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6氪 昨天

融创的“冰雪”,华发还没玩明白

2022 年底、2023 年初的时候,融创到处在找战投,某央企和几家地方国企 " 亲密接触 " 的传闻都有过,但最后不了了之。

此后,融创就进入了 " 自救 " 阶段。

其实,在战投传闻之前,融创已经开始在卖掉项目股权回笼资金,努力保证公开债不违约。

比如,在融创进入较晚的华南区域,2021 年 4 月刚刚与厦门国贸联合拿下的广州增城地块,2022 年 3 月就把股权全部转让给了合作方。

2022 年 4 月,融创又把中山铭晟项目 30% 的股权转让给了中融信托。

华南区域最后一笔大交易是深圳冰雪文旅城。2023 年 1 月,融创把手中持有的 51% 的项目股权转让给了合资方华发,作价 35.8 亿元

转让股权的同时,融创还给自己留了一个后门:保留 2025 年 11 月 23 日前的回购权,回购对价包含资金占用费;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负责项目开发、销售及冰雪场馆运营,融创保留轻资产代建管理权。

这意味着,如果融创将来回购股权,华发的收购行为会转变为一次借款。因此,这次交易还被形容为是 " ‘国企注资 + 民企代建’的合作范式 "、" ‘纾困 + 轻资产化’的创新样本 "。

项目效果图

2023 年 1 月 3 日,前海冰雪世界项目股权完成变更,华发 100% 控股,同时融创华南区域集团深莞公司总经理田军卸任公司法人代表,由时任华发股份执行副总裁、珠海大区副董事长的向宇接替。

融创华南区域集团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肖江华、融创广深区域深圳公司总经理刘钢林、融创华南区域总裁助理韩耀林等人全部从项目公司退出。

之后,加盟华发 7 个月,任华南大区深圳公司总经理的李挺,接替了向宇,任项目公司法人、总经理。

图源:天眼查

融创甩掉前海冰雪世界项目股权之后不久,就宣布不再大规模甩卖资产,转而" 保价值 "

之后地产行业加速下滑,华发开始负重前行。

时间到了 2025 年年中,融创的回购杳无音信,华发不等了。

7 月 28 日,华发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子公司融华置地收到深圳土储中心发来的《市土地储备中心关于协商收回收购前海冰雪世界项目 7 块商业用地有关事宜的函》(深土储函〔2025〕102 号),深圳土储中心拟以 44.05 亿元人民币(含政府本次收回收购承担的契税)收回收购融华置地持有的前海冰雪世界项目 7 块商业用地。

华发同时称:预计本次交易产生的亏损超过公司 2024 年经审计净利润的 50%。

经过计算,前海冰雪世界项目 70468.23 平方米土地被回收,给华发带来了13.55 亿元亏损,交易价格与账面值相比,折价 -24.59%。

前海冰雪世界项目位置示意图

根据公开信息,以上 7 块商业用地计容建筑面积达 46.1 万平方米,其中包含约41.97 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和约 3.64 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 退地 " 总建面占到了整个前海冰雪世界综合体项目规划的办公商业部分的6 成以上

按照原先的规划,写字楼办公部分的定位为" 超创方舟办公群 ",将会引入与冰雪产业、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总部企业,如冰雪装备研发、文旅 IP 运营等,与冰雪产业、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总部企业,形成产城融合的产业聚集效应。

2020 年该项目地块出让时,挂牌文件中曾规定 " 本次出让宗地中商业服务业用地部分须自《出让合同》签订之日2.5 年内开工,6 年内竣工。"

但被政府收储回收时,7 块商业用地均处于未建状态。

据媒体此前的报道,华发股份从 2020 年 11 月与融创合作拿地起始,就对这部分业态不感兴趣。华发只看上了综合体中的人才住房部分。

融创 2023 年从项目退出之前一年,还曾找过在附近有项目开发的招商蛇口和华侨城兜售,但招后者拒绝收购,最终才有了合作方华发接盘的故事。

在华发接手全部股权时,该项目还有 63.55 亿元地价款未付清,这部分欠款是融创一直没有补齐土地款产生的。欠款时间已远超深圳公开出让土地通常约定的一年时限。

为了付清土地款,华发股份借款给已经成为全资子公司的深圳融华置地投资有限公司(前海冰雪世界项目的主体公司)63.55 亿元,加上收购款,相当于华发在该项目追加了超 100 亿元投资。

两年半之后,华发退掉上述 7 块商业用地,收回了约 40 亿元流动资金。

前海冰雪世界项目每次变动都能引发高度关注,一是因为先后操盘该项目的都是地产知名企业。二是因为该项目在出让时就定位为深圳文旅产业的一张名片,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室内冰雪场、最大的冰雪文旅城。土地成功出让之后,2021 年,深圳宝安区将其列入" 重大项目计划 "

图源:深圳政府在线

该项目出让时明确规定 "本次出让宗地项目建成后,游乐设施、配套酒店限整体转让。" 所以其中冰雪世界、酒店部分目前还在华发手中。

据华发官方发布的最新消息,目前项目已经推进到了雪道施工、幕墙安装阶段,冷库板安装完毕。融创旗下的热雪奇迹仍是主要运营合作伙伴

这意味着华发仍旧以传统地产开发模式在操盘项目,走的是销售 - 周转路线,冰雪场的核心运营能力,华发并没能学到,或是无意自己下场做长期运营。

图源: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官方

华发曾想在地产下行期上演一个高周转逆袭的故事。

3 年前,2022 年,在地产开启下行的时候,华发开始疯狂逆周期扩张。来看一下华发 2021 年至今的拿地数据:

2021 年,权益拿地金额 142 亿元,行业排名第 54 位。拿地销售比 17.72%;

2022 年,权益拿地金额 299 亿元,行业排名第 10 位。拿地销售比 39.81%

2023 年,权益拿地金额 280 亿元,行业排名第 10 位。拿地销售比 32.08%

2024 年,权益拿地金额 68 亿元,行业排名 31 位。拿地销售比 18.92%。

2022 年、2023 年,华发大举拿地,同时还有一系列并购动作,通过不断以并表的方式增厚资产来淡化自己的债务水平。

同一阶段内,华发猛在业内挖人。李挺、张文、张健、王孝锋、孟伟、邵昶魁、张道远、许珂、史昱、梁俊、周超、郑枫、杜晓晖、包辽新、章鑫、郭仁义等不下 20 位具有中海、万科、龙湖、新城等企业背景的营销条线高管先后加盟。

" 疯狂 " 只持续了两年,就后续乏力了。因为,华发并没有自己的明星产品线,营销策划可以靠引进人才快速解决,产品能力却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2024 年开始,华发主动收缩布局,不再做二三线城市项目,只聚焦约 10 个一线、准一线城市。

土地市场上已鲜见华发的身影。2025 年上半年,华发只在成都举牌获得2 宗住宅用地,对应的权益金额合计约 12.6 亿元。

但前期逆势扩张已经在财务报表上留下 " 拖累 "。2022 年以后,华发的净利润加速下降。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现金流量比率已经降低至 0.05。

伴随着大量如前海冰雪世界这样的项目沉淀,华发在 2024 年底的存货周转率将至 0.07 次 / 年,远低于上市房企 0.3 次 / 年左右的平均值,有大量库存待消化。

图源:雪球

7 月 15 日,华发股份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 年上半年销售金额 502.2 亿元,同比增长 11%,销售面积 189.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4%。

但业绩增长之下,陷入 " 增收不增利 " 的困境。经初步测算,华发股份预计 2025 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 1.68 亿元,同比减少 86.69% 左右

华发股份解释,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房地产项目结转毛利率同比下降,公司结合市场情况拟对部分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

翻译一下就是:前三年的拿地、收购成本太高了,做出来的项目没有利润,甚至出现亏损。

但翻开华发 2023 年、2024 年年报,就会发现:其对高速扩张期的项目减值计提并不充分,仍有大量隐藏的财务风险。

包括目前被高度关注的前海冰雪世界项目,也从未有过资产减值计提的会计操作,预计本次退地产生的 13.55 亿元实际亏损将会出现在 2025 年年报中,大幅拉低公司的利润表现。

眼下这家珠海国企和投资总额约 346.5 亿元的前海项目,仍有漫漫长路待走。

2023 年 1 月从融创手中以 35.7 亿元收购前海项目 51% 股权时,华发只支付了约 20.8 亿元现金,双方约定剩余的近 5 亿元款项将在 2026 年以 " 其他地块中的冰雪项目、商办等项目公司未售物业按照成本价 " 工抵充当 " 尾款 "

从 2020 延续到 2026,经历数次转折,这真是一笔跨越周期的交易。

36氪

36氪

让创业更简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