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2 日上午,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回到清华母校开讲鸿蒙公开课。在公开课上,余承东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了个人经历,回顾了在清华求学的日子,并从 " 为什么要做鸿蒙 "," 鸿蒙技术底座与体验 ",以及 " 开源共建鸿蒙生态 " 等多个主题,向清华学子们介绍了鸿蒙系统的点点滴滴,让鸿蒙系统的全场景智慧体验再次闪耀顶级学府。本次公开课以 " 创新引领未来共建鸿蒙世界 " 为主题,展现了华为联合高校共建共享技术人才生态,开启行业创新发展新篇章。
借着这次的公开课,正好对鸿蒙系统的前世今生来了个系统的讲解。
" 现在的系统非常碎片化,使用起来复杂,学习成本高。统一应用生态,打破系统底层对创新的制约非常重要。" 课堂开始,余承东首先指出操作系统的碎片化困境,并介绍了鸿蒙操作系统的设计初衷:" 不同的硬件跑不同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生态有不同的系统,非常复杂。所以今天我们看看能不能用一套操作系统,实现所有的设备互联互通,这就是我们鸿蒙设计的初衷。"
从当前的时代发展潮流来看,鸿蒙操作系统的出现是顺应万物互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它的出现不仅解决了行业碎片化系统发展痛点,实现 " 一套系统,统一生态 ";并且在战略层面实现自主可控,构建自主软件生态链,保障国家技术安全,杜绝了日后再被卡脖子的风险。
而在行业层面,鸿蒙系统是一次资源整合的经典案例。技术上,鸿蒙操作系统彻底打通了操作系统与应用框架,打通了多设备、多场景,实现服务和信息的自由流转,实现了万物智联时代在系统、生态、硬件层面的统一,以全场景整合为用户带来了一致性体验。
余承东表示:" 我们并不想跟随别人做‘ me too ’的产品,我们还是希望跨越一代,按照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发展理念进行开发。"
另一方面,从国家层面来说,在开发鸿蒙系统的过程中,包括开发语言、编译器和开发工具等等都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软件生态,整个产业链可以借助鸿蒙系统不断完善整个生态,实现各个环节的自主可控,这对我们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
鸿蒙系统是业界第一个真正实现了一套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终端设备的需要,并在全场景整合达成一致性体验的操作系统。
而在全场景智能层面上,鸿蒙构建了六大基础体验:精致、互联、智能、安全、流畅、易用,全部都实现了全面升级。这是鸿蒙操作系统从内核到 UI 全都实现自主可控,才能实现的壮举。
同时,在课上,余承东表示鸿蒙操作系统的代码已超过 1.2 亿行,而且开发操作系统关键是要打通生态:" 开发一个操作系统难,但是也不至于登天那么难,但是做一个生态超难!因为生态大量应用开发,开发代码不是几十亿,是几百亿、几千亿的代码。"
根据余承东介绍,鸿蒙生态保持开源共建共享,历经底座、体验、生态三大战役,取得一系列生态成果。当前鸿蒙系统已经实现生态应用开发加速、设备规模以及开源合作项目的成就,同时展开高校合作,呼吁更多合作伙伴加入到鸿蒙开发者认证,共建技术生态。
当前鸿蒙生态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有 2 万多个鸿蒙原生应用和元服务上架,鸿蒙应用及元服务全面覆盖金融、教育、工业等 18 大垂直领域。鸿蒙生态的通用办公平台已覆盖全国 3800 万 + 企业,数千政企内部办公应用正加速上线。此外,鸿蒙生态设备数量也已突破 10 亿台,实现了新的跨越。
开发者方面,目前鸿蒙系统的开发者数量已经超过 720 万,并且华为正通过降低开发门槛(如 ArkTS 语言的易用性、分布式调试工具 DevEco Studio 等)吸引更多开发者。
现在,哪怕像飞书等头部应这样的头部应用,最快仅用一周便能完成鸿蒙系统的适配,这无疑能为推动鸿蒙生态建设提供更多便利。当前的鸿蒙操作系统正在面向全场景、全连接、全智能时代,搭建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构建千行百业的数字底座,促进万物互联产业的繁荣发展。
在最后与学子的互动交流中,余承东也分享了自己对于职业发展的看法:" 一个人干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事很重要,因为兴趣和爱好能激发无穷力量,做喜欢的事创造力和战斗力也很强。"
鸿蒙系统的出现,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自主化进程,同时也为用户带来了更丰富、安全、流畅的智能体验。这次鸿蒙校园公开课能吸引更多的同学了解鸿蒙的前世今生,埋下进入中国科技行业的种子;日后这颗种子发芽之后,必定能为关键技术层面的自主可控培养更多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