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36氪 昨天

圆桌对话:文化出海:中国产品如何火遍全球?

7 月 25 日,由浙江省商务厅、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秘书处、杭州市商务局、钱塘区商务局指导,36 氪、钱塘建设集团联合主办的 2025「以 " 匠心 " 至 " 世界 "」出海大会于杭州钱塘君澜大饭店盛大启幕。作为 36 氪全新打造的聚焦全球化与出海领域的 IP 盛会,大会设立主会场及分会场 " 投资金砖 "- 国别合作对接会。大会主会场将分为 " 不确定中确定 " 和 " 在全球做生意 " 两大篇章,聚焦消费、科技、电商、金融、新能源等出海热门领域,涵盖 10 余主题演讲、5 场圆桌对话与 East Forward 2025 出海全球化创新名册发布环节,解码 " 产品 - 技术 - 生态 " 协同增长的确定性逻辑,为企业穿越全球化迷雾、构建可持续出海能力提供可借鉴的全球化发展路径。

36 氪在出海大会特别策划了一场关于文化融合与本地化运营的圆桌讨论,主题为 " 从文化出海:中国产品如何火遍全球?"。36 氪游戏资深编辑【主持人】果脯,趣丸千音商业化副总裁邢瑞琪,DataEye ( 剧查查 ) 副总裁林启文,敦煌网增值事业部总经理吴思永,几位大咖共同探讨出海的「确定性」。

以下为圆桌对话内容,经 36 氪整理编辑:

果脯:感谢三位嘉宾的到来。开始之前,先请三位嘉宾都做一下自我介绍。

邢瑞琪:感谢 36 氪的邀请。我叫邢瑞琪,来自趣丸千音。趣丸千音隶属于趣丸科技,搭载自研 AI 语音技术,是一个视频翻译一站式 AI 工具。趣丸科技最早以兴趣社交产品 "TT 语音 " 被业界熟知,近年来我们大力向 AI 领域转型,旗下已有三个自研模型,分别是 AI 语音、AI 音乐生成和数字人技术。

林启文:大家好,我是 DataEye 的林启文。DataEye 成立于 2013 年,主要围绕游戏、短剧、小说、网文 APP 等行业提供大数据服务。我们的主要服务产品是 ADXray,在泛娱乐行业的营销数据分析方面有广泛应用。此外,公司旗下 " 剧查查 " 平台,专门为短剧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吴思永:我是来自敦煌网的吴思永。敦煌网成立于 2004 年,是国内最早的小额 B2B 跨境电商出口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交易、营销、履约等一站式的跨境电商服务。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与出海行业的伙伴交流。

果脯: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技术是我们的养分,也是我们对外呈现的形象。在出海浪潮下,我们希望将优良内容分享给世界。

一、2025 年文化出海:从量变到质变的新机遇

果脯:如何看待 2025 年文化出海市场?各位已在哪些领域布局?

邢瑞琪:中国文化出海正从 " 量 " 向 " 质 " 跨越——从《黑神话:悟空》等 3A 作品到短剧、动态漫,数字内容成为核心载体。趣丸千音通过 AI 语音技术,为短剧等结构化内容提供高效翻译工具,比如一键完成多语种配音、字幕生成,助力内容快速触达全球用户。

林启文:2025 年文化出海呈现 " 精品化、IP 化 " 的趋势。如今中国符号(如泡泡玛特 Labubu)、文化 IP 已形成初步影响力,短剧出海规模增速尤为显著。通过我们 ADXray(海外版)数据工具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合作伙伴分析海外用户偏好(如女频占比 77%,偏好 " 大女主 " 剧情),本地化营销广告投流素材如何制作(如情感 + 都市 + 反转);并借助我司 AI 工具提升短剧的译制效率,推动内容精准落地。

吴思永:文化出海最终需要 " 实体载体 "。敦煌网主要通过 " 故事包装 + 本地传播 " 让海外用户理解商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比如用视频讲清苏绣的针法传承,再通过本地网红线下推广,形成 " 认知 - 认同 - 购买 " 的闭环。我们和苏绣等非遗资源,以及故宫文创,都是在按这个逻辑来推进。

二、突破文化壁垒:翻译、内容与供应链的本土化实践

果脯:AI 翻译如何平衡 " 信雅达 "?短剧和实体商品又如何适配海外市场?

邢瑞琪:AI 翻译能做到 " 信 "(内容准确)和 " 达 "(逻辑通顺),但 " 雅 "(文化适配)仍需人机协同。比如翻译古诗或网络梗时,机器先输出基础版本,再由人工根据本地语境优化——我们的工具会拆解编辑界面,支持译者实时调整译文、语种、音色,确保 " 接地气 "。例如将 " 年夜饭 " 译为欧美用户理解的 " 家庭盛宴 ",既保留核心含义,又贴合当地表达。

林启文:短剧出海的关键在于 " 微创新 "。我们预估 2025 年海外市场规模达 45 亿美金,但用户偏好和国内市场有差异:女频占比 77%,更爱 " 大女主逆袭 " 而非国内流行的 " 男霸总 ";付费模式以 " 内购 " 为主(占 60%),免费模式仅 20%。我们建议:在国内验证过的剧情框架上调整细节——比如把 " 赘婿打脸 " 改为 " 吸血鬼逆袭 ",用本地场景替换中国元素,既保留爽感,又避免文化隔阂。

吴思永:实体的文化商品出海,需要 " 故事先行 "。一种是我们的故事,通过视频等方式,让海外消费者知道产品背后是什么样的故事,不管是悟空还是哪吒,先沉浸进去,才有可能对产品感兴趣;还有一种敦煌网在做的,是他们的故事,用海外的本土 IP,结合国内供应链商品,也会有一些化学反应。另外,只有当地人最懂当地人。敦煌网正在通过社群的方式,把国内供应链端和海外消费者、泛网红拉在一起,组织各种线上线下的活动,直接沟通什么样的故事他们能懂,什么样的产品他们需要,现有商品还需要做哪些调整,让文化商品也能有适合的本地化改造。

三、本地化难点:从语言到文化的深层适配

果脯:文化出海在本地化运营中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邢瑞琪:最大难点是 " 语言背后的文化暗码 "。比如直译 " 龙 " 在西方可能引发负面联想,需结合语境调整为 " 神兽 "。我们的解法是 " 技术 + 本地人才 ":用 AI 完成基础翻译后,邀请目标市场的母语者优化表达,同时在产品中预留 " 灵活编辑 " 入口,让用户能根据反馈实时修改。

林启文:核心是要价值观相符,其次本土禁忌与文化偏好的差异是最易踩坑的。比如中东市场不能提 " 饮酒 ",欧美对 " 多元性别 " 更开放。我们建议 " 红线不碰,细节微调 ":先用数据工具排查当地禁忌,再通过 " 小规模测试 + 快速迭代 " 验证内容——比如在拉美推短剧时,把 " 春节团聚 " 改为 " 狂欢节家庭聚会 ",既保留情感内核,又贴合本地文化。

吴思永:对本地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最难,所以中国企业往往基于国内经验去选定 " 爆品 ",但国内热销的文创很有可能在海外遇冷,比如复杂纹样的丝巾在欧美不如简约款受欢迎。因此敦煌网坚持 " 本对本 ",依托海外深耕多年的本地网红、泛网红社群及线下小 b 见面会等资源,让整个链条上的相关方都能参与进来,共创交流,形成 " 用户反馈 - 产品升级 - 商业变现 " 的正向循环。对于文化产品而言,其溢价源于品牌与文化价值,需更强的用户互动培养忠实粉丝,而本地社群正是连接用户与商家的关键,助力产品打透市场、实现持续商业变现,我相信会是未来文化出海的核心力量。

四、平衡之道:文化融合与本地化的动态适配

果脯:如何在保留中国文化内核的同时,让海外用户产生共鸣?

邢瑞琪:核心是 " 价值锚点 "。比如我们服务的一部短剧,讲 " 孝道 " 时不直接搬 " 二十四孝 " 故事,而是转化为 " 孙女帮奶奶实现心愿 " 的普世剧情,再用 AI 译为多语种。技术确保 " 故事能懂 ",文化内核确保 " 情感能通 ",这是平衡的关键。

林启文:短剧出海的逻辑是 " 内核不变,形式本地化 "。国内验证过的 " 逆袭 "" 情感救赎 " 等核心剧情,在海外仍能打动用户,只需替换场景:比如把 " 四合院恩怨 " 改为 " 庄园继承权争夺 ",用 " 吸血鬼 " 替代 " 霸总 ",既保留爽感,又贴合本地想象。

吴思永:还是要找文化共通点,用对方的语言去包装我们的内核。另外就是一定要强互动,不是我们单向输出。

五、未来展望:文化自信下的全球化新可能

果脯:2025 年文化出海还会有哪些新趋势?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邢瑞琪:双向流动将成主流——不仅中国内容出海,海外博主(如 YouTube 千万粉博主)也在通过我们的工具进入中国市场。这要求我们的 AI 技术更 " 懂文化 ":既能译好《红楼梦》,也能讲透莎士比亚,让跨文化交流更顺畅。

林启文: 短剧出海会进入 " 全球化协作 " 阶段。比如一部剧在国内上线当天,就能当天译为多个语种同步发往全球;很多国内的爆款剧,剧情会根据区域特色、投放数据作出实时调整(如在东南亚加 " 巫术元素 ",在欧美强化 " 职场逆袭 ")。关键是 " 快速试错,微创新,依托数据快迭代 "。

吴思永:实体商品的 " 文化溢价 " 会进一步释放。随着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加深,非遗、手作等 " 有故事的商品 " 将更具竞争力。敦煌网将持续推动社群实践,让海外消费者、内容创作者都能切实参与进来,真正实现 " 文化共创 "。

果脯:文化出海不是单向输出,而是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三位的实践让我们看到:无论是 AI 翻译的精准、短剧的灵活,还是实体商品的温度,核心都是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谢谢各位!

相关标签
36氪

36氪

让创业更简单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