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车云网 昨天

价值曲线的“山水画卷”:留白处隐藏着上汽的生态决心

原创|Jaden 编辑|Cong

上海车展期间,作为东道主的上汽包馆集中展示旗下六家整车企业十个品牌的上百辆新车,形成全方位、全品类的上汽创新产品矩阵,这一大手笔至今还为行业津津乐道。

车展的硝烟还未褪去,全新智己 L6 正式上市,成为上汽在高端产业链极致整合的代表作,通过迭代后的灵蜥数字底盘性能 + 全系 800V 平台 + 全系激光雷达 + 全系舒适配置,不仅全新定义下一代高阶智能汽车产品,还直接拉高了 20 级万纯电轿车的天花板。

近期,上汽集团旗下安吉物流建造的全球最大滚装船 " 安吉安盛 ",这艘拥有 9500 车位的远洋汽车运输船,搭载上汽自主车型和其他中国汽车品牌开启了欧洲首航。

同时,上汽集团的 MG i-Smart 智能网联系统全球激活量突破百万大关。也就是说,每当一辆搭载 i-Smart 系统的 MG 被交付到海外用户手中,上汽海外出行的后台地图上就会亮起一个新的小点,如今,这百万余个亮点已经汇聚成一片星海。

这些与上汽相关的热点看上去似乎是并不相关的独立事件,但如果将它们放在上汽集团的整体战略蓝图中,就能清晰看到汇集而成的完整轨迹。

这家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大哥,在这场自我变革中,正在逐渐展现其改革破局的爆发力,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版图上勾勒出全新的价值曲线。

打穿各种边界

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逻辑

对整车板块的整合是这场变革的第一步,上汽分别组建大乘用车与大商用车业务。大乘用车整合了乘用车公司(即荣威飞凡、名爵品牌)、研发总院、零束科技、上汽国际和海外出行五大主体,使目标更聚焦,资源更集中,效能最大化。

上汽将旗下所有底盘研发和制造能力合而为一,全力打造先进的线控底盘技术;在第一代 VMC 技术落地智己汽车的基础上,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预计 2027 年前首发落地;支持 L3 级量产自动驾驶,具备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的上汽银河全栈 4.0 电子架构,今年即将落地。

以全新智己 L6 所搭载的灵蜥数字底盘为例,这正是大乘用车组建后展现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该智能底盘技术由上汽研发总院提供,集成了后轮转向、电控悬架等技术,它通过全车 X、Y、Z 三向六自由度整车运动的协同管理,实现了对车辆所有维度动态性能的联调联控。

目前搭载该技术的车型并不多,通过智己 L6 全系标配,上汽将灵蜥数字底盘下探至 20 万车型,同时也是智己的重要卖点之一。未来荣威、名爵与合资品牌的电车也有望将搭载该底盘技术。在提升不同车型竞争力的同时,也能通过总量的提升来分摊研发费用。

同时,上汽还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车,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技术共享、全球先进的商用车发展战略。上海车展期间,上汽正式发布了商用车战略的全新蓝图,目标直指全球商用车第一梯队。

基于此,上汽大通以技术平权与生态共创作为突破口,试图重构汽车产业价值逻辑。比如通过 " 铃驹运力 " 平台整合车、货、人、数据生态,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目前大通与华为已在智能网联、云服务等领域展开合作,首批合作成果将搭载于星际皮卡,通过华为乾崑云服务实现车辆状态实时监控、智能货柜调度等功能。

根据上汽大通的规划,商用车产品条线的目标,是在 2030 年销量突破 50 万台,冲击行业第一阵营,实现 " 中国市场轻客第一 "" 中国市场新能源轻商第一 "" 海外市场轻商出口第一 " 三项第一。

凭借 70 年的造车经验与 40 年的合资历史,上汽内部孵化出了成熟完备的零部件产业体系,拥有数量庞大的零部件子公司,形成了优秀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覆盖整车制造、零部件研发、销售及后市场服务。

整车之后再对零部件体系整合,也并不令人意外。围绕智能化与新能源,上汽早就在对产业链上下游和关键环节进行资源整合、耦合互补。这不仅是对成本和效率的考量,更是通过打穿各种边界,对产业链价值进行全新的梳理和重构。

上汽在推动智能底盘、智能驾驶、车云通信、算法融合、电气系统的协同开发。在此过程中,上汽通过跨行革命,借鉴同行经验,一方面继续深化与大众等合资伙伴的合作;另一方面则与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Momenta、OPPO、火山引擎等头部企业的合作,借助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互补,打造拥有全新体验的产品。

其中上汽与华为共同打造的全新品牌 "SAIC 尚界 ",通过项目联合开发,在探索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路径的同时,也将成为上汽面向大众市场的又一战略重点。

依托先发优势

实现出海体系化

上汽是国内最早出海的车企之一,早在 2001 年就第一次实现乘用车产品出口。截至 2024 年底,上汽在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过 550 万辆,成为出口最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同时,上汽连续 8 年汽车出口第一、连续 3 年海外年销量超 100 万辆,欧洲发达国家销量占比达 25%。

另外,上汽已经建立了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 100 余个国家和地区。

这一成绩背后,正是上汽集团外海战略的体系化升维,不仅是从单纯的产品出海到物流、生态和本土化共同构成的整体出海战略,更是中国汽车工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资源分配的生动实践。

根据上汽在车展发布的 Glocal 战略 3.0,通过 " 全球 + 本土 " 战略,上汽将利用海外市场先发优势,不断扩大海外版图,持续输出 " 中国智造 ",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也充分展现了中国车企对全球化运营的前瞻思考。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落脚点是 MG 品牌。目前 MG 在海外 20 多个国家位列销量 TOP10,未来上汽将针对当地市场提出更具个性化的 MG 品牌主张,让 MG 成为上汽乃至中国汽车撬动全球市场的先锋品牌。

无论是 " 安吉安盛 " 滚装船、MG i-Smart 系统百万激活量,还是 MG 品牌焕新、L2 级智能辅助驾驶在海外市场的逐步落地,这些软硬件的升级,无一不是在输出中国智造的创新能力,打造中国汽车出海的护城河。

目前上汽已经建立了欧洲设计中心,正在筹建欧洲工程中心,以及探索欧洲本土化方案。在东南亚市场,深化东盟本地化合作,筹建 KD 工厂;在拉美、中东、澳新市场,围绕全面 Local 化的战略导向,不断深耕本土;在非洲市场,以埃及、摩洛哥、南非为战略支点,以点带面,区域联动。

未来 3 年,依托自身深厚的电动智能网联技术积累,上汽将打造包括 SUV、轿车、MPV、皮卡在内的 17 款全新海外车型,搭载全新 HEV 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将覆盖全球主流细分市场,固态电池等颠覆性技术也将实现落地应用。届时,上汽全球汽车品牌和本地化生态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

2025 开局良好

自主品牌战略光芒凸显

无论是面向内部还是外部,也无论是单点还是体系化,上汽的多维战略成效正在逐渐凸显。2025 年第一季度,上汽迎来开门红,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同比增长,表现可圈可点。

4 月,上汽集团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4 月份整车批售 37.7 万辆,同比增长 4.6%,其中,新能源车销量 12.8 万辆,同比猛增 71.7%,销量规模创今年新高。

总体来看,今年前四个月,上汽实现整车批售 132.1 万辆,同比增长 10.7%。其中自主品牌销量达到 85.1 万辆,同比增长 24.4%,占集团销量的比重达到 64.4%,较上年同期提升 7.1%。智己、上汽乘用车、商用车等 均实现快速增长。

海外市场也依旧稳扎稳打。今年前四个月海外销量达 30.6 万辆,继续位居行业前列。

上汽大整合下的乘用车大自主战略、商用车组合拳战略、面向更广阔市场的 Glocal 战略,以及更多不同层面的战略支点的协同共振,不仅带来了连续四个月销量攀升、进程落地的四处开花,同时树立了中国汽车主动变革、坚韧向上的范式。

用大整合打破边界,以技术创新重构价值认知,借生态融合激活生命力,上汽以改革破局、以技术立身的转型逻辑,如今已经越发清晰,接下来就该期待上汽的更多新故事了。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