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你最不能离开的是什么?
比起一个不甜的西瓜,信号不好的 WIFI,动不动就来咬一口的蚊子,夏天最让人难受的可能是一台发臭的空调。
最近,朋友家就遭遇了史诗级打击,空调变臭了。。。
甚至江湖上还流传了一条 " 空调设置到 26 ℃,就会变臭,25 ℃就不会 " 的神秘传说。
本以为这就是生活中的经验科学,可等去网上搜了下之后,才发现这可能并不是假的。
甚至早在 2019 年,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中级工程师解伟等人就曾发表过一篇《空调热交换器出现出风异味的原因与防治方法研究》。
理论上,新空调并不会有什么脏了、发霉了的问题,但还是会腥、酸、臭。。。
而且,大部分投诉普遍都是在 " 送风 " 模式下出现的。
于是,研究者利用样机做了测试,他们把空调的温度设置在 16~23 ℃运行 30 分钟,随后调整为 " 送风 " 模式,在 25~28 ℃运行 5~20 分钟。
还真就出现了异味。。。
这里需要额外和大家说一嘴,我们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篇分析空调酸臭味原因的论文后来已无法公开查阅,但在原杂志的在线目录上还能查到这篇文章。
所以,这个亲水铝箔是啥东西,空调上就非要用吗?
这就不得不从空调原理开始给大家唠。
我们都知道,空调其实本身并不制冷,它只是大自然热量的搬运工。
当需要加热的时候,把外面的热量搬到室内,要降温的时候,把室内的热量搬到室外。
在这个流程中,就要涉及到空调四小龙: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以及蒸发器。
冷凝器可以看做是空调的汗腺,能帮助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冷却并液化,从而释放出热量。
而膨胀阀相当于一个归零基站,制冷剂能在这里再次恢复普通形态,做好下次进入压缩机变身超级赛亚人的准备。
蒸发器主要是从室内吸收热量,使制冷剂蒸发成为低温低压的气体,从而实现制冷和排湿。
在这个蒸发器上,以前常常用光铝箔制作的换热翅片,毕竟铝价格便宜、导热性也不错,但问题就是用久了以后,光铝箔表面容易腐蚀、或者氧化生成白粉(前两年不少车企就遇到过空调喷粉的事故)等缺陷。
这个亲水铝箔就是铝箔经过脱脂、水洗、干燥等处理后,再涂上一层防腐性涂层和亲水涂层。
它的好处是表面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使空调热空气中的水分在换热片上凝结的水珠顺着片材向下流走,避免因换热片之间的水珠 " 搭桥 ",影响换热器的通风效果,最终导致空调不给力。
表面这层蓝蓝的镀膜就是亲水铝箔
目前,亲水铝箔常用的涂料搭配往往是环氧树脂为底,丙烯酸树脂为面。
丙烯酸树脂其实就是由不同的丙烯酸类单体合成的,常有着刺激性气味和臭味。
即使这个过程还有有少量丙烯酸类单体残留,但只要涂层工艺设置合理,操作规范,在后续的进一步处理过程中,这些残留的单体也会被搞定,那么亲水铝箔就不会发臭。
但如果涂层材料不合格或者制作工艺不当,导致涂膜没有完全固化,亲水铝箔涂层就成了 " 臭味窝 " 了。
那为什么是 26 ℃容易触发这个问题?
道理也很简单,因为 26 ℃是一个空调比较容易达成的室温。
这时候换热片不再制冷,导致表面温度升高,涂层表面的水分就容易被蒸发吹向房间,也就把各种酸臭味吹到我们鼻子里了。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明明买的是新空调,也会发臭。
最快捷搞定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把空调温度设置低一点,让空调压缩机一直在工作,用电费击败臭味。
可除了新空调发臭,大家遇到更多的是老空调发臭。
特别对不少朋友来说,家里的空调本来不臭,结果洗完后反而变臭了。
其中罪魁祸首就是所谓的空调清洗剂。
现在网上到处可见一些廉价、劣质的空调清洗剂,或者一些非专业的空调清洗服务,他们为了追求立竿见影的 " 清洁效果,可能会用带强烈腐蚀性的化学品,从而破坏本来没问题的亲水铝箔涂层。
咱们也去了一些网购平台看了看,发现大部分空调清洗剂都没有标注成分构成,问客服也只会含糊地说句 " 清洗剂 "" 表面活性剂 "。
因为几乎所有的空调清洗剂都在主打便捷,也就是你往散热翅片上喷完清洗剂后,就能当甩手掌柜了。
不然,即使是安全中性的清洗剂,如果长时间留在翅片上,也容易成为异味来源。
而且,这些清洗剂还可能慢慢渗透并影响涂层,一旦涂层被破坏后,原本的亲水铝箔就变成了普通铝箔。
这么一来,铝箔表面被腐蚀后变得粗糙不平,冷凝水珠更容易 " 挂 " 在翅片之间,难以排出,这依旧容易导致发臭。
当然了,咱的意思也不是说,只要你家空调发臭了,就一定是亲水铝箔的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家里空调有异味,大概率还是里面积尘太多发霉发臭了。
只是说,如果真要洗空调,咱建议还是把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来做,省的最后吃力还不讨好。
撰文: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