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16分钟前

黄子韬吴彦祖做“带货天团”,遥望科技为何血亏几十亿?

文 | 商业数据派,作者|郭梦仪

黄子韬的卫生巾首日 GMV4000 万,吴彦祖一小时 GMV1000 万……

最近明星电商直播又上了热搜,但这次不光是因为明星,还因为惊人的销量。而两位明星能出爆款,离不开隐形操盘手:遥望科技。作为背后渠道推手,遥望科技创始人谢如栋,尽享了流量红利与资本狂欢。

和其他 MCN 机构不同,遥望科技凭借明星自带的流量和粉丝基础快速撬动市场,在直播电商领域独树一帜。

然而颇具戏剧性的是,当明星主播不断刷新带货 GMV 纪录时,这家头部企业的业绩报表却持续上演亏损 " 悲歌 ",连续四年,亏损总金额超过 30 亿元,至今仍未有 " 扭亏 " 迹象。

从明星到网红,看似是降维打击,但在商业模式上,却未必如此。

面对业绩压力,遥望科技曾在 23 年,将品牌定位升级为 " 科技驱动的新消费服务平台 ",并以激进姿态切入多个新兴赛道,但效果似乎却更差了。正如谢如栋对企业现阶段的评价:" 我们正在跨越自己的增长天花板。"

从布局元宇宙直播到押注短剧,从拥抱 AI 到打造新消费综合体,这家企业在潮流风口间的快速切换,能否真正打破盈利僵局实现逆袭?

风口上的弄潮儿,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5 月,黄子韬创立的女性护理品牌 " 朵薇 " 正式上线,首场直播销售额便突破 4000 万元,成为行业焦点。这一成绩的背后,遥望科技作为直播电商的重要参与者,功不可没。

遥望科技于 2018 年在 A 股市场上市,号称 " 中国直播电商第一股 "。2024 年,公司的直播电商业务总 GMV 同比增长约 20%,实现收入 25.83 亿元,同比增长 49.4%。不仅如此,遥望科技还拍摄了短剧、综艺,甚至还涉足了即时零售领域,它还开设了商业综合体遥望 X27。

眼看直播电商红利渐渐退去,遥望科技将品牌定位升级为 " 科技驱动的新消费服务平台 ",并开启了疯狂追逐风口的模式。

这让人不禁在想:遥望科技到底在做什么?

从元宇宙到短剧,从 AI 技术到新消费综合体,遥望科技主打一个生命不息、折腾不止。

在遥望科技创始人谢如栋的眼里,大众感觉遥望这也做、那也做是有原因的。

本身遥望科技不是直播电商出身。作为后来者,公司主要为明星们做 " 辅助 ",而公司的 IP 在行业内又相对丰富,这又让公司业务复杂程度提高。所以," 外面会感觉,我们这也干那也干,其实我们在上下游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的,基建做的也比较多。"

在元宇宙概念火爆时,遥望科技迅速跟进,推出虚拟数字人 " 孔襄 " 和 NFT 数字藏品,还设立数字中国事业部及遥望创新研究院,看似动作频频、野心勃勃。

但在热闹背后,元宇宙相关业务并未给公司带来实质性的业绩提升。

在短剧方面,遥望科技在内容创作、运营推广、用户洞察等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未能深入了解短剧受众需求,制作出的作品难以引发观众共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迅速淘汰。2024 年,遥望科技高调进军短剧业务,却遭遇热度惨淡的结局,2025 年初全面停摆自制业务。

在 AI 方面,遥望科技在 AI 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其将 " 遥望云 " 升级为 " 遥望云 AI",在业务和管理侧进行初步测试,但 AI 技术对业绩的实质性贡献尚需时间验证。短期内,研发投入、技术人才培养等成本持续增加,却无法快速转化为利润。

在新消费综合体方面,基于 " 遥望 X27PARK" 打造的 " 直播 + 文旅 + 会员制 " 经营模式,在运营过程中面临引流困难、用户留存率低等问题。

谢如栋对 X27 的期望本来是建设一个完全自主经营的百货公司,兼顾线上、线下功能。线下,可以让 c 端用户消费来吃,来玩,来买东西;通过百货的形式,集中很多中小商家和众小主播衔接在一起卖货。这样,遥望科技可以提供场地、货盘的组织、直播的指导和投流服务。

" 如果 x27 真的干起来,那我们就拥有了稳定的日销。好处是只要没有太夸张的库存,我们都能实现零库存。"

简单来说,谢如栋希望在全国复制产业带,提高行业壁垒。但谢如栋期望的新的增长引擎,却因业务扩张过快、公司内部效率低下,导致资源浪费,拖累了公司利润。

可以看出来,这些布局看似紧跟潮流,实则让遥望科技深陷连年亏损的尴尬境地。

直播电商行业竞争白热化,流量成本飙升,新入局者不断涌现;元宇宙、短剧等新兴领域同样面临激烈竞争,头部企业占据优势地位,后发企业难以突围。

面对困境,遥望科技亟需重新审视自身战略。

签约 40 多位明星带货,却连年亏损

除了赶风口,遥望科技在直播上也在赶爆款。

这次和黄子韬联合打造卫生巾品牌,就是遥望科技的一个典型案例。

自从 315 曝光了翻新卫生巾后,卫生巾问题一直是大众关注的焦点。

这次爆款朵薇的背后,谢如栋的遥望科技负责把控渠道运营,朵薇合伙人吴跃则凭借千芝雅 30 年的卫生用品制造经验,主导产品研发与生产管理。

而黄子韬则改变以往明星只是 " 代言人 " 身份,直接转向 " 操盘手 " 身份,以品牌主理人的身份承担流量入口与品牌人格化表达,形成了一个 " 铁三角 " 布局。

具体来看,遥望科技作为直播电商头部机构,可以为 " 朵薇 " 提供成熟的运营策略。

据悉,早在 2019 年,遥望科技签约王祖蓝开启明星带货模式,随后又陆续签约了贾乃亮、赵雅芝、王耀庆等近 40 位明星主播,构建起庞大的明星矩阵。遥望科技更多是,给明星配套提供电商直播的一体化方案,包括云仓服务、售后标准化服务和私域服务等。

从直播运营到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遥望科技有全链路支持的能力。除此之外,遥望科技还布局海外市场,这些都可以为 " 朵薇 " 的长线运营提供系统支撑。

的确,凭借明星主播的强大号召力,遥望科技在直播电商领域曾迅速崛起。以贾乃亮为例,在 2024 年 618 期间,贾乃亮首场直播,销售额就高达 4.5 亿元,一路赶超董宇辉、小杨哥、罗永浩,成功登顶抖音平台 " 带货一哥 " 之位。

据飞瓜数据统计,贾乃亮在抖音带货榜上多次位列第一,更有单月销售额高达 7 亿元的惊人成绩,震撼了整个直播带货界。

不过,遥望科技在直播电商领域拥有明星资源和紧跟风口的优势,但却连续多年陷入亏损,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财报显示,2021 年 -2024 年,遥望科技连年亏损,净利润分别为 -6.9 亿元、-2.62 亿元、-10.57 亿元、-10.01 亿元。随着收入规模扩大,亏损居然也在扩大。

遥望科技的亏损,是内外部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近四年中,遥望科技的销售费用分别为 14.38 亿元、12.69 亿元、23.54 亿元、27.88 亿元,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用于明星签约、流量购买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

因此,遥望科技还多次收到交易所的问询函,要求其对业绩亏损、财务数据异常等问题进行说明。在 2024 年年报问询函中,深交所要求遥望科技说明公司连续亏损的原因,以及在成本控制、业务转型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可以说,流量成本、签约成本的飙升,是吞噬遥望科技利润的重要因素。

遥望科技与众多明星主播签约合作,意味着要承担高昂的签约费用、分成成本以及主播团队运营开支。

虽然明星的一场直播交易额高达数亿,遥望科技在商品佣金上却可能收入甚少,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比如贾乃亮这样的 " 带货一哥 ",佣金比例在 15%-20% 之间,其带来的 GMV 伴随着高额佣金支出。

遥望科技还需搭建庞大团队,用于选品、投流、运营等,电商退货率也在侵蚀利润。

此外,直播行业投流成本水涨船高,遥望科技媒体资源成本占总营业成本 50% 以上,社交电商业务毛利率仅 2.08%,新媒体广告业务毛利率更是低至 0.84%。

海外直播电商业务同样处于培育阶段,前期投入巨大,对利润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

另外,创新业务投入产出失衡也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原因。这点谢如栋在采访时也表示,公司的发展比他预期的要晚一年。

" 太想跑了,但在这种经济形势下,公司跑的又太早。公司大量的人都在做新业务,我觉得投入也是正常的,而且十个亿我们是报表亏损,不是现金流亏损。"

数据上看,通过优化供应链、加速回款改善短期流动性,去年公司的净利润虽然仍亏损 10 亿元,但现金流转正到 1.32 亿元,同比增长 158.95%。

但此前,遥望科技的净利润与现金流的长期背离,如 2023 年营收增长 22.48%,但现金流为 -2.24 亿元。

2021-2022 年,遥望科技亏损主因是传统业务转型,2023-2024 年则转向创新业务投入。例如,2024 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16.93%,财务费用增长 52.51%,显示技术研发与债务压力加剧。

总体来看,遥望科技最近一年的策略的确有了一定的效果,但离盈利似乎还有不小的一段距离。

明星效应能持续嗨下去吗?

为了稳住直播大盘,遥望科技正在做内容化直播的转型,尤其是在直播内容上做一些突破。

这场改革由旗下明星主播舒畅率先开启试点,在抖音做一轮 " 国风摇 " 直播。但截至目前,遥望科技并未公布这场直播改革试点的效果。

直播改革在行业里算是大胆创新。要是试点成功,那就能筑起高高的行业壁垒,业绩肯定能起飞;但要是失败了,不仅浪费一堆资源,还可能让亏损更严重。

试点还在进行中,爆款朵薇卫生巾就爆出舆情。

近日,就有江西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投诉称,其购买的朵薇品牌卫生巾有黑色异物。朵薇为知名艺人黄子韬控股的卫生巾品牌,6 月 17 日,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因此,后续销售能不能稳住热度,还是个未知数。

另一方面,AI 落地,听起来很美好,也是困难重重。技术稳不稳定、员工能不能适应,和现有业务能不能完美融合,都是摆在眼前的难题。要是这些问题解决不好,AI 想要成为业绩增长的 " 大杀器 ",怕是有点悬。

从商业模式来看,遥望科技的核心在于明星主播与品牌商家之间的连接。

通过签约大量明星主播,吸引品牌商家入驻,然后通过直播带货实现销售变现。然而,这种商业模式存在一定的短板。

艾媒咨询 CEO 张毅认为,明星效应在短期内能够带来巨大的流量和销售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品牌的持续发展还需要依靠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以及用户体验等多方面因素。对于遥望科技来说,如何将明星流量转化为长期稳定的用户群体,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

但总体而言,遥望科技试图通过多元化的业务布局来降低风险,寻找新的增长点。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新业务的发展并不顺利。元宇宙、短剧等业务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和财务压力。

AI 为深陷亏损泥沼的遥望科技提供了一条可能的突围路径,随着合作明星越来越多,公司在与明星的议价权也会逐步增加。从财报来看,去年遥望科技的亏损额虽然依旧在 10 亿元,但相比 2023 年已经开始有所收窄。

遥望科技的改革成效,投资者们也在焦急等待。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