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雷科技 17小时前

台北国际电脑展首日观察:AI PC 占 C 位、边缘计算要普及?

来源:雷科技 AI 硬件组 | 编辑:三明治

最近几天,对于硬件爱好者来说应该还是挺重要的。

倒也不是有啥别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全世界最大的电脑展之一—— COMPUTEX 台北电脑展正式拉开了序幕。

COMPUTEX 大会自创办以来已有 43 年历史,是亚洲最大、全球第二的 ICT 产业盛会,本届展会以 "AI Next"为主题,汇聚全球超 2000 家科技巨头与创新企业,不仅拥有着琳琅满目的参展品牌和产品,更重要的是,那些全球顶级的上游厂商、存储厂商和 PC 厂商们都会在这里公布全新一代产品。

我们雷科技自然是 ... 额 ... 没去成。

这背后当然是有很深层的原因,但除了一些林林总总的历史背景,主要还是认识的厂商们把邀请的机会用完了,哪怕只能通过 internet 的力量远程参与一番,小雷这边依然会竭尽全力带大家探索超过 11.6 万平方米的会场,观察、体验、记录下这些新鲜事物。

所以这篇文章呢,小雷就来带大家简单聊聊今年 COMPUTEX 上的这批新东西,看看有哪些是你感兴趣的,又有哪些产品是比较有意思的。

上游厂商冲 AI

此次 COMPUTEX 2025 最大的亮点,在于它聚集了近乎全部的 PC 上游科技巨头。

其中,有不少领头人或高管都在本次展会上发表了演讲,包括英伟达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高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Arm 资深副总裁暨终端产品业务部总经理 Chris Bergey、联发科首席执行官蔡力行等人均有上台贡献发言。

Arm:从云端到边缘

在 COMPUTEX 2025 上,Arm 发表了聚焦 " 从云端到边缘,共筑基于 Arm 架构的人工智能发展 " 的讲话。

在这次讲话中,Chris Bergey 主要展示了其在 AI PC、智能手机、数据中心、汽车及物联网领域的最新成果,在阐述 AI 如何重塑市场的同时,强调 Arm 如何凭借其可扩展架构、开放生态及优化软件,与伙伴共同推动 "AI 优先 " 运算。

(图源:Arm)

去年,Arm 发布了 Blackhawk(即 Cortex-X925),该产品较前代实现了两位数的 IPC 性能增长,在 Android 智能手机市场中一马当先。

在 Arm 看来,IPC 是衡量实际性能的关键指标,高 IPC 意味着更高的设备效率、更出色的每瓦性能,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对发热量实现更好的控制,才能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这也是 Arm 对 IPC 持续投入的原因。

这样的坚持,自然也会延续到代号为 Travis 的 Arm 下一代旗舰 CPU 上。

根据 Arm 透露,Travis 不但较前代实现了两位数的 IPC 性能增长,还集成了下一代 SME(可扩展矩阵扩展),搭配上代号为 Drage 的下一代 Mali GPU,有望为手机、PC 设备带来了全新的 AI 性能优势。

此外,Arm 简单吹了一下他们的成绩,目前全球 99% 的智能手机都在用 Arm 架构,同时 Arm 架构在 PC 和平板市场的需求也大幅成长;他们还介绍了如何通过 KleidiAI 等工具赋能开发者生态,打造从芯片到平台的整合方案,以定义下一代 AI 体验;

在我看来,这一切的核心信息是:凭借其无处不在的架构和强大生态,Arm 正引领并加速 AI 在各领域的全面进化。

英特尔:新显卡,新起点

刚刚换帅的英特尔,这次倒是没有参与到演讲里头。

但是英特尔 CEO 陈立武本人还是来了的,不仅发布了全新针对专业人士和开发者设计的全新图形处理器(GPU)和 AI 加速芯片产品系列,也在首日举行的英特尔晚宴中发表了讲话。

(图源:英特尔)

先说 GPU,这次英特尔带来了全新锐炫 Pro B 系列 GPU,包括英特尔锐炫 Pro B60 和英特尔锐炫 Pro B50 GPU,不仅支持多 GPU 扩展,还分别配备 24GB 和 16GB 显存,B50 峰值算力达到 170Tops,而 B60 峰值算力达到 197Tops,并针对 AEC(建筑、工程、施工)和推理工作站进行了优化。

嗯,规格方面确实不差。

作为对比,RTX 2000 Ada 的显存容量是 16GB,RTX A1000 更是只有 8GB,这里就是接近 3 倍的代际提升。

为了弥补没有 CUDA 的劣势,英特尔还在 GitHub 上发布了 AI Assistant Builder,帮助开发者创建针对英特尔平台优化的、特定用途的本地 AI 代理;还有全新的企业级英特尔 Gaudi 3 AI 加速器,现已提供 PCIe 和机架级系统部署选择。

从这些举动中,我们不难看出,AI 推理已然成为了英特尔的重点布局方向。

英伟达:" 核弹 " 级升级,还有超主流显卡

作为 AI 算力龙头,英伟达在 COMPUTEX 2025 带来了蛮多新花样。

首先是算力平台,GB300 NVL72 平台来了,采用全液冷机架,将 72 个 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 和 36 个基于 Arm 的 NVIDIA Grace CPU 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并针对测试时间扩展推理进行了优化,号称能将整体算力提高 5 倍。

然后呢,老黄还首次向第三方开放 NVLink IP 授权,允许非英伟达 CPU、ASIC 或加速器与英伟达 GPU 深度整合,吸引了联发科、Marvell 等一众芯片公司的合作支持。

淦,我拼乐高都拼不利索,老黄这拼个算力平台和玩儿一样…

(图源:英伟达)

哦对了,还有 RTX 5060。

虽然篇幅不大,但是老黄还是展示了一下新一代甜品级 GeForce RTX 5060 桌面端显卡以及 GeForce RTX 5060 笔记本,相关产品于昨天全球同步上市。

作为 RTX 50 系显卡中已知定位最低的一款,RTX 5060 搭载 GB206-250 核心,和 RTX 5060 Ti 相比只有略微不同,SM 单元从 36 组删减到 30 组,每组包含 128 个 CUDA 核心,总计 3840 个 CUDA 核心。

考虑到这玩意目前 2499 起售的价格和超越 4060ti 的表现…或许还挺值的 ?

高通:AI PC 的有生力量

在 COMPUTEX 2025 召开前夕,高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蒙也举行了一场主题演讲。

没有新品,这次主题演讲的重点还是在成果展示上,高通重点展示了自己在 AI PC、边缘 AI 计算、游戏生态和全球市场布局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战略方向,雷科技受邀观看这一场重要演讲。

安蒙强调,搭载骁龙 X 系列处理器的 Copilot+PC 已成为 AI PC 时代的核心力量。目前,已有超过 85 款基于该平台的 Windows 11 AI+PC 设计正在开发或已量产,涵盖宏碁、华硕、戴尔、惠普、联想、三星、荣耀等主流品牌。

(图源:高通)

更重要的是,高通预计 2026 年将有超过 100 款,价格覆盖至 600 美元(约合人民币 4325 元)级别的笔记本电脑搭载骁龙 X 系列处理器。这也意味着,几乎所有 Windows PC OEM 都已投入到基于高通平台的 AI PC 赛道之中。

与此同时,高通还正式确认将重返服务器 CPU 市场,将开发设计用于与 Nvidia AI 芯片连接的定制数据中心 CPU。

阿蒙表示," 通过将我们的定制处理器连接到 Nvidia 的机架级架构的能力,我们正在推进共同愿景,为数据中心带来高性能、能效优化的计算。"

在我看来,安蒙此次演讲不仅是对高通技术路线和生态布局的集中展示,也是一场面向行业的宣言:从终端设备到数据中心,从消费场景到企业市场,高通正试图用一套横跨边缘与云端的 AI 计算体系重构其角色认知。

笔记本新品涌现

在上游技术的推动下,包括华硕、宏碁、惠普、七彩虹等耳熟能详的 PC 厂商,都在各自展位带来了多款笔记本新品,可以说,每一家厂商都希望成为首日的焦点。

比如华硕这次,就在展前一口气带来了两碗猛料。

先是发布了搭载 RTX 5060 显卡的 2025 款天选 Air 笔记本,最高可选 AMD 锐龙 AI 7 H 350 处理器,32GB RAM+1TB SSD,14 英寸 2.5K165Hz 屏幕,机身重量继续维持在 1.46kg,依然是市面上最轻薄的高性能全能本。

(图源:华硕)

就是价格这块,估摸着不会便宜。

对了,华硕也没忘传统游戏党,发布了全新的天选 6 系列游戏本,配备了 16 英寸 2.5K 165Hz 屏幕,入门可选 AMD 锐龙 AI 7 H 260 处理器 +RTX 5060 显卡的配置,首发到手价仅 5999 元,算是个蛮有性价比的选择。

以往主打傻大黑粗的七彩虹,在 COMPUTEX 2025 也宣布进军轻薄全能本市场,首先登场的,便是iGame M15/M16 Origo两款轻薄游戏全能本。

其中,iGame M15 Origo配备了 15.3 英寸 IPS 显示屏,还具有 2.5K 分辨率和 300Hz 刷新率,亮度高达 500 尼特,整机重量则是中规中矩的 2.08kg,配置为 Intel Ultra 9 285H 或 Ultra 7 255H 芯片,搭配上 RTX 5070 或 RTX 5060 GPU。

别的先不说,这个古铜色我挺喜欢的。

(图源:七彩虹)

至于iGame M16 Origo,该机用上了一块 16 英寸 OLED 显示屏,具有 2.5K 分辨率和 300Hz 刷新率,亮度高达 600 尼特,厚度仅为 19.9 毫米,重量为 2.28 公斤,配置为酷睿 i9-14900HX 或 i7-14650HX,搭配上 RTX 5070 或 RTX 5060 GPU。

宏碁虽然现在存在感不高,但也算是 PC 行业的主流厂商之一。

他们在首日发布了Predator Triton 14 AI 超便携游戏本,搭载英特尔酷睿 Ultra 9 处理器和 RTX 5070 GPU,32GB LPDDR5X-8533 内存 +2TB PCIe Gen 4 存储,配备 OLED WQXGA+ 显示屏及石墨烯散热系统,整机仅重 1.6kg。

(图源:宏碁)

当然了,这样的产品,价格肯定不低。

官方宣布 2999 欧元 /3361 美元的海外定价折合人民币已经来到了 24000 元,预计今年 7 月正式上市。

最后是惠普,他们这次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游戏本上,而是选择展示了两款新的经济型 Windows on Arm 笔记本电脑。

两款产品分别为惠普 OmniBook 5 14 和 OmniBook 5 16,其中,OmniBook 5 16 配备 16 英寸 FHD+(1920x1200)OLED 面板,响应时间 0.2 毫秒,覆盖 95%DCI-P3 色域;OmniBook 5 14 则采用更紧凑的 14 英寸机身,规格与前者相同,均采用支持 65W 快充的 59Wh 锂离子电池。

(图源:惠普)

两款产品均配置骁龙 X Plus X1P-42-100 或骁龙 X1-26-100 处理器,前者最高主频可达 3.4GHz,后者则限制在 2.9GHz,内存和存储配置包括 32/16GB DDR5-8448 内存和 1TB/512GB/256GB PCIe Gen4 固态硬盘,OmniBook 5 14 起售价 799 美元,OmniBook 5 16 起售价 849 美元,预计在同一时间开售。

存储厂商较高低

在本次展会上,存储厂商们同样多有亮相。

国产厂商江波龙(Longsys)以 " 综合创新,存储遇见 AI" 为主题,携旗下行业类存储及全球领先的消费类品牌 Lexar 雷克沙亮相展会,展示在 AI 时代的创新成果。

(图源:江波龙)

围绕 AI PC、AI 服务器等应用场景,江波龙推出了8TB XP2350 QLC NAND PCIe SSD,这款产品因其高密度和读性能,适合频繁更新但不需高频重写的 AI 数据集,既能满足数据存储需求,又能降低能耗、减少成本,在读密集场景中具备优势,可谓是 AI 时代的 " 存储利器 "。

再看看消费线,全新的雷克沙高性能旗舰级 PCIe Gen5 SSD ——NM1090 PRO在现场倍受关注,这款产品读取速度高达 14000MB/s,写入速度高达 13000MB/s,是 Gen4 SSD 的 2 倍,4K 随机读取速度则高达 2100K IOPS,还支持 DirectStorage 技术,为高端游戏玩家和专业视觉工作者提供卓越的游戏性能和工作效率。

再看看其他厂商,美光英睿达在展会上发布了新一代 PCIe 5.0 固态硬盘T710

(图源:美光)

相较于同样采用 Gen 5 同样的产品,美光 T710 在顺序读取、写入速度上都有一定优势,连续读取速度最高可达 14.9GB/s,随机读取速度则略逊一筹,在 1800K IOPS 左右,无散热片版预计在 6 月 1 日上市。

总结

以上,就是今年台北电脑展首日能看到的一些值得关注的消息了。

在我看来,作为 AI 技术落地的风向标,今年台北电脑展上处处都是 AI 技术的痕迹,从 AI PC 到边缘计算,从生成式 AI 到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科技巨头们正通过硬件、软件与生态的深度融合,定义下一个十年的技术范式。

对于普通 PC 消费者而言,这些内容的关注度就比较一般了,毕竟大部分人也搞不懂什么叫边缘计算、加速推理,而且咱们这个产品的名字啊,属实是有点太难记了,搞得挺多人都云里雾里的。

反正不管你叫什么 AI,只要能让消费者的 PC 体验更好,你想叫啥我们都没意见 ...

不出意外的话,台北电脑展上亮相的新款笔记本电脑基本都会在上半年发布,过段时间打算买电脑的读者们也可以等等看。

至于小雷这边,只能说我家里的电脑已经够多啦!

5 月 20 日 -5 月 23 日,25 年台北国际电脑展在中国 · 台北举办。

作为全球领先的 AIoT 和新创产业大展,今年主题为 AI Next。

欢迎与雷科技一起关注台北电脑展上的 AI PC、AI 芯片、AI 硬件,一起感受扑面而来的 AI 狂潮。

小雷建了几个粉丝群,欢迎扫码加入!

大家伙一块聊聊天,分享玩机技巧~

End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