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蓝鲸财经 21小时前

麦济生物冲击港股 IPO:核心在研产品赛道拥挤,曾被判专利侵权三生国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 7 月 16 日讯(记者 屠俊)据港交所 7 月 14 日披露,湖南麦济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B(以下简称 " 麦济生物 ")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冲击港股 IPO,中金公司为独家保荐人。

其《招股书》显示,自 2016 年成立以来,麦济生物已自主研发并建立一条由八款创新候选产品组成的管线,其中,最核心且进展最快的产品为 MG-K10,已经进入临床三期,该产品为一款长效抗 IL-4R α 抗体。后续管线还涉及有 TSLP 抗体、MASP-2 抗体、IL-33 抗体、IL-1RA 抗体等,不过,除了 MG-K10,该公司最快的产品 MG-014,只处于临床二期阶段。

显然,要实现自身造血盈利首先看 MG-K10 的商业化情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麦济生物曾就 IL-4R α 相关专利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三生国健有过一起诉讼纠纷。

曾被判侵权,公司创始人和多位高管曾经任职三生国健

天眼查信息,麦济生物曾涉及一项诉讼纠纷,案件名称为 《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麦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党某等相关专利申请权权属纠纷》,2018 年立案,2020 年民事判决。

图片来源:天眼查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在(2018)沪 73 民初 1041 号的判决中认定,名称为 " 抗人白细胞介素 -4 受体 α 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的发明专利申请权归原告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所有。

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民事判决书中显示,被告麦济公司申请了一项名称为 " 抗人白细胞介素 -4 受体 a 单克隆抗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的发明专利,申请日期为 2017 年 2 月 10 日,申请人为被告麦济公司,发明人为张成海、党尉、朱玲巧。

" 可以认定,涉案专利申请技术与原告的 IL-4R 项目均属抗体领域,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相同,所涉及的制备方法类似,甚至部分实验数据也基本相同,故应认定涉案专利技术与张成海、党尉、朱玲巧、郭某某在原告处的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判决书中表示。

据判决书,被告麦济公司提供的受让自郭某某的序列与测序公司发送给郭某某的原始序列存在差异,且该序列系针对 EGFR 抗体的序列,也即郭某某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任职期间所研究的 EGFR 鼠源单抗,并无证据显示该抗体与涉案 IL-4R 单克隆抗体具有关联。此外,麦济公司并未提供涉案专利申请技术研发的任何实验数据。故被告麦济公司主张涉案专利申请技术系在受让序列基础上的人源化改造、氨基酸序列转换的意见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判决书中指出。

原被告关系方面,张成海曾系原告公司基础科研部负责人,郭锦林、朱玲巧系其下属。该部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科学、抗体工程、药学研究等,其中抗体工程包括单克隆抗体新分子的发现与鉴定。被告麦济公司成立于 2016 年 9 月 29 日,张成海系股东之一和法定代表人,朱玲巧担任董事。公司网站中介绍其领导团队包括有张成海、党尉、郭某某等。

招股书中显示,2018 年,麦济生物完成了 MG-K10 的分子验证,并开始其流程开发。也就是说,彼时,上述知识产权案件还未结案。不过,麦济生物并未在 MG-K10 产品的核心专利中列入上述侵权的专利。

处于亏损阶段,核心产品面临激烈竞争

财务方面,目前麦济生物尚未有产品获批商业销售,获得的收入主要来自向第三方提供研发服务。2023 年、2024 年及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止三个月,麦济生物分别亏损 2.53 亿元、1.78 亿元、0.27 亿元,研究及开发开支分别为 1.66 亿元、1.50 亿元、0.24 亿元。

从管线进展情况来看,MG-K10 无疑是麦济生物进展最快的后备产品,该产品的商业化情况也直接影响着该公司是否能够形成正向造血。

不过,整体赛道来看,国内 IL-4R α 赛道已呈群雄逐鹿之势。其中,赛诺菲 / 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单抗是国内首个获批的 IL-4R α 单抗,2020 年上市并纳入医保。

而国产药企康诺亚的司普奇拜单抗去年 9 月首次获批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为国内首个、全球范围第二个获批上市的 IL-4R α 抗体药物。去年 12 月,康诺亚司普奇拜单抗第二个适应症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今年 7 月 8 日,先声药业引进自康乃德的乐德奇拜单抗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得 NMPA 受理,为康诺亚之后第 2 款国产 IL-4R 抗体。

此外,荃信生物的 QX005N、智翔金泰的 GR1802、三生国健的 SSGJ-611、康方生物的曼多奇单抗、恒瑞的 SHR-1819 等多家药企的产品均已进入 III 期临床,预计 2026-2027 年将迎来密集上市。

随着更多国产 IL-4R 单抗陆续进入收官阶段,没有商业化经验的麦济生物于今年 1 月,与康哲药业集团签订一项合作协议,授予他们 MG-K10 的独家商业化权利。不过,根据今年 4 月康哲药业发布的年报显示,该公司受集采影响,2024 年营业额下降 6.8%,若全按药品销售收入计算则下降 9.0%。

康哲药业在年报中表示," 随着多款创新产品获批并陆续释放商业潜力,以及国家带量采购的影响充分释放,我们逐步克服‘新旧康哲’转换带来的阵痛,站在筑底企稳、正待突破的转折时刻。"

MG-K10 未来的商业化情况还有待观察。

2016 年至 2025 年,麦济生物完成了多轮融资和股权转让。2025 年 7 月,麦济生物最新完成一轮融资,募集资金约 2.6 亿元,此轮投后估值为 26.4 亿元。

招股书显示,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张成海有权通过其直接持有的 4029179 股股份(占公司约 29.24% 的投票权)及麦康克(张成海为其执行事务合伙人及唯一普通合伙人)持有的 1847110 股股份(占公司约 13.41% 的投票权),于公司行使约 42.65% 的投票权。张成海及麦康克将被视为一组控股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高管薪酬方面,张成海从 2023 年到 2024 年的年薪猛涨超过 3 倍。上市申请书显示,2023 年其薪酬总额为 546.9 万元,2024 年则为 1808 万元。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