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独角兽公司 MiniMax(上海稀宇科技)正式吹响下半年的冲锋号。
7 月 16 日,MiniMax 发布了 MiniMax Agent 全栈开发功能。据称,这可能是全球首个在复杂全栈网站应用上高交付率的 Agent(智能体),支持 Supabase 后端托管、Stripe 支付功能、cron job 定时任务、长链接维持等能力。此时,距离 6 月份公司技术产品 " 五连发 ",刚刚过去一个月。
7 月 16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接近 MiniMax 的知情人士处了解到,MiniMax 即将完成近 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2 亿元)新融资,本轮融资后公司估值将超过 4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88 亿元)。该知情人士同时透露,MiniMax 正寻求 A 股上市。
此前,有市场消息称,MiniMax 本轮融资出资方既有上市公司,也有交叉基金和大型国资平台——上海国资。不过,截至记者发稿,MiniMax 未对此消息做出官方回应。
大模型创业公司或迎 IPO 潮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注意到,6 月 17 日,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在其官方认证公众号发文称,上海国投公司旗下孚腾资本已投企业 MiniMax 开启了为期 5 天的连更计划,并于首日重磅推出 MiniMax-M1 ——世界上第一个开源的大规模混合架构的推理模型。
与此同时,和 MiniMax 同为 "AI(人工智能)大模型六小虎 " 之一的另一家创业公司智谱,本月刚刚官宣获得上海国资 10 亿元战略投资,市场消息同时称,智谱也正同时在准备港股和 A 股的上市工作,且 A 股上市概率较高。更早前,今年 4 月,智谱运营主体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北京证监局提交上市辅导备案。
公开资料显示,MiniMax 创立于 2021 年,创始人闫俊杰曾担任商汤科技副总裁。天眼查显示,截至 2024 年 3 月,MiniMax 已完成 4 轮融资。2024 年 3 月,MiniMax 完成的 B 轮 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43 亿元)融资中,投资方为阿里巴巴,估值达到 2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80 亿元)。
今年 6 月,MiniMax 发起了为期一周的 " 技术发布周 ",接连发布了自主研发的 MiniMax-M1(以下简称 M1)系列模型、全新视频生成大模型 Hailuo 02、通用智能体 MiniMax Agent、视频创作智能体 Hailuo Video Agent 以及音色设计产品 Voice Design。
在 M1 发布后,MiniMax 创始人兼 CEO 闫俊杰在朋友圈发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第一次感觉到大山不是不能翻越。"
就在 7 月 16 日,身着唐装出席第三届链博会的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演讲中称,中国的开发者、创业者正在推动 AI 的快速创新,现在有 100 万名开发者投身这一领域," 像 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他们开发的产品都是世界级的,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 "。
持续发力 AI Agent
事实上,在国产大模型 DeepSeek 崛起的冲击之下,今年一开年,大模型创业公司就面临是否继续推进通用大模型这一关键抉择。
今年 1 月,闫俊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更明确 " 智能水平的提升,没那么依赖很多用户 " 后,他做出了取舍,结束了整整半年多的焦虑。闫俊杰明确,现在 MiniMax 最重要的目标不是增长,也不是收入,是 " 加速技术迭代 "。
随着 M1 的发布,MiniMax 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其从未放弃做一家以技术为底层驱动力的大模型公司。
据记者了解,在商业化上,MiniMax 在 B 端(商业端)和 C 端(消费者端)上皆有布局,对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均有涉猎。
单就 C 端产品而言,MiniMax 不但在海外拥有 AI 社交的明星产品 Talkie AI,视频生成应用海螺 AI(HailuoAI)也在去年下半年连续半年位列全球视频生成应用月活第一名。
此外,早在 1 月发布并开源新一代 01 系列模型时,MiniMax 方面便提及今年 AI 将迎来至关重要的发展节点,AI Agent 有望成为新一年最重要的产品形态,引领 AI 从传统的 " 工具 " 角色向更具互动性与协作性的 " 伙伴 " 角色转变。
当时,MiniMax 表示:" 首先,我们认为这有可能启发更多长上下文的研究和应用,从而更快促进 Agent 时代的到来;第二,开源也能促使我们努力做更多创新,更高质量地开展后续的模型研发工作。"
数月前,《新闻联播》画面中曾出现了一张办公室的白板照片,白板上简单画着的 MiniMax" 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图 " 引发了外界关注。从中可见,Agent 或是 MiniMax 当下的发力重点之一。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