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6氪 昨天

博彦科技:出海企业如何选对服务商,做好本地化?

许多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面临跨境合规、本地化运营等 " 隐形礁石 ",因此出海早已不是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与 " 朋友圈 " 实现共赢的探索之路,选择借力不同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已经成为出海企业的一种共识。

但是企业如何筛选可靠专业的服务机构?不同市场的基础设施和商业成熟度均不相同,适合企业发展的市场具体在哪,复杂的合规流程怎么走,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提高出海成功率和效率……为帮助出海企业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浙企出海特别对话了博彦科技生态发展总监李雪辉,围绕博彦科技过往服务出海企业的实战经验,探讨企业出海面临的跨境合规、本地化运营、服务协同与成本、市场选择等核心痛点问题。

博彦科技的出海服务可追溯至 2001 年为某跨国公司提供中国市场适配服务,到 2015 年收购美国 PDL 公司完善北美布局,再到 2023 年组建专业咨询团队,博彦科技逐渐积累起海外市场服务经验,并形成了一套涵盖金融科技、数字农业和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标准化解决方案。目前,博彦科技海外业务涵盖出海咨询、技术交付、本地化运营等多个方面,重点聚焦美洲、日本、东南亚三大市场探索出海商业模式。

「以下是浙企出海与博彦科技生态发展总监李雪辉的对话」

1. 企业出海前需明确战略,做好合规预审与市场验证

浙企出海:您认为企业迈出出海第一步之前,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和准备?

李雪辉:首先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出海战略是 " 产品输出 " 还是 " 品牌落地 ",不同的战略选择将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市场推广策略等方面的决策;其次做好合规预审,提前 6 个月启动目标国数据安全、行业准入认证等工作(如 GDPR、ISO27001),确保企业在出海过程中符合当地的法律法规要求;第三需要完成最小化验证(MVP),通过本地合作伙伴试水当地市场,验证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国的适应性和需求匹配度。

浙企出海:企业应当如何选择适合的出海目的地?确定地区优先级有哪些衡量指标?

李雪辉:我认为在确定出海目的地的时候,主要需要看四个方面的指标,分别是市场潜力、政策稳定性、基础设施成熟度和人才储备,其中市场潜力占 40%,政策稳定性占 30%,基础设施成熟度占 20%,人才储备占 10%。

东南亚(新加坡)和中东(沙特)这些具有年轻人口红利、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适合如 AI 教育、清洁能源、智能医疗、大基建等高潜力行业。

欧美等成熟市场,适合聚焦高附加值产品,但当地政府往往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合规要求严格,企业若选择进入欧美市场,需预留 20% 预算用于应对合规成本。

2. 评估服务商可从人才、资源,品销与案例入手

浙企出海:您认为正打算出海的企业,应该先找一家能力全面的服务商提供整体出海方案,还是在不同领域找专业机构共同配合?

李雪辉:我建议优先选择能力全面的服务商。从成本与协同效率的角度考虑,如果选择分散合作,不同专业的机构易因时差、数据孤岛等问题推高协调成本;而能力全面的服务商可提供涵盖 " 战略 - 技术 - 运营 " 的完整闭环服务;从风险兜底能力考量,头部服务商拥有跨区域认证(如 ISO27001、GDPR),能系统性规避政策雷区。

当然,在特定领域(如小众市场本土营销)可适当补充专业机构的力量,但需确保主服务商具备强大的生态整合能力,能够有效协调和管理各个专业机构,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浙企出海:在服务中小商家和头部大型企业时,作为服务商的能力侧重点和服务模式有什么不同?

李雪辉:针对不同规模商家,服务重点、交付模式和成本结构的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面对中小商家,服务重点是提供轻量化 SaaS 工具(如阿里云速成方案),满足中小商家在财务管理、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面对头部企业,除了提供基础的数字化服务外,更要侧重为头部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以满足其复杂的业务需求。同时注重生态链整合,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助力其实现业务创新和升级。

中小商家的交付模式主要是 " 标准化产品 + 自动化运维 ",头部企业的交付模式是派专属团队驻场,并且 7 × 24 全球响应。

成本结算方面,机构一般给中小商家的方案是按需订阅,降低前期投入、使用门槛和风险,针对头部企业,一般倾向于签约长期 CPC(成本绩效合约)模式,激励服务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也有助于大型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

浙企出海:企业出海寻找服务机构帮助,如何评估服务商的能力和服务成果?

李雪辉:我认为企业需要考量四点:首先考察服务商人才专业性,团队是否具备跨文化背景、本地法律 / 税务专家,避免因文化冲突或法律问题导致的业务风险;其次是评估服务商资源网络,与目标市场媒体、渠道(如 TikTok、Google)、政府机构的合作深度和广度;第三是品销一体化的能力,是否具有将品牌塑造与销售增长结合的能力;最后要关注服务商过往长期合作案例,查看服务商是否拥有 A 股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客户,验证其可持续性和专业性。

3. 数据与劳工领域,隐性合规风险集中在文化

浙企出海:基于服务大量客户的经验,您发现海外有哪些容易被企业忽视的隐性合规或运营风险?

李雪辉:一是文化合规,在广告宣传、市场营销等活动中,可能因未充分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和宗教禁忌而导致失误,比如,中东禁用六角星图案;二是数据主权,部分国家要求用户数据本地化存储,比如印尼 PDPL 法案;三是劳工法律,东南亚多国对雇佣本地员工比例有强制性要求,企业若未能满足这一要求,可能会面临人力资源短缺、法律纠纷等问题,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浙企出海:在开拓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时,企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博彦如何帮助企业克服基础设施、人才、支付等挑战,有何创新策略?

李雪辉:基础设施差导致交付难,人才流失率高,本土竞品低价复制,这三点是我们过往服务客户普遍遇到的一些困难。针对基础设施差,我们选择联合本土电信商共建边缘计算节点,降低数据传输延迟;或与基建类企业联合出海,共同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针对人才流失率高,我们与当地高校合办 " 数字丝路学院 "/" 一带一路学院 ",定制化培养人才并签订服务协议。

同时,我们为客户部署轻量化 AI 模型,本地运行核心算法防止代码泄露,通过整合资源、共享技术平台等方式,与出海企业共同应对本土竞品的挑战,避免企业在开拓市场过程中被 " 搭便车 ",或被抢占市场份额的情况发生。

浙企出海:出海企业可以如何克服文化差异实现本地化?

李雪辉:出海企业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通过细致的市场调研,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文化习俗、消费习惯、审美观念等,以便在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本地化调整。

其次注重本地化团队建设,招聘当地人才或培养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团队成员,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当地文化环境,为企业的本地化运营提供专业支持和建议。

第三是营销策略的本地化,根据当地文化特点和消费者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

最后是实现产品本地化,对产品进行本地化改造,如语言翻译、功能调整、外观设计等,使其更符合当地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和审美标准。

4. 出海商业趋势,从单点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浙企出海:展望未来 3-5 年,您认为影响中国企业出海的关键技术趋势和商业趋势是什么?

李雪辉:先说技术趋势,我预计生成式 AI 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内容创作等领域的应用,能帮助出海企业成本降低 70%,边缘计算渗透也会越来越广,为应对新兴市场网络波动,工业 IoT 设备边缘化处理数据量将增加 300%。

商业趋势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生态竞争替代单点竞争。企业出海不再是单一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而是逐渐向生态竞争转变。通过打造产业生态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二是 ESG 驱动本地化。随着全球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发展也将受到 ESG 因素的影响。碳足迹追踪、本土雇佣比例等指标成为准入硬门槛,企业需将 ESG 理念融入出海战略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增强自身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声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冯亚玲)

36氪

36氪

让创业更简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