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晚举行的小米 15 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正式发布小米汽车首款 SUV ——小米 YU7。
整个发布会长达 2 小时 10 分钟,留给小米 YU7 的时间有 1 小时,几乎占据整个发布会的一半,但对于一款全新车型来说,这个时间还是有些短,好在雷军还是带来不少新车猛料,这或许会决定你会成为小米 YU7 的「等等党」还是选择特斯拉 Model Y 等其他竞品。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开始。
根据此前公布的申报信息,小米 YU7 的长宽高分别为 4999/1996/1600mm,轴距为 3000mm,其轴距与小米 SU7 完全一致,但这不代表小米 YU7 就是「小米 SU7 的 SUV 版」。
官方早在今年年初就公布了小米 YU7 的官图,而在发布会期间,雷军确认了小米 YU7 的官方定位——豪华高性能 SUV,与大部分 SUV 的家用定位背道而驰。
SUV 的迎风面积更大,小米 YU7 的风阻系数必然会比小米 SU7 大,要想降低风阻系数只能在空气动力学上下功夫。按照雷军的说法,小米 YU7 全车采用 10 组贯穿风道以及 40+ 组风阻优化,包括主动进气格栅、前保气帘风道、翼子板风道等等,使得整车的风阻系数低至 0.245Cd,相比优化前的 CLTC 纯电续航提升了 59km。
不仅如此,小米 YU7 还搭载了 V6s Plus 超级电机,用上相关技术和算法之后,驱动电机的最高转速、峰值扭矩、峰值功率,相比小米 SU7 搭载的 V6s 超级电机有所提升,再加上独特的宝石绿 / 钛金属等车色、全系标配的连续阻尼可变减振器等配置,小米 YU7 的运动属性更站得住脚。
当然,小米汽车祖传的科技配置优势也延续到小米 YU7 上。
雷军表示,小米 YU7 的电子电气架构采用四合一域控制模块,将辅助驾驶域、座舱域、通讯域、整车域整合在一块,除了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之外,还能进一步优化能效,让哨兵模式的功耗降低 40%。
理论上来说,家用车市场的受众群体远大于运动车市场,但小米 SU7 的畅销表明,中国消费者并非不喜欢运动属性浓厚的产品,只要硬实力过关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不过,小米汽车首席设计师李田原说的「YU7 属于这个家族,但必须有自己的个性」,让电车通印象深刻。
值得一说的是采用了全景曲面投影技术的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这套显示系统的视觉效果与阿维塔车型相似,前挡风玻璃下方的三款 Mini LED 屏幕能够将信息直接发射到前风挡下黑区,左右两侧还可显示转向时的盲区影像,车主还能根据需求自由组合信息卡片,能够满足主驾的驾驶信息和副驾娱乐显示需求。
早在小米 SU7 的发布会,雷军就表示小米汽车会把特斯拉和保时捷当作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在介绍小米 YU7 的过程中,雷军还是把特斯拉 Model Y 以及其他豪华品牌车型拉出来进行多次对比。
比空间,小米 YU7 的前排头部空间有 100mm,后排头部空间和腿部空间分别为 77mm 和 73mm,这三个数据都要比 Model Y、保时捷 Cayenne 更突出。
在最受消费者关注的动力方面,小米 YU7 Max 版的零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 3.23s,最高时速达 253km/h,都比特斯拉 Model Y Performance 和保时捷 Macan Electric Turbo 更快,小米 YU7 Max 唯一逊色的数据只有电动机的峰值扭矩。
小米 YU7 标准版搭载 96.3kWh 的电池组,拥有 835km 的 CLTC 纯电续航里程,位列中大型纯电动 SUV 市场的第一位,而搭载 100kWh 电池组的保时捷 Macan Electric(后驱版)和搭载 111.8kWh 电池组的奔驰 EQS SUV(后驱版),CLTC 纯电续航里程都不超过 750km。
针对补能体验,5.2C 充电倍率和 800V 碳化硅高压平台,让小米 YU7 Max 可以在 12min 内从 10% 充至 80%,而特斯拉 Model Y 和保时捷 Macan Electric 则需要 20min 以上。
到了最后的综合配置对比环节,雷军只留下了特斯拉 Model Y 一位竞争对手与小米 YU7 进行对比。很显然,保时捷、宝马、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只是小米汽车用来致敬的友商,真正的竞争对手只有特斯拉。
虽然小米 YU7 在今年 7 月份才正式上市,但品牌调性来看,电车通认为小米 YU7 的起售价要比特斯拉 Model Y 后轮驱动版的 26.35 万元还要低,预计会落在 24 万元 -25 万元这一价格区间内。
这个价格区间,恰好是高端纯电动 SUV 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价位段,特斯拉 Model Y 早已被多款国产车「围剿」,但能够真正撼动其地位的纯电动国产车并不多,大多数国产品牌只是依靠混动 SUV 来抢占 Model Y 一点点蛋糕。
小米 YU7 上市之后,将与小米 SU7 将一起征战 20 万 -30 万级别的纯电动车市场,那么小米 YU7 能否复制小米 SU7 的销量辉煌呢?电车通认为很有可能。
在这个价位区间,不少国产纯电动 SUV 上市之后获得比较出色的成绩,比如极氪 7X、智界 R7 等等,但奈何品牌影响力没有那么强大,因而难以呈现强劲的后续增长态势。
做 3C 出身的小米,本身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市场认同度,小米 SU7 的成功除了自身实力不差之外,品牌的功劳也不可忽视,才能将 Model 3「赶下神坛」。
来到今时今日,小米汽车继续对标特斯拉,小米 YU7 与特斯拉 Model Y 有着足够高的重合度,至于品牌影响力,虽然不好说孰强孰弱,但小米汽车出现之后,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特斯拉的王者地位,再加上 YU7 的 SUV 形态,在以大为美的中国市场真的很吃香。
另外,「小米 YU7 将在 7 月份上市」的消息也能看出雷军对小米 YU7 的自信。
目前小米一期工厂的产能已经超负荷运行,如果贸然上市,会间接影响小米 SU7 的交付进度,甚至可能会引发负面舆论,还不如等一等在今年六月份开始投产的二期工厂。
至少在雷军看来,一个工厂的产能撑不住小米 SU7 和小米 YU7 两款车的市场需求。
小米和特斯拉的角逐战还会继续,下半年才来到这场战事最精彩的部分,到底是新王加冕还是宝刀不老,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封面图源:雷科技 / 电车通现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