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前瞻网 14小时前

商业遥感卫星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中国卫星 ( 600118 ) ;欧比特 ( 300053 ) ;航天宏图 ( 688066 ) ;中科星图 ( 688568 ) ;雷科防务 ( 002413 ) ;航天电子 ( 600879 ) 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业链 ; 全景图谱 ; 成本结构 ; 价值链 ;

商业遥感卫星产业链全景梳理

从产业链区分,商业遥感卫星产业上游由卫星制造、卫星发射服务、地面设备制造,其中制造包括金属材料、芯片、面板、固液推进器、电源、天线等 ; 卫星发射包括运载火箭研制、设计总装、在轨交付等 ; 地面设备制造包括网络设备和大众消费设备。

中游为商业遥感卫星运营,主要是地面运营商和数据运营商,其业务有数据产品销售和服务解决方案。

下游为商业遥感卫星应用领域,按照客户类型划分为 B 端和 C 端,B 端大部分是政府企业,C 端是消费者。基于卫星系统和卫星技术,将各类信息产品与服务分发至各级用户,从而构成价值传递的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中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集中度较高,尤其上游卫星制造及发射主要由中国航天、中国卫星等企业完成 ; 商业遥感卫星地面设备制造商较多,代表企业有中国卫星、长光卫星、欧比特、世纪空间、北斗星通等。中游商业遥感卫星运营商主要分为有自有卫星和没有自有卫星两类。有自有卫星的企业,其产业链覆盖上中游,代表企业有中国卫星、欧比特、世纪空间和长光卫星 ; 另一类没有自有卫星,主要通过购买数据后处理再应用,开发出售相关软件,代表企也有航天宏图中科星图等 ; 下游为应用领域,诸如气象观测、海洋观测等。

商业遥感卫星产业链区域热力地图

我国商业遥感卫星产业企业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区域集中度高,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北京地区,北京地区分布有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上游有航天恒星 ; 中游有北斗星通、中国卫星、四维图新、中科星图、雷科防务、航天宏图 ; 下游有国源科技观典防务、理工导航、四维图新恒宇信通; 此外华中地区例如武汉等产业链相对完善,但企业聚集程度不如北京 ; 华东主要是上下游企业聚集,华南是中下游聚集,西南和西北是中上游企业聚集。

商业遥感卫星行业价值链分布

商业遥感卫星价值链大致也呈微笑曲线。卫星所需大部分是特种材料,零部件技术水平较高,因此在价值链中最高,在 65-80%,部分供应商获利水平甚至更高。卫星平台及各种载荷的制造,包括精密机械加工、电子设备组装等。近年来通过批量生产,为了降本增效,专用设备的价值有所下降,但也在 20-35% 左右。系统研发主要是通用的系统模块,跟下游不同领域定制化的数据平台和智慧业务相比利润较低,在 15-20% 左右。遥感卫星制造利润较高,在 25-30% 左右,卫星数据服务的价值跨度较大,在 15-35% 左右。地理测绘相对较低,在 10-20%,遥感数据平台在 30-40%,航天测控的价值高达 40%-50%。

注:毛利率是衡量行业盈利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价值的重要指标

商业遥感卫星行业代表性上市企业成本结构

商业遥感卫星的成本构成复杂,涉及多个阶段和不同类型的费用。不同企业经营业务类型不同,不同年份企业主要收入结构也会有所调整,因此主要成本结构有所区别。通过分析代表性企业可以了解到,以中国卫星为代表的卫星制造企业材料和外协费用最高,占比接近七成,相比 2023 年有所下降,其次是人工成本,占比 20%,相比 2023 年上升 ; 航天宏图除了卫星制造和发射以外,还提供地球科学大数据平台,自主研发水平较高,因此技术服务费用是最重要的成本,占比 31.6%,但近年来成本有下降趋势,人工成本占比 32.4%,硬件成本占比 27.8%; 航宇微为了进行可持续发展,公司业务扩张速度放缓,因此大部分是已购设备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占比 47.6%,其次是材料成本占比 17.1%,人工成本 9.1%,外购成本占比 16.2%。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商业遥感卫星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 咨询 / 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 APP】,还可以与 500+ 经济学家 / 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 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