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汽车十三行 19小时前

宝马与 Momenta 定义智能驾驶:中国路 + 世界脑!

· 汽车十三行 ID:wzhauto2023 ·

7月 15 日,宝马正式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 Momenta 达成合作,共研 " 中国专属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并将首发搭载于国产新世代车型,这被视作宝马在智能化本土化战略上的重要节点。

在卷算力、堆模型、抢首发的背景下,宝马选择了一种更深的方式,深到从智能架构开始重构,深到从数据训练到本地算法迭代全线落地。Momenta 带来的是中国路的理解力,宝马则用二十多年驾辅技术积淀,将 " 德系驾控 " 与 "AI 大模型 " 整合成一套能跑通城区、高速、泊车场景的全域 NOA 方案。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 宝马独有的产品理念、智能驾驶之道正与中国卓越的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为中国用户打造拥有宝马 DNA 和中国智能的纯粹智能驾趣。" 这意味着,宝马的新世代车型,不仅要做到 " 看得清、判得准、控得稳 ",更要在中国这片最复杂、也最活跃的智能土壤中,找到 " 像人一样 " 的驾驶节奏。

继座舱、生态之后,宝马集团落子 " 中国化智驾 ",将 " 从中国出发 " 的体系刻画得更加清晰。让技术从现地化市场中生长出来,是宝马的节奏,也是宝马的判断。

Momenta让宝马这块好牛排适合中国胃

影响一家车企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门槛到底是什么?可能是算力、可能是激光雷达。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是 " 有没有 ",但对于宝马来说,是 " 适不适合中国 "。

过去 20 多年,宝马一直在做驾驶辅助,甚至在中国市场的很多人还没开始讨论 NOA 的时候,它已经测试了十几年,底子扎实、数据完备、逻辑成熟。如果将宝马的辅助驾驶比作成一块来自欧洲的牛排,宝马面对的不是肉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中国消费者吃不吃得惯的问题。

于是,有了 Momenta。

有人说,Momenta 的智驾算法是宝马在中国的 " 翻译 ",其实不准确。翻译官只解决 " 听懂 ",但在智能驾驶这件事上,宝马更像是请了一个中国名厨,帮它把好牛肉做成中国人爱吃的味道。

从感知、决策、控制每一层架构去做适配,从数据训练到道路分层,从城市语义地图到典型场景识别,Momenta 补上的是 " 你得懂中国路、接中国网、听中国话、解中国人驾驶逻辑 " 这一套本土化能力。

宝马懂车、懂安全、懂硬件,Momenta 懂中国、懂算法、懂节奏。二者一拍即合,在国产新世代车型上,从架构、芯片、传感器到数据闭环,一次性捏成一个中国版宝马 NOA。

从上车泊出到跨城点到点驾驶再到车位泊入,宝马未来的 NOA 功能将实现全场景的高阶辅助。高速稳、城区准;绕过障碍、打灯变道、红绿灯识别、应对路口突发状况,它都能处理得 " 像人一样 "。而在用户感知之外,这套方案还能通过 AI 大模型持续 " 自进化 ",OTA 不断升级,不断更聪明。

这也是为什么宝马在与 Momenta 合作时明确表示," 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 ",宝马要的不只是 " 智能 ",更是 " 会开中国路的智能 "。毕竟,宝马有底子,Momenta 有手艺,只有懂路也懂人,才配得上中国用户的方向盘。

没有四个超级大脑的智驾是割裂的

尤其是在电动化提速后,汽车行业最热的词从动力、驾驶、操控,变成了算力、加速、智驾方案、座舱生态,越是智能的车,驾驶感越变得模糊,仿佛智能彻底吞噬掉 " 驾驶 " 这件事。

宝马,就是一个例外。在新世代车型推出后,很多人都在期待宝马的智能表现,但真正了解新世代车型的人都清楚,宝马依旧是先把动力系统和底盘打通,造了一个驾控超级大脑,然后再去谈智驾。

在宝马的造车逻辑中,这个顺序尤为重要,智能科技都是围绕 " 驾驶 " 展开。但更重要的,是全球超过 3000 万车主告诉宝马 " 什么是人驾 "。宝马通过归纳分析具体使用行为,将 700 万中国用户在拥堵路况下的跟车距离、刹车深度变化、频繁变道时的操作节奏都变成算法优化的样本。比如,中国用户在低速时对跟车距离的敏感,宝马就在算法层级专门优化了低速智驾下的加速节奏和平顺性逻辑,解决了 " 跟得近又不让人慌 " 的核心体验点。

其次,来自勒芒、纽北、GT3、拉力赛等赛事的数据,告诉宝马操控的边界。和一些企业通过模型、片段等虚拟手段来训练算法的方式不同,宝马直接上赛道,把积累下来的动态调校数据,直接被注入到宝马新世代的 " 驾控超级大脑 " 中。这个大脑把底盘、动力、转向、能量回收等功能全都打通,信号延迟小于 1 毫秒。

换句话说,以前踩油门的瞬间,是动力系统响应;现在你踩油门的瞬间,整车结构在同时响应。

不得不提的是,宝马新世代车型上的这套由四台超级大脑组成的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辅助大脑专门处理全场景 NOA 智驾决策,算力提升 20 倍;驾控超级大脑负责所有落地控制,两者协同执行。

和那些把交互、智驾、动力分层开发的系统,只能做到模块堆叠的品牌不同,宝马从一开始就以协同为目标架构化开发。因为,谁拥有越深层次的架构协同,谁就越能控制智能体验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别人适应中国,宝马用中国定义全球

很多人以为,外资品牌在智能化面前已经没多少机会了。但是智能化的分水岭,不是谁上得快,而是谁把 " 起点 " 放对了。这一次,宝马携手 Momenta 一口气打碎了所有的负面印象。

自新世代车型发布后,从全景 iDrive 系统的交互逻辑,到腾讯、华为、阿里等本土头部生态的深度嵌入,再到高频使用场景中毫无割裂感的语义识别与路径响应,就是在重写一辆车的底层开发逻辑。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表示:" 宝马独有的产品理念、智能驾驶之道正与中国卓越的数字科技深度融合,为中国用户打造拥有宝马 DNA 和中国智能的纯粹智能驾趣。我们期待着与 Momenta 树立又一个共创共赢的范例,中国智慧,强强联合,将宝马‘在中国、为中国,以中国速度创新’战略推向新的历程。"

这一战略之下,宝马构建了涵盖架构、生态、安全与研发能力的完整智能化系统。从操作系统到底层适配,从本地团队到数据训练,再到合规边界和体验落地,每一个环节都在重建。华为提供硬件互联能力,阿里提供生成式语义模型,腾讯打通车载生态和社交娱乐,三者深度集成在操作系统级完成调用。

如今,宝马在中国拥有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四大研发中心,其中国区 Skylab 用户体验实验室主导了座舱的 UI 排布、信息焦点追踪与方向盘控制优化,而三家本地合资软件公司,领悦北京、宝马诚迈与领悦南京分别覆盖了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驾系统及云服务在内的全栈式开发任务。

宝马中国区研发高级副总裁雷凯博士此前透露,新世代呈现了宝马对智能出行的愿景,智能交互、操控和驾驶辅助完美协同。宝马始终将驾驶者的体验作为核心,确保旅途中驾驶者精准操控,从容驾驭。

在智能辅助方面,宝马选择与 Momenta 联合研发中国专属智驾方案,以 AI 大模型为基础,覆盖从城区到高速的全场景 NOA,并针对中国用户拥堵路况下的跟车行为进行了低速响应策略优化。对此,宝马集团驾驶体验高级副总裁米希亚尔 · 阿尤比博士表示,会全力推进宝马集团 20 余年的安全技术积淀与中国本土智慧及顶尖 AI 技术相融合。

架构、数据、开发节奏全部融合,宝马的新世代是 " 从中国出发再走向全球 "。从华为、阿里到 Momenta,从语音、导航到智驾决策,中国成为宝马智能系统的前置研发地,也是首发测试地。

可以说,宝马集团的中国化更加具象了。当别人还在讨论智能化能不能卷出差异的时候,宝马的体系战略不断兑现,用结构定义 " 差异本身 "。

—— END ——

目前已入驻平台

新浪财经|富途牛牛|同花顺|东方财富|雪球

凤凰|腾讯|搜狐|网易|易车|知乎|百家号

商务合作

邮箱 | wzhauto2023@163.com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汽车十三行所有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汽车十三行

汽车十三行

讲述你不知道的汽车新闻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