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40分钟前

19.58 万元!小鹏 G7 上市,用科技硬刚小米和特斯拉!

继特斯拉 Model Y、小米 YU7 之后,20-30 万级纯电动 SUV 市场再迎来新选手小鹏 G7。7 月 3 日晚,小鹏 G7 迎来正式上市,雷科技 / 电车通受邀参加报道。

在此前的新车发布会中,小鹏 G7 只是给出 23.58 万元的预售价,价格其实已经比较清晰,但并没有公布具体的 SKU,直到今晚终于有了答案。

新车共推出三个版本,售价区间为 19.58-22.58 万元,将购车门槛下探到 20 万元以内。其中,入门版属于「惊喜版本」,官方表示将率先交付 702km 版本车型,预算比较充足的朋友,电车通比较建议入手中高配版本。

图源:电车通摄制

雷军在最近一次直播中坦言,目前小米 YU7 的产能压力不小,着急提车的朋友可以考虑小鹏 G7、理想 i8、Model Y。

放眼全球车市,电车通都找不到第二个会公开推荐友商产品的老板。即便获得雷军认可,定位与小米 YU7、特斯拉 Model Y 一致的小鹏 G7 ,要想畅销还得拿出差异化优势,一直跟着走畅销车的老路可不会让自己成为畅销车。

作为全新车型,小鹏 G7 在延续现款小鹏 P7+ 设计语言的基础上,采用了风格更为传统的 SUV 造型,没有小鹏 G6 那么激进,但中庸设计之道反而更对家庭用户的口味。

从尺寸来说,小鹏 G7(4892/1925/1655mm)要比小鹏 G6 大一圈,但两者的轴距完全一致,所以这会给人一种错觉:小鹏 G7 只是小鹏 G6 的「传统 SUV 版本」,发布会一开始就强调了空间的优势。

不过经过静态体验之后发现,小鹏 G7 的不少设计和配置还能看出小鹏汽车的新思考:

后排右侧提供的小桌板,不仅可以无级悬停,还配备了磁吸功能,这样一来看平板、手机等终端设备会更安心一些。

新增了静音电吸门、电子密码手套箱以及 5 个小挂钩,更符合家庭的舒适定位。

与华为联手打造的 87 英寸 AR-HUD,并非靠尺寸参数来吸引用户,而是为了实现更好用的「光毯 AR 车道级导航」,更大的尺寸可以让「光毯」覆盖到更广的路面。

小鹏 G7 全车拥有 7 处手机专属位置,甚至还可以放下大折叠手机。

后排座椅标配通风、按摩、加热功能和无级电动调节,乘坐体验与前排无异。

舒适性、智能化是小鹏 MONA M03、小鹏 P7+ 两款车型的最大特点,也是小鹏汽车的立足之本,但当下以这两点作为宣传的新车越来越多,好在小鹏汽车没有选择故步自封,仍然设法在一款全新车型上带来更多新鲜感。

同样都是「7 系」,消费者难免会拿小鹏 G7 与小米 YU7、特斯拉 Model Y 进行对比。小鹏 G7 的售价范围确实更低,但这并不代表小鹏 G7 就是靠低价高配取胜,而是还要在智能化领域死磕。

小鹏 G7 在顶配版上首次搭载 3 颗自研图灵 AI 芯片,单颗芯片的算力就可以媲美 3 颗英伟达 Orin X,3 颗芯片就拥有 2250TOPS 的总算力储备,达到全球第一的水平。

实际上,小鹏汽车舍得用这么强大的算力,不仅是为了满足目前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还是为了更遥远的目标。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表示,小鹏 G7 是全球首款 L3 级的 AI 汽车,官宣进入「L3 级算力时代」。L3 相关政策在目前还没有完全开放,不少车企声称自己已经拥有 L3 技术的储备,但在 L3 的黎明到来之前,尽早打出知名度的车企才能赢得更广的知名度,而小鹏 G7 将会是 L3 时代的首批车型。

不仅如此,小鹏还与华为联手打造了 AR-HUD,首次将导航路线画在真实道路上,而且融入 AR 防抖、坡度补偿、时延补偿等算法之后,整车数据达到高度匹配的状态,而且人眼焦点连续变化、成像错位等导致眩晕的行业问题也就得到解决,雨雾天、雪地也基本不会影响到光毯效果显示。

再看硬实力,标配 800V 高压平台和 5C 超充 AI 电池已经是小鹏汽车的看家本领,但标配 702km 的 CLTC 纯电续航更让电车通意外。

或许你会说,小米 YU7 入门版的纯电续航就超过 800km,小鹏 G7 也就 700km 出头有啥好惊讶的。

小米 YU7 搭载 96.3kWh 的电池组,实现 835km 的 CLTC 纯电续航里程;小鹏 G7 搭载 80.8kWh 的电池组,实现 702km 的 CLTC 纯电续航里程。

换算下来,两款车型的 1kWh,都可以实现 8.68km 左右的纯电续航,而小鹏 G7 的价格更低,而且电池容量更低的小鹏 G7,整备质量和百公里耗电量也会更低。

小鹏汽车不是第一次入局 20 万级纯电动 SUV 市场了,定位偏年轻化的小鹏 G6 很早就开启了它的征程。

只不过,采用轿跑 SUV 造型的小鹏 G6,其定位偏年轻运动化,虽然很快吸引年轻用户,但中庸的设计之道以及实用性设计才是吸引主流消费者的关键。

至少从表面来看,小鹏 G7 已经填补了小鹏 G6 够不着的另一面。当用户趋于理性,小鹏 G7 的增长潜力也会比小鹏 G6 更大。

当然,小鹏 G7 的出现不只是为了与小鹏 G6 形成「组合拳」。80.8kWh 5C 超充 AI 电池、三颗图灵 AI 芯片,AR-HUD 等都是小鹏的最新技术,小鹏 G7 的成绩将会影响到品牌的发展走向。

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的累计销量接近 20 万辆,超越了去年全年的销量数据,成为唯一一家目标完成率超过 50% 的新势力品牌,而小鹏 MONA M03 和小鹏 P7+ 则是主要功臣。

在已经有两款爆品的光环加持下,小鹏 G7 的销量压力可能没有那么大,不过从今年第一财报来看,小鹏汽车的隐忧还没有完全解决。

数据显示,小鹏汽车在今年 Q1 的毛利率达到 10.5%,创下历史新高,而净亏损已经从 2023 年 Q1 的 23.37 亿元,下探至 2025 年 Q1 的 6.64 亿元,销量高涨以及奏效的降本增效策略则是关键。

电车通了解到,何小鹏已经将实现盈利节点定在今年第四季度,而现在小鹏汽车的两个爆款,上限都不是特别高。

作为一款 10 万级别的纯电动轿车,小鹏 MONA M03 实现了月销破万的成绩,这个成绩在细分市场中已经很出色,但毕竟是一款偏入门的纯电家轿,对提高毛利率的作用没有小鹏 P7+ 那么大。

倘若小鹏 MONA M03 和小鹏 P7+ 保持稳步的销量增长趋势,小鹏汽车完全有机会在今年 Q4 实现盈利,但如果小鹏 G7 能够走量,小鹏今年的 KPI 便能提前完成了。

小鹏 G7 投入了不少新科技,AR-HUD、L3 算力、三颗自研图灵 AI 芯片等等,让小鹏 G7 在竞争非常激烈的 20 万级纯电动 SUV 市场依然很有看点。

细想一层,何小鹏之所以把这么多新科技放在这款新车上,不只是为了让小鹏 G7 更有竞争力,更多的是能在新能源市场存活下来。

何小鹏说过,未来十年只有 5-7 家新能源车企能够留下来。因此,小鹏汽车不能够再局限于新势力阵营中,而是要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业务真刀真枪开干。

比亚迪、吉利等传统大厂的新能源业务,比的是体系和知名度,这两点是大厂多年积攒而来的优势,作为后来者的小鹏,显然短期内很难与其竞争,但我们也能看出小鹏的孜孜不倦:除了国内市场,小鹏汽车在海外市场的成绩也不差,在今年上半年售出 18701 辆,在海外 10 国获得新势力车企的销量第一名。

不过,新能源车市开始往智能化方向转型,为了实现更高的智能化体验,算力上的比拼也随之到来,因此才研发出超 2000TOPS 总算力的三颗图灵 AI 芯片,在这样的基础上,对算力有高要求的 AI 机器人、飞行汽车也在逐步丰富小鹏汽车的体系。

在实现这块大版图之前,用上全新武器的小鹏 G7 就是小鹏汽车在智能领域迈出的关键一步。

(封面图源:电车通摄制)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