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荔枝保 22小时前

啊,拜托了…

大家好我是小宝,一名不只懂保险的理财博主 ~

作为一个学 IT 的理工男,误打误撞进入保险行业,快 10 年了…

虽然 " 卖保险 " 说出去不好听,但干得时间越长,就越能体会到这份工作的意义。

这两天理赔部同事刚给我了一个统计数据,荔枝保上半年光是我们知晓的理赔案子,赔付金额就达到700 万左右了。

为啥是 " 知晓的 ",不是全部呢?

因为有的人投保后忘了,理赔的时候第一时间联系了保险公司,我们并不知情。

当然,大多数人有理赔需要时,还是会先想到我小宝,然后我再安排人手协助理赔,所以我们 " 知晓 " 情况。

这 700 万理赔款当中,前 10 个案子占了 616 万,前 6 个案子占了 481 万——

除了 2 个定期寿险赔付的身故保险金,其他的都是重疾险赔付。

说实话,看到这个数据统计,心情还是很复杂、很矛盾的。

既希望案子多一些,金额大一些,体现我们工作的价值。

同时又希望案子少一些,金额小一点,说明我们读者最近生活都挺顺遂,就算有事,也是小事

……

干保险的这段时间,接触了很多人,其实不管嘴上说不说,大多都会担心,

买了消费型保险,没出事保费就打水漂了。

尤其是重疾险,一年大几千块,肉疼啊

周末在文章评论区提了一嘴,

如果是买终身型重疾险,无论是不是消费型的,其实都不会 " 亏 " 太多。

为例——

30 岁男,50 万保额,

交 30 年保终身,每年保费 5985,

30 年,合计 179550 元。

很多人光看到这些保费,但却忘了作为长期保单,投保后现金价值也会随时间逐步增长

在 45 年后,被保人 75 岁的时候,保单现金价值会增长到 174955 元。(确定值)

意思是,如果在这一年申请退保的话,能拿回来 174955 元,

接近已交总保费。

这就相当于我们把 18 万本金,分 30 年交给了保险公司,换取了 45 年保障。

45 年期间,万一不幸得了重疾,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 50 万。

如果一直平平安安没用上,则拿回将近所有的本金。

但这些 " 本金 " 期间产生的利息,就归保险公司了。

说实话,我觉得很划算。

毕竟在生活中,应该很难找到一个人会愿意跟我们做这种买卖、对赌

重疾险适合谁买?

从治病花钱的角度,人人都需要,毕竟谁都不知道病魔会不会哪天突然找上门。

但是从财务的角度,中产才是刚需群体。

太穷的,饭都吃不起了,还买啥重疾险?

先解决眼前的温饱问题,才是当务之急。

太有钱的,也没必要。

别说是 50 万的理赔款了,哪怕是 100 万也随随便便拿得出来,有没有重疾险都不妨碍自己治病。

所以,穷人更合适的选择是,医疗险。

比如、好医保之类的,30 岁男性,一年只要三四百块钱,就能换来上百万的报销额度。

虽然要先自掏腰包,事后报销,但总比啥也没有全靠自己硬抗强。

而资金充裕的有钱人,重疾险则是 " 可选项 "。

如果觉得万一生病了,丢几十万给医院心疼,配置一份重疾险作为风险对冲工具,没问题。

只有上不上、下不下的中产,一旦生病就会因病返贫的,硬着头皮也要买。

成人推荐——

儿童推荐——

说到健康保障,重疾险比以前提得多一些,医疗险则少一些。

因为这两年商业医疗险,受医保DRG 改革的影响比较大,很多进口药、自费药,受医改的影响,在医院买不到也开不到。

这就导致,主打报销进口药和自费药的商业医疗险,实用性大打折扣。

虽然也陆续了一些新品,可以报销到外面药房买药的花费(外购药报销),但还是有局限性。

以至于最近时不时就有读者问——

是不是该把医疗险,停了?

我个人的建议一直都是,先等等别着急,让子弹飞一会儿看看。

毕竟以目前大多数人的体况来看,或多或少都有点小问题。

一旦中途下车了,可能就再也无法以标准体重新投保上车,甚至是永远跟医疗险无缘了。

好在,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现在出现了一丝曙光。

国家医保局和卫健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其中的重点是——

增设商业保险创新药品目录。

官方文件说得有点绕,大概理解起来就是在原来甲类药和乙类药目录的基础上,额外给商保再开一个丙类药目录。

更关键的是,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还特意强调,明确除外了三大限制——

1、不纳入基本医保的自费率指标

2、不纳入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的监测

3、相关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内的创新药应用病例可不纳入按病种付费的范围

如此一来,医生在给有商保的患者开药时,就能放开手脚用好药、用贵药。

而我们买的百万医疗险,实用性也将大大提高 / 恢复。

当然,目前还只是一丝曙光而已,尽管它看起来比较耀眼。

具体落地式啥情况,落地后执行起来又有啥问题,还得边走边看。

所以我还是那个观点,

一方面,重疾险和医疗险二者互相补充,有条件的都要买。

另一方面,已经买了商业医疗险的,不要轻易下车。

搞不好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再也买不上了。

医改的目的是好的,打击乱开药、乱开检查,缓解医疗通胀,缓解医保大锅饭的压力,长期看对于每一个参保都是有好处的。

初期有些阵痛,都在预期之内,只要能修正即可 ~

推荐阅读

重疾险和医疗险的区别

为什么重疾险要趁早买

精华文章汇总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属于《荔枝保》微信公众号(lgbaoxian),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 dukept@126.com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小宝精选保险

保险资讯

保险资讯

实用的保险知识科普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