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 Auto-First 丨刘天鸣 发自上海
" 定义一款车能否进入市场,上汽大众有一杆秤。这杆秤背后的信心,来自稳定的试验资源、完备的开发与验证体系的一个都不能少。" 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在上汽大众 " 品质开放日 " 系列活动上如是表示。
7 月 18 日上汽大众 " 品质开放日 ",上汽大众亮厚实家底,以 " 硬核 " 整车试验为主轴,系统性地介绍了上汽大众的研发与验证体系,展现了其在产品稳定、可靠、安全等方面的底层逻辑与考量,更揭开了上汽大众产品高品质、高质量、高可靠性背后的那些事。
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当下,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是产业变革的显性表达,而质量与品质,则是汽车产业百年风雨的本质,更是能够穿越周期的核心所在。
然而,不断压缩的研发周期与 OTA 升级兜底,让质量与品质成为稀缺品,消费者在花样繁多的产品之中,更愿意为 " 超五星碰撞认证 "" 口碑 "" 可靠性 " 支付溢价。随着汽车消费越加理性,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可靠性与品质的重视程度正逐步提升。
千锤百炼 铸就可靠性
无论是油车还是新能源车,上汽大众旗下产品的可靠性与品质有口皆碑。而在这背后是上汽大众打造产品进程中质保体系和研发体系的千锤百炼,以保证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品质一致性。
标准,是可靠性与品质的基础。在整车和零部件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中,上汽大众严格遵守的标准有近 8000 条,涵盖国标、大众集团企业标准以及 "DIN/ISO/VDA" 国际标准。上汽大众提前考虑各种风险点,以严苛验证标准保证产品的可靠和安全。
为了让高标准落实到产品之中,为了确保车辆从设计到生产、交付的质量一致性。上汽大众坚持在批量准备阶段,对整车进行耐久及可靠性试验、耐候性试验、碰撞试验,滥用试验、性能试验,功能试验等六大类、80 余大项、涉及 3000 多种试验组合的测试,通过检验新产品在各种用户工况,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各种极限工况下的性能和整车表现。
换句话说,上汽大众在产品量产之前,通过严苛的验证试验查漏补缺,将零部件的设计缺陷、整车质量缺陷等等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此次上汽大众 " 品质开放日 ",以整车阳光模拟试验室、门盖强度耐久试验室、四通道车身试验室、水管理性能试验室、四驱转鼓声学试验室和电磁辐射抗扰试验室等为例,呈现了上汽大众研发与验证体系的部分环节。
提速有质 效率与品质兼顾
在智能电动化浪潮席卷行业的当下,上汽大众直面 " 研发提速与质量保障 " 议题,清晰传递其价值理念,效率与质量并非对立,洞悉标准本质方能兼得 " 快 " 与 " 稳 "。
正如宋健所说,加速研发进程要站在完整的开发和验证流程上,上汽大众以并联化研发模式取代串联式。在传统开发周期中,从造型到光顺到结构设计再到虚拟验收一环扣一环。如今,上汽大众依旧保证从造型到光顺到结构设计再到虚拟验收单轮开发的完整性,但是每一步都变成了并行开发,叠加研发与试验流程的数字化、虚拟技术等,使得研发周期大幅缩短。
以整车道路测试为例,在样车试制阶段,上汽大众平均每个项目要投入 200 辆测试车,单车最高测试里程达 10 万公里,相当于用户行驶 30 万公里。每一个项目测试至少跨越一年半的周期,穿越两次寒冬、一次酷暑。
汽势观:始终不变的安全与品质
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终端销量同比上升 2.3%,达 52.3 万辆,帕萨特家族、途观家族位列细分市场榜首。上汽大众之所以能够实现销量的逆势上扬,在于传承四十余年的品质与安全,以及更符合中国市场的质量体系。
质保体系和研发体系的千锤百炼,加上持续不断在车辆开发的耐久性、可靠性上投入,坚守长期主义的上汽大众将带动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始终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移动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