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2 日大暑节气当天,一场由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与上海交响乐团跨界打造的 " 五音能量场,暗香随弦动 " 音乐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奏响——这是以中医 " 五音疗疾 " 理论为核心的节气音乐会,用中西乐器的对话,将两千年前的中医智慧转化为可听、可感的音乐体验。
这场音乐会的灵感源自《黄帝内经》中 " 天人相应 " 的古老智慧。据中医理论,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行、五脏存在对应关系:宫音对应脾,如大地般包容;商音对应肺,似秋气肃降;角音对应肝,像草木生长;徵音对应心,若火焰升腾;羽音对应肾,如流水沉静。这些音波通过共振调节脏腑气机,能达到 " 通流精神而和正心 " 的养身效果。正如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所说:" 这不是简单的音乐演出,而是以听觉为媒介,让中医文化里的生命智慧变得可感知。"
" 和声的色彩变化,对应着中医的阴阳五行体系。" 编曲席勤介绍,比如表现 " 徵音 "(对应心)的段落,用小提琴的明亮音色搭配古筝的流畅旋律,模拟 " 火焰升腾 " 的意象,呼应 " 心主血脉 " 的功能;而最后一乐章《天人合一》则聚焦 " 羽音 ",以古筝与竹笛的对话营造流水般的宁静," 羽音对应肾,肾是生命能量的‘仓库’,这段旋律就是想帮观众沉降大暑的浮火,稳固肾气。" 现场观众李女士说:" 听到最后一段时,感觉心里的烦躁慢慢散了,像被清凉的水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