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6分钟前

大厂 AI 新品相继发布,众业态不“卷”方能高质量发展

科股宝 VIP是北京商报联合钛媒体共同推出的新闻资讯产品,包括科股一线解读、大事件必读、并购一线、精华研报等数个栏目,围绕新闻及政策动态,提供媒体视角的解读。

以下是近期复盘及栏目发稿回顾:

一、科股一线拆解

1、医药

7 月 1 日 21:01,栏目组发文《【科股一线拆解】重磅支持文件出台!创新药成果转化与政策扶持实现双击,出海景气度持续提升》

文章指出,6 月 30 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 5 方面 16 条措施,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多元支付进行全链条支持,实现 " 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化创新 " 目标。

在 7 月 1 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指出,《若干措施》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拓宽创新药的支付渠道。一方面坚持常态化调整医保目录,将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以合理的价格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另一方面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充分发挥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功能,提高创新药多元支付能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创新药 " 走出去 ",积极开拓全球市场。

2015 年药审改革后,国内药企开始了大规模的创新药研发投入,经过 10 年的研发,多个方向已经进入了成果收获阶段,疾病领域方面的突破以 GLP-1、AD、NASH 等为代表,有望打开在肿瘤之外的大市场空间适应症。技术平台创新方面的突破以 ADC、CAR-T、核药、基因编辑等为代表,全球前沿进展不断映射国内。

随着研发成果的显现,作为配套的支持政策也在今年加速落地,6 月 16 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征求意见稿,提到 " 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 30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 ",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速度,进一步从政策上鼓励创新药研发上市。光大证券指出,短期看,审批效率提升将加速优质管线价值释放,提振市场对创新药板块的风险偏好。中长期看,政策通过 " 扶优汰劣 " 机制,助力中国创新药从 " 仿创结合 " 向 " 全球原研 " 升级。

另根据医保局规划,第一版丙类目录将于年内发布,将主要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巨大的药品,支持商业健康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药品的商业健康保险结算价格将由国家医保局组织保险公司与医药企业协商确定,并探索更严格的价格保密措施。

2、AI 应用、算力

(1)7 月 8 日 12:44,栏目组发文《【科股一线拆解】GB300 正式出货,英伟达产业链公司业绩超预期,机构认为国产算力演进正出现新方向》

文章指出,GB200 加速出货,GB300 顺利量产,高端 PCB、光模块、服务器 ODM 等英伟达产业链相关模块景气度上升。

字节跳动 " 豆包 " 大模型日均 Tokens 消耗量在 5 月底已达 16.4 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约 137 倍,但对标海外头部 CSP 接近 500 亿的日均消耗,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机构认为,传统以单卡性能为核心的优化方式,将逐步让位于对万卡级训练集群、调度体系、能效比控制与基础设施协同能力的全面要求,AI 产业链重构的核心逻辑已从模型跃迁走向基础设施跃迁。

国产算力方面,机构认为,国产 AI 大模型和应用的持续迭代,尤其是多模态应用的升级,将提升对算力的需求。在美国限制先进芯片出口中国的行业大背景下,国产算力替代的紧迫性持续提升,在国产算力在 AI 应用持续迭代铺开的情况下,可用性大幅提升,龙头企业的先发优势将更加明显。

(2)7 月 9 日 9:15,栏目组发文《【科股一线拆解】马斯克即将发布 Grok 4,大模型应用推动大厂资本开支高增》

文章指出,当地时间 7 月 8 日凌晨,马斯克在 X 平台发布消息称,Grok 4 将于当地时间 7 月 9 日晚 8 点进行直播发布。根据多家媒体报道,Grok 4 预计将包含多个变体,包括专注于商业任务的 grok-4-prod-mimic 和专门针对编码能力优化的 Grok 4 Code 等。随着 Grok 4 的发布,市场预期 GPT-5 也可能在 7 月发布。

2025 年上半年,全球领先大模型厂商持续更新或发布新版大模型,海外 OpenAl ( o3-mini、o3、o4-mini、o3-pro ) 、谷歌 ( Gemini 2.0 Flash Thinking、Gemini 2.5 Pro、Gemini 2.5 Flash ) 、Anthropic ( Claude 3.7 Sonnet、Claude 4 ) 、X ( Grok 3 ) 等新模型陆续发布,国产大模型也持续跟进,陆续发布 DeepSeek- R1、QwQ-32B、Qwen 3 系列、豆包 1.5、豆包 1.6、Kimi k1.5、讯飞星火 X1 等大模型。国证国际指出,需求端加速释放,大模型迭代周期呈现缩短趋势。

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的开源、低成本和高性能能够大幅降低大模型的获得、部署和应用成本,将加快大模型在 B 端和 C 端应用场景的落地,大模型应用正逐步从云端向终端设备延伸,从通用模型向垂直行业的定制化解决方案转变,据高盛预测,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 AI 将推动未来 10 年全球 GDP 增长 7%,约合近 7 万亿美元,IDC 预计,2024 年以来,我国大模型解决方案市场五年内将以 54.5%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

当前,DeepSeek 大模型已经应用在我国政务、金融、运营商、医疗、教育、办公、能源、电力、汽车、游戏等多个行业应用场景,华泰证券认为,AI 应用的落地节奏或与行业数字化程度成正比,AI 大模型在互联网 ( 搜索 + 广告营销 ) 、办公、金融等领域有望率先迎来 "iPhone 时刻 "。平安证券也建议重点关注金融、办公、Agent 三大大模型应用落地方向。

(3)7 月 18 日 16:10,栏目组发文《【科股一线拆解】ChatGPT Agent 正式发布,这一应用方向受关注》

文章指出,数据显示,全球超 50% 用户将在 2025 年将 AI 智能体作为日常信息检索首选工具,68% 的消费者在 2024 年根据 AI 推荐完成过购买。

根据 eMarketer 数据预测,2028 年我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将达到 1995 亿美元,2024-2028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9.24%。

在 AI 营销驱动下,消费者传统的决策路径正在向 " 自然语言提问 -AI 聚合分析 - 定制化推荐 " 的线性通路转换。借助 AI 营销的精准营销及效果监测,互联网广告已经逐渐由合约广告的商业模式升级发展为竞价广告和实时竞价广告的商业模式。

3、Robotaxi

7 月 15 日 13:22,栏目组发文《【科股一线拆解】Robotaxi 国内市场渗透率不足 1%,10 年 CAGR 预计高达 96%,或将成为未来智能车竞争重点》

文章指出,机构预计,中国 Robotaxi 市场规模预计将于 2035 年达到 445 亿美元,2025 至 2035 年的 CAGR 高达 96%。

交通运输部已公布两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第一批自动驾驶项目达 14 个,计划投入 1500 辆自动驾驶车辆;第二批自动驾驶项目达 18 个,计划投入的自动驾驶车辆超 2300 台;

受益于核心零部件成本持续下降以及本土供应链优势,中国 Robotaxi 的单车成本仅为美国代表性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2024 年我国出租车及持证网约车总保有量或在 400-500 万台级别,当前国内头部企业运营 Robotaxi 数量不足 3000 台,对应市场渗透率仍不足 1%,处于规模化量产前夜。

二、反内卷

1、光伏、锂电

6 月 30 日 13:33,栏目组发文《反不正当竞争法》二修聚焦整治 " 内卷 ",提出不得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10 月施行

文章指出,6 月 27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通过第二次修订,将于 2025 年 10 月 15 日起施行,此次修订重点整治 " 内卷式 " 竞争,明确规定硅料和组件不得低于现金成本价格销售。

机构指出,这一规定使得组件新签订单价格中枢或上移,硅料环节收并购方案进入实质推进阶段,目前光伏处于全行业亏损的状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优惠政策,行业盈利改善的趋势较为明确。

锂电板块由于供需格局错配,产业链价格和盈利持续面临较大压力,目前处于底部盘整阶段。

机构指出,2024 年第三季度以来,龙头企业产能稼动率提升并重启扩产,海外产能加速落地,即将带来设备订单落地。锂电池具有产品差异化和定制化的属性,是一个具有长期价值的环节,各项行业进展或拉动整个产业链重回新技术周期,复合铜箔、4680 大圆柱、固态电池等新技术也将带来新增设备需求。

2、水泥钢铁

7 月 2 日 21:02,栏目组发文《水泥价格全球倒二行业吹响 " 反内卷 " 号角,钢铁去产能预期上升唐山限产 " 风声再起 " 丨大事件必读》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招商证券指出,后续政策或聚焦炼油、钢铁、煤化工、氧化铝、新能源汽车、光伏等多行业。

3、煤炭

7 月 9 日 14:36,栏目组发文《国家战略如何指导资源型经济 " 高端升级 + 新能源配套 " 双轨转型?丨大事件必读》

文章指出,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其煤炭产业发展状况对全国能源供应格局意义重大。按照 " 双碳 " 目标,我国力争在 2030 年前,也就是 " 十五五 " 期间实现碳达峰,而煤炭是碳排放大户

全球可持续煤炭联盟(FutureCoal)发布的《可持续煤炭价值链路线图》指出,先进煤炭技术不仅能提供清洁能源,减少高达 99% 的碳排放,还能支持发展中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目标。

比如,可利用煤炭及其废物生产煤砖、碳纳米材料(石墨烯)、活性炭等高价值碳产品,应用于多个行业。通过创新工艺,在 1500 ℃下可快速利用煤炭、煤矸石、煤焦和塑料废料生产高结晶度石墨,制成的石墨电极性能优于现有商业石墨电极;利用电化学反应也可以将煤焦转化为高价值石墨,显著降低工艺温度和时间。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党委委员张宏表示,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水电、光伏、风电等对煤炭的替代作用不断增强,煤炭消费总量从 " 十三五 " 开始放缓,将在 " 十五五 " 期间达到峰值平台期。预计中国煤炭消费总量有望在 2028 年前后,进入峰值的平台期

在高温湿热天气加持下,近日港口煤价持续稳步上涨。7 月 8 日涨幅略有加快,北方港口煤价为:5500 大卡 623 元 / 吨上涨 1 元;5000 大卡 555 元 / 吨上涨 1 元;4500 大卡 490 元 / 吨上涨 2 元。同样,大部分北半球国家的终端用户在高温影响下,采购煤炭积极性略增,助推国际动力煤价格小幅上调。

三、政策解读

1、 科创成长层

7 月 14 日 12:17,栏目组发文《科创成长层靴子落地,未盈利企业获 " 专属考场 ",险资 " 长钱 " 考核周期再拉长化解长投顾虑丨大事件必读》

陆家嘴论坛首提的 " 科创板成长层 " 靴子落地,为那些烧钱搞研发但尚未盈利的科技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

7 月 13 日,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5 号——科创成长层》,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相关政策从首次宣布到正式落地,用时不到一个月。

在 6 月 18 日举办的 2025 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宣布,更好发挥科创板 " 试验田 " 作用,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 "1+6" 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投融资综合改革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资本市场生态。

"1" 即在科创板设置 " 科创成长层 ",股票名称用 "U" 做标识,并且重启 " 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

"6" 即在科创板创新推出 6 项改革措施,包括对于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企业,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面向优质科技企业试点 IPO 预先审阅机制;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企业适用;支持在审未盈利科技企业面向老股东开展增资扩股等活动;完善科创板公司再融资制度和战略投资者认定标准;增加科创板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等。

文章指出,从最终落地的《科创成长层指引》来看,首先是明确了科创成长层定位,即科创成长层精准支持技术实现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上市时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

这些企业包括存量的上市至今尚未盈利的 32 家科创板公司(以下简称 " 存量公司 ")及新注册的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以下简称 " 增量公司 ")。其中,存量公司自指引发布之日起纳入科创成长层,增量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纳入科创成长层。投资者参与门槛仍为具备 "50 万元资产 +2 年经验 ",需签署《科创成长层风险揭示书》

科股宝 VIP 梳理了首批进入科创成长层的 32 家公司名单,它们分布在 7 个申万一级行业,覆盖 12 个二级行业。

从一级行业看,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行业公司数量众多,分别有 14 家、9 家、5 家;通信、汽车、机械设备、电力设备行业则各有 1 家。

二级行业也呈现出一定的集中度,仅化学制药就 " 扎堆 "11 家公司,半导体集合 6 家,IT 服务Ⅱ有 3 家,软件开发和光学光电子各有 2 家。

从 2024 年年报来看,这 32 家公司中有 20 家营业总收入实现同比正增长,主要集中于医药生物和电子两大行业;归母净利润方面,有 19 家公司亏损幅度对比上年同期有所收窄,其中医药生物行业表现突出,仅化学制药二级行业的 11 家公司中就有 9 家亏损收窄

科创成长层调出条件实施 " 新老划断 "。其中,为推动增量公司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明确增量公司调出条件为符合科创板第一套上市标准;为降低改革对存量公司及投资者的影响,存量公司调出条件仍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

此次面向优质科技型企业试点的IPO 预先审阅机制是一项重要改革创新,充分参考了境外市场经验。上交所将重点从 4 个方面着手,做好预先审阅机制与现行股票发行上市审核机制的衔接:

发行人申请预先审阅时,需要充分说明申请的必要性;上交所将对发行人的申请进行严格把关。预先审阅机制建立后,现有发行上市审核业务咨询沟通机制将继续发挥作用。

发行人和保荐人提交预先审阅申请文件前,需要参照 IPO 正式申报的要求,履行保荐人质控、内核会议等内部程序,取得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的辅导验收文件,财务数据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上交所将严格参照正式审核程序开展审阅工作,向发行人和保荐人反馈审阅意见。上交所的审阅意见不构成对发行人是否符合板块定位、发行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的预先确认。

预先审阅期间,相关申请文件、预先审阅过程、结果等不对外公开。发行人正式申报受理当日,需在上交所网站披露预先审阅阶段的问询和回复文件,自觉接受市场监督。

2、6 月 26 日 17:46,栏目组发文《上半年 68 家企业完成 7000 亿定增,刨除银行,定增规模同比增 77%,11 家大股东 " 全额认购 " 丨精华研报》

文章指出

今年以来 A 股定增规模狂飙,年内已合计完成 6931.71 亿元募资规模,同比大增 608.81%,仅四家国有银行就贡献了总募资额总量的 75.02%。即便刨除银行业影响,上半年定增规模对比去年同期,仍实现 77.08% 的较高增幅。

按申万行业分类来看,2025 年上半年募资额排名前 10 的公司,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有两个申万二级行业各有 2 家公司上榜。超 35% 的公司大股东参与了现金或资产认购,占上半年定增总额近半,参与公司多为同一类企业,更有 11 家公司的定增融资被大股东 " 包圆 "。

银行、非银金融稳坐前二,形成绝对主导,紧随其后的这 4 大行业定增规模均超百亿元。而在 2024 年上半年定增规模绝对领先的石油石化行业,暂未出现在今年的定增行列中。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定增资金流向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国家队主导的重资产领域;二是硬科技赛道;三是传统产业升级加速。

定增市场呈现量价齐升态势,绝大部分定增项目实现浮盈,多只定增个股较发行价大涨。公募基金扎堆涌入特定行业,共有 23 家公募机构参与到 37 家 A 股公司定增,合计获配金额达 109.17 亿元。

定增市场迈入 " 量价齐升 + 提质增效 " 的新阶段,大额资产和项目的入市,不仅反映出上市公司对于通过定增进行直接融资的偏好升级,也印证了在监管政策优化下资本市场融资效能的实质性提升。

科股宝 VIP是北京商报联合钛媒体共同推出的新闻资讯产品,包括科股一线解读、大事件必读、并购一线、精华研报等数个栏目,围绕新闻及政策动态,提供媒体视角的解读。

风险提示: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