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本期视频文字版:
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不少中年高管面临失业压力与风险,然而,鲜少有企业制定覆盖未来 5 年、10 年乃至 20 年的健康且全面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此,我们结合海哥 30 多年的从业经历——曾亲历两家全球大型汽车企业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并从中成长为高层管理者来探讨人才建设与培养的相关话题,着重分析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以及为何 " 挖人 " 无法成就好的企业。
在人才选择上,不能仅关注学历、培训经历或过往成就,更重要的是考察人才是否认同企业文文化,是否具备在 5 年、10 年内成长为企业二把手或一把手的潜力。而优秀的 HR 主管会提前规划人才梯队:明确目标市场后,短期内可聘用当地人,同时选派内部人员前往培养。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日、美、欧等成熟车企。
人才培养路径是什么
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在品牌定位领域的认知较为欠缺,当时 " 战略定位营销 " 的成功案例包括可口可乐、英特尔(如 " 英特尔 Inside" 营销)等。1992-1993 年,海哥曾被福特选派至杜克大学,与全球各市场的品牌负责人共同参与为期 4-5 周的专项培训,系统学习品牌定位的新概念,这对后续的品牌管理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此外,海哥还曾参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发的 " 设计思维 " (Design Thinking)课程,学习从用户需求角度发掘未来 3-5 年市场需求的方法,这一由高校、创业环境与企业资助结合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人才培养极具价值。
写在最后
当前不少车企抱怨行业 " 内卷 ",但如果能转向 " 卷培训 "" 卷员工对工作的热爱 "" 卷长期人才输出 ",将更具价值。对于计划未来 5-10 年在全球市场立足的企业而言,人才培养需要时间积累。中国拥有丰富的人才储备,关键在于通过系统培养发掘潜力。
我们这一话题的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强调人才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车企唯有建立完善的人才梯队,才能在国内外市场实现长期发展。希望企业领导者重视人才培养,也希望高管们主动提升能力,把握行业全球化的机遇,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市场赢得更持久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