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2 日晚,小米在北京亦庄智能工厂举办 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正式推出首款中大型纯电 SUV ——小米 YU7(读音 " 御 7")。这款定位 " 豪华高性能 SUV" 的新车,以 " 御风而行 " 为设计理念,不仅延续了 SU7 的家族基因,更通过多项技术创新与越级配置,剑指特斯拉 Model Y、蔚来 ES6 等头部竞品,成为今年新能源市场最受瞩目的 " 破局者 "。
小米 YU7 的设计融合了优雅与科技,采用溜背式造型,隐藏式门把手与多风道设计将风阻系数压至 0.245Cd,媲美轿车水准。前脸 " 镂空水滴大灯 " 嵌入导流风道,尾部 U 型贯穿尾灯搭配主动扰流板,兼具辨识度与空气动力学优化。首发 " 宝石绿 " 配色采用双层色漆 + 三色罐工艺,灵感源自哥伦比亚绿宝石,光影流转间尽显豪华质感。车身尺寸方面,YU7 长宽高分别为 4999/1996/1600mm,轴距达 3000mm,后排膝部空间 73mm,储物容积 1970L,远超 Model Y 等竞品,溜背造型下仍保障实用性。
性能方面,YU7 双电机四驱版综合功率 508kW(691 马力),零百加速 3 秒级,最高时速 253km/h;单电机后驱版 CLTC 续航高达 835km,刷新同级纯电 SUV 纪录。全系支持 800V 高压平台,搭载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或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充电 5 分钟可补能 200-300km,冬季低温续航达成率 80%,彻底缓解里程焦虑。智能座舱方面,YU7 首创前挡风玻璃投影技术 " 天际屏全景显示 ",将导航、车速等信息投射至驾驶视野,减少视线转移,提升安全性。其澎湃 OS 生态无缝联动米家智能设备,支持语音控制家居、生物识别自动调节座舱环境,打造 " 人 - 车 - 家 " 闭环体验。高阶智驾系统配备激光雷达与双 Orin-X 芯片,支持高速领航辅助与城市 NOA 功能(后续 OTA 升级),本土化场景优化优于特斯拉 FSD。
市场定位上,小米 YU7 势必将延续 " 高配低价 " 策略,对标特斯拉 Model Y。其核心优势在于性能碾压(3 秒级加速、800km+ 续航远超 Model Y 长续航版的 660km)、生态壁垒(米家设备互联形成独特护城河)、设计差异化(溜背造型 + 豪华内饰,兼顾运动与家用需求)。不过,挑战亦存:北京二期工厂 7 月投产,初期交付或受限制;并且需扭转消费者对 " 手机厂商造车 " 的疑虑。
YU7 的发布标志着小米汽车从 " 单品爆款 " 向 " 产品矩阵 " 转型,其 " 长续航 + 超快充 + 智能生态 " 组合拳,或将推动行业从 " 续航竞赛 " 转向 " 补能效率 " 新赛道。若定价精准,YU7 年销量有望突破 20 万辆,成为 Model Y 最强劲的国产对手。然而,小米近期面临销量波动,4 月交付量 2.8 万辆,较 3 月的 2.9 万辆首次出现月度环比下滑,全年 35 万辆的交付目标面临挑战。YU7 的推出被寄予厚望,但其能否复刻手机领域的逆袭神话,答案将在 7 月交付后揭晓。
安全性能方面,YU7 采用铠甲笼式钢铝混合车身,全球首发 "2200MPa 小米超强钢 " 并应用于全车四门防撞梁,A 柱、B 柱使用 6 根热气胀管,与车身结构配合形成内嵌式防滚架。通过 50 项以上的被动安全性能开发测试,电池底部配备防弹涂层,车身扭转刚度超过 47000 牛米 / 度,安全防护进一步升级。
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在发布会上同步加强渠道建设。4 月份新增 34 家门店,全国门店总数达 269 家,覆盖 74 座城市;服务网络扩张至 132 个网点,覆盖 79 城。5 月计划新增 29 家门店,首次进入宜昌、芜湖、咸阳等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战略清晰。此外,小米宣布未来五年将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再投入 2000 亿元(2026-2030),彰显其在智能汽车领域长期投入的决心。
然而,小米汽车近期因 SU7 事故争议和碳纤维机盖宣传事件,品牌信任度受到冲击。YU7 能否通过透明沟通与服务体系升级重建消费者信心,将是其市场表现的关键。供应链方面,小米采用双供应商策略,宁德时代提供三元锂电池(长续航版 835km),比亚迪供应磷酸铁锂电池(基础版),双供应链保障产能安全。二期工厂预计 7 月投产,届时小米汽车整体产能将达每年 30 万辆,为 YU7 的量产提供支撑。
总体而言,小米 YU7 以颠覆性设计、性能突破与智能生态为核心竞争力,在新能源市场中开辟差异化赛道。其能否在激烈竞争中突围,取决于产能爬坡、品牌信任修复及用户体验的实际反馈。无论结果如何,YU7 的发布都将推动行业技术进步,让消费者成为这场技术革命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