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在 " 苏超 " 里,激战正酣。
刚刚过去的 6 月末,淘宝闪购和支付宝,前后脚宣布了对两支 " 苏超 " 球队冠名,淘宝闪购冠名常州队,支付宝冠名徐州队;而花呗也不甘示弱,冠名无锡队,主打 " 无息 ",玩起了谐音梗。
对外收割流量的阿里巴巴(以下简称 " 阿里 "),内部则正演绎了一场 " 换血 " 的戏码。
它在年报里,披露了合伙人的 " 瘦身 " 情况,合伙人名单上,从 26 人锐减至 17 人。撤出的合伙人,大多都已退居二线,不负责具体业务,或转向投资、公益等非一线岗位。
另一边,新进者蒋凡,替换了彭蕾,正式跻身合伙委员会。这表明,阿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的是在一线听到炮声的高管,而不是情怀。
近年来,阿里的合伙人数量,正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瑞财经查阅获悉,自 2021 财年以来,阿里的合伙人减了 21 人,其中 2022 财年与 2025 财年,变动幅度最大。
合伙人进退
阿里巴巴在财报里写到,合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机构,通过每年引入新的合伙人为自身注入活力。
市场上的双重股权结构,是指通过设置具有更高表决权的股份类别,将控制权集中在少数创始人手中。不同于此,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旨在实现一群管理层合伙人的共同愿景。
它坦言:" 尽管创始人不可避免地会在将来退休,创始人打造的企业文化,也能通过这种合伙人制度得以传承。"
根据合伙人制度,所有合伙人表决都建立在一人一票的基础上。
有资格入选的合伙人候选人,必须具备四方面的特质:
拥有高尚个人品格及诚信;在阿里连续工作不少于五年;对阿里业务作出贡献的业绩记录;作为 " 文化传承者 ",显示出持续致力于实现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以及与之一致的特征和行为。
几年前,蒋凡曾被移出合伙人名单。
蒋凡曾谷歌中国短暂工作,此职创办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友盟。2013 年,友盟阿里收购,蒋凡随之进入阿里负责手机淘宝 App 开发工作,并于 2017 年出任淘宝总裁,2019 年兼任天猫总裁。
凭借着淘宝无线化转型的成绩,他第一次进入阿里的合伙人名单,也是在 2019 年,彼时其只有 34 岁,一度被阿里视为 CEO 的接班人,外界甚至戏称其为 " 太子 ",风头正劲。
但隔年 4 月,蒋凡的妻子董花花通过个人微博,发文警告模特、电商网红、如涵控股联合创始人张大奕,变相公开了蒋凡与张大奕的绯闻。
此后,阿里廉正部成立特别调查组进行调查。后来调查结果显示:" 阿里在 2016 年投资如涵电商的决策与蒋凡无关,蒋凡对如涵电商、张大奕所有淘宝、天猫店铺的经营活动没有利益输送行为。"
尽管如此,蒋凡仍被取消了阿里合伙人身份,并被内部记过和降职。直到 2023 年 7 月,蒋凡才重回阿里合伙人名单。
瑞财经查阅获悉,阿里的合伙人人数,大体据呈现下滑趋势。
2020 至 2025 各财年末,该集团的合伙人,分别为 36 名、38 名、29 名、28 名、26 名、17 名成员。
换言之,自 2021 财年以来,阿里的合伙人减了 21 人,其中 2022 财年与 2025 财年,变动幅度最大。
2025 财年报告上披露,合伙人名单上退出的 9 人,分别为彭蕾、戴珊、张勇、俞永福、武卫、朱顺炎、方永新、宋洁、孙利军。
退出的这些人当中,每一个单拎出来,都是阿里内部重量级的人物。
比如,彭蕾、戴珊都是阿里 " 十八罗汉 " 之一,前者曾担任支付宝 CEO,后者是前 B2B 事业群总裁;而俞永福是前本地生活集团 CEO,张勇更是曾担任过阿里 CEO、董事会主席,作为阿里一个时代的掌舵人,而被人所熟知。
但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大多都已退居二线,不负责具体业务,或转向投资、公益等非一线岗位。
上述提及的张勇,去年 3 月已经加盟晨壹基金,做起了 PE 投资人;戴珊在 2023 年 12 月卸任淘天集团 CEO,牵头组建起资产管理公司。
在一众合伙人中,会有不少于五名、不多于七名合伙人(含合伙委员会长期成员)组成合伙委员会,目前合伙委员会成员,包括马云、蔡崇信、邵晓锋、吴泳铭以及蒋凡。
据了解,蔡崇信和吴泳铭更强调管理团队年轻化,计划在 4 年内让 85 后、90 后成为主力管理者,为年轻人创造更多上升机会,激发组织创新活力。
同时,给予各业务集团更大自主权,使其能根据业务特点和市场需求灵活决策,提高业务响应速度。
这或许也是阿里合伙人进退的影响因素之一。
蒋凡的挑战
2021 年 12 月 6 日,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兼 CEO 张勇发出内部信,宣布公司升级 " 多元化治理 " 体系,任命戴珊和蒋凡分别负责新设立的 " 中国数字商业 " 和 " 海外数字商业 " 两大板块。
那时候,外界对此的解读为,蒋凡被阿里流放海外。不过,在此后的三年里,蒋凡却提交了一份较好的成绩单。
目前,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经营多个零售和批发平台,包括速卖通、Trendyol、Lazada 和 Alibaba.com。
2022 财年、2023 财年、2024 财年及 2025 财年,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收入分别为 621.85 亿元、705.06 亿元、1025.98 亿元、132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 99.4%、13.38%、45.52%、28.95%。
从时间线上看,蒋凡负责海外业务的这三年,正好是阿里 " 整改 " 的三年。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立案调查后,2021 年 4 月,阿里被罚款 182.28 亿元,并被要求全面整改。
2024 年 8 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宣布阿里巴巴集团已完成三年整改,取得良好成效。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 11 月,阿里 CEO 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成立阿里电商事业群,任命蒋凡为 CEO,向吴泳铭汇报。
新的电商事业群将全面整合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 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形成覆盖国内外全产业链的业务集群。
阿里习惯用调整组织,来驱动业务变化。
今年 6 月末,也就是在阿里发布财报的几天前,其宣布饿了么、飞猪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
范禹继续担任饿了么董事长兼 CEO,向蒋凡汇报。南天继续担任飞猪 CEO,向蒋凡汇报。饿了么、飞猪继续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至此,蒋凡负责执掌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不过,蒋凡重新掌舵,已面临与前几年不一样的市场竞争。
眼下,国内电商市场早已不再是阿里一家独大的局面,竞争愈发激烈,拼多多在下沉市场如鱼得水,京东结合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打造商品,它们都对阿里造成了冲击。
阿里在重回价值竞争的路上,面临一系列挑战。它要确保整合过程中的管理优化和资源平衡,避免内部竞争和冗余;还需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