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破壁者联盟”——小鹏 G7 与小米 YU7,如何撼动 Model Y 的价值垄断?

中国高端纯电 SUV 市场,正在上演一场自主革命。

以往在这个市场,特斯拉 Model Y 是销量榜单上的常青树,每次销量榜单公布,Model Y 的名字总在榜首熠熠生辉,高端纯电市场的格局仿佛被塑造得清晰而凝固,在许多消费者心中,Model Y 似乎成了唯一值得仰望的山峰,其他品牌只能在其阴影下艰难呼吸。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汽车市场从来都不缺乏真正的新锐力量,搅局者与颠覆者总是蓄势待发,在关键市场让消费者惊叹。

就在 2025 年 6 月,小米 YU7 正式发布,小米再次在汽车市场展现出了非凡的热度,创下了 28 小时锁单 240000 辆的成绩。

就在几天后的 7 月 3 日,小鹏 G7 正式上市,2250TOPS 的算力、19.58 万元 -22.58 万元的价格再度引爆了市场。

在小鹏、小米发力之后,消费者突然觉得,Model Y 这条搅动市场鲶鱼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

那么对于想选择自主高端纯电 SUV 的消费者们而言,小鹏 G7 和小米 YU7 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今天我们就来实际对比一下,在对比之后笔者发现,这不仅是产品力参数上的比拼,更是一场关于中国智造崛起之路的战略预演。

小鹏 G7 VS 小米 YU7

谁更适合你?

首先,从大多数纯电 SUV 用户的需求点出发。对于用户而言,价格、续航、大小、是否能装等都是十分看重的因素。

小鹏 G7 的价格为 19.58 万元 -22.58 万元,车长 4892mm,轴距达 2890mm,前备箱容积达 42L,后备箱容积达 819L,二排放倒后可扩展至 2277L,其中 19.58 万元的版本,CLTC 续航里程为 602km,足以满足我们的通勤需求,而对于喜欢超长续航的用户,小鹏 G7 还有价格更高的 702km 续航版本可选。

再看小米 YU7,价格为 25.35 万元 -32.99 万元,车长 4999mm,轴距达 3000mm,前备箱容积为 141L,后备箱容积为 678L,CLTC 续航里程方面,25.35 万元的入门版 YU7,续航里程为 835km,Pro 版本的续航里程为 770km,Max 版本的续航里程为 760km。

与小鹏 G7 相反,小鹏 G7 是以入门版车型为准,续航逐渐变高,小米 YU7 则是以入门版为准,续航逐渐降低。

至此,两款车的逻辑已经十分明确。小鹏 G7 标配与高配的区别是加在了续航里程、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辅助方面,性能方面差异较小,三个配置均为单电机后驱。

而小米 YU7 则不同,25.35 万元的入门版本为单电机后驱,Pro 与 Max 版本则是采用前后双电机配置,价格越高,功率、马力、扭矩越大,零百加速也就越强,续航里程则有所下降,而在智能驾驶辅助与座舱方面,小米 YU7 的三款配置基本相同,仅在座舱方面有扬声器数量等细微差别。

然后再看看差异较大的智能驾驶辅助方面,小米 YU7 搭载的是 NVIDIA DRIVE AGX Thor 芯片,算力达 700TOPS,并且全系标配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高速领航辅助、城市领航辅助、寻位泊车辅助等功能虽然标价,但是 2025 年下定享终身免费使用权,相当于免费送。

小鹏 G7 方面,602 长续航版本与 702 超长续航 Max 版本,采用的依旧是主流配置,也就是两颗 NVIDIA DRIVE Orin 超级计算平台,而 702 超长续航 Ultra 版本则是搭载了两颗图灵 AI 芯片,再加上一颗用于座舱上的图灵 AI 芯片,其整车有效算力达 2250TOPS,是绝对的全球第一,AI 代驾、城市智能辅助、高速智能辅助等功能也是全系标配。

通过以上的对比,两款车的优势就已经十分明显了,小米 YU7 尺寸更大、轴距更长,在后驱版本的情况下,续航更强,并且还增加了侧重于性能的四驱版本。无论是对于家庭用户,还是对于喜欢性能的用户,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价格门槛也更高。

而小鹏 G7 的价格更便宜,顶配的 702 超长续航 Ultra 版本也低于小米 YU7 的入门价格,并且更看重与家用,如果对智驾辅助算力有额外要求的用户,也可以选择 2250TOPS 算力的 Ultra 版本。

在续航与补能方面,两款车都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补能也十分迅速,小鹏 G7 搭载 5C 超充 AI 电池,直流快充 10%-80% 仅需 12 分钟,百公里综合电耗官标最低 12.9kWh/100km,小米 YU 快充 10%-80% 则需要 21 分钟,顶配版本与小鹏 G7 相同,同为 12 分钟。

所以,在综合尺寸、空间、续航、性能、智能化,以及兜里的钱之后,如果是你,你更钟情于小鹏 G7?还是更钟情于小米 YU7 呢?欢迎把结论打在评论区。

市场格局已松动

Model Y 不再是唯一正确选择

无论你是选择小鹏 G7,还是选择小米 YU7,其实都是正确的答案,毕竟每个人需求不同,买车还是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但无论如何,小米 YU7 与小鹏 G7 的入场,都最直接的冲击在了终端市场,小米 YU7 庞大的锁单量奇迹,以及小鹏 G7 创下的非凡热度,都预示着被特斯拉 Model Y 所垄断的这一细分市场格局已经开始松动。

不得不承认,特斯拉 Model Y 作为电动化先驱者,的确是不错的产品,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象,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自主纯电 SUV 发布,特斯拉 Model Y 的垄断性好像也没那么强了。

简单来说就是,尽管 Model Y 是不错的产品,但它已经不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认真比较小米的生态、小鹏的智驾与特斯拉的品牌和效率时,消费者更多的是为自主品牌的进步速度所惊叹。

这不仅是小鹏汽车与小米汽车的进步,更是中国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进步,作为后来者,不断挑战特斯拉这一电动先驱,最终在一次又一次较量中,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悄悄走向了更高、更大的舞台。

就像热卖的小米 YU7 和小鹏 G7 对特斯拉 Model Y 垄断格局的冲击,它绝非偶然的涟漪,而是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顶端发起冲锋时必然掀起的巨浪。

当方向盘上的 LOGO 不再是唯一的身份标签,当科技的力量让尖端体验触手可及,当中国智慧开始重新定义汽车的形态与价值,我们迎来的,将不仅是一个细分市场的重塑,更是一场关于人类出行与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属于中国自主电动车的黄金时代,正呼啸而来!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汽车通讯社

汽车通讯社

汽车资讯领域的“彭博社”,提供权威的全球汽车资讯及案例分享。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