挑战两个维度来看,首先是机遇层面,如今的问界不止有华为技术光环的加持,还已经建立起了属于问界自己的品牌认知度,杰兰路的用户调研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问界 M8 首批车主的购车决策因素中,品牌因素仅次于智驾和智舱,以 66% 的占比位列第三。而在之前针对 M9 首批车主的调研中,品牌因素占比达到 57%。除去鸿蒙智行在智能科技层面的助力,问界品牌自身已经在高端用户心中拥有了认可度和美誉度。

市场反馈表明,问界在积累技术背书的同时,已经逐步形成自身的品牌认知。用户购车决策中对品牌因素的考量,说明其在高端市场的渗透已不仅依赖单一技术标签,而是开始沉淀品牌层面的影响力。

当然,随着规模的不断攀升,问界也面临着产能爬坡、供应链稳定性、售后服务体系扩容等一系列挑战。

对此,问界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比如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及交付速度,缩短用户提车周期,6 月底与宁德时代合作的 " 厂中厂 " 模式已经投产;在 8 月初对产线进行高温技改后,预计 8 月 M8 新增订单的交付周期将缩短至 5-7 周。

8 月 2 日,问界还发布了六大交付承诺,包括确保交付新车里程小于 30 公里、电量高于 80%,一小时提车、手续前置等举措,确保为用户提供更透明、更高效、更安心的交付保险。

问界如今的市场表现,来自于对市场节奏的精准把控,在产品迭代空窗期快速调整,在金九银十前提前布局,用 M8 纯电版、全新 M7 的接力上市形成持续热度。

当然,随着规模扩张,产能、供应链等方面的压力客观存在,问界的一系列举措则展现出了品牌应对挑战的系统性能力。接下来随着新车型的上市交付,问界能否在保持现有市场优势的同时,持续应对规模扩张带来的挑战,时间会给出答案。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