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钛媒体 37分钟前

上海银行,为“走钢丝”付出代价

文 | 源媒汇,作者 | 童画,编辑 | 苏淮

随着上市城商行 2024 年年报悉数披露,一幅 " 冰火两重天 " 的行业图景清晰浮现。行业整体面临的息差压力仍在加剧,净息差已降至 1.43% 的历史低位。

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利率市场化双重压力下,城商行阵营正经历 " 阵痛 " ——头部银行凭借战略定力构筑护城河,尾部银行则陷入增长困境。这种分化格局,为观察中国城商行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

" 现在的银行与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上海银行近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顾建忠履新上海银行党委书记之后首次公开亮相,他从 " 道 " 与 " 术 " 的层面,分享了自己对上海银行如何进一步深化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在上海陆家嘴鳞次栉比的金融大厦群中,上海银行的标识分外醒目。从 1995 年由多家城市信用合作社整合组建,到如今扎根上海、成长为资产规模超 3 万亿的上市银行,上海银行承载着沪上金融崛起的历史印记。

已经过去的 2024 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529.86 亿元,同比增长 4.79%;归母净利润 235.6 亿元,同比增长 4.5%。然而,褪去华丽的财报外衣,这家万亿城商行正面临着资产规模被同行赶超、利息净收入连续下降、信用卡业务失速、个人贷款减少等诸多问题。

01 总资产降至城商行第四

天眼查显示,上海银行成立于 1996 年 1 月 30 日,注册资本 1420652.87 万元,法定代表人金煜。

截图来源于天眼查

成立之后,上海银行始终坚守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的特色定位。围绕这一定位,构建了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实现了持续的业绩增长。

2016 年 11 月 16 日,上海银行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当年,上海银行的资产总额约为 1.76 万亿元,位列上市城商行第二名,这个记录一直保持到 2021 年。但是 2022 年末,江苏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 2.98 万亿元,超越了 2.88 万亿元的上海银行,升至上市城商行第二名。

在保持了 " 探花 " 的位置 3 年后,2025 年第一季度,上海银行的资产总额达到 3.27 万亿元,较 2024 年末的 3.23 万亿元略有增长,但是被宁波银行 3.40 万亿元的资产规模超越,跌出上市城商行前三甲。

这是自 2022 年被江苏银行超越之后,上海银行再度被竞争对手赶超。

按照资产总额排位的话,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在上市城商行里面已经降至第四位,排在其前面的是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这个位置,与上海银行曾经的头部城商行地位极不匹配。

从资产质量方面看,上海银行整体还是不错的。2024 年末,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实现 " 双降 ",不良贷款余额为 165.8 亿元,较 2023 年同期略有减少;不良贷款比例为 1.18%,2023 年同期为 1.21%;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为 269.81%,2023 年同期为 272.66%。

在市场竞争中,面对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商行的强劲发展,上海银行急需进一步突出自身特色,提升综合竞争力。

02 营收增长过于依赖投资

需要指出的是,上海银行资产总额的下降并非偶然,而是过去几年积累的结果。上海银行似乎更愿意采取信贷与金融投资并重的策略,这看似分散风险,但也导致资源分散。

Wind 数据显示,2022-2024 年,上海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为 380 亿元、351.64 亿元、324.86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 6.03%、7.46%、7.62%,降幅速度在加快,一直拖累营收。

截图来源于 Wind

上海银行 2024 年能够实现营收增长的原因,是其非息收入达到 204.99 亿元。

在上海银行的非息收入中,2022-2024 年,"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 分别为 64.93 亿元、49.15 亿元、39.59 亿元,分别同比下降 28.23%、24.30%、19.46%。这一业务板块已连续三年下滑,反映出上海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和应对市场变化方面,需要进一步反思与探索。

在两大传统业务板块下滑的情况下,其他非利息收入成为营收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也就是上海银行的投资业务。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降,能够推升非息收入增长,从而推动营收增长的原因是,上海银行 2024 年投资净收益达到 131.66 亿元,而 2023 年这一数据仅为 67.72 亿元。

好消息是,2025 年一季度,上海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 4.65%,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 2.60%。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上海银行 " 利息净收入的增速超过资产增速,表明净息差同比平稳。非息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增加 "。

投资收益的增长,显示出上海银行在投资交易领域的积极布局,以及较好的市场把握能力。但是,如果一家商业银行需要依靠投资来提升业绩,那么其显然是在 " 走钢丝 ",毕竟利息净收入才是商业银行业务的基石。

03 信用卡业务持续萎缩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信用卡业务,如今却成为上海银行的一大痛点。

Wind 数据显示,2022-2024 年,上海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余额分别为 398.29 亿元、378.96 亿元、322.67 亿元。连续两年,信用卡业务数据呈下滑态势。

尽管上海银行一度推出不少联名信用卡,试图吸引年轻客群,但市场反响平平。

与一些信用卡业务领先的商业银行相比,上海银行在客户活跃度、消费场景拓展、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线上营销活动缺乏新意,线下合作商圈覆盖不足,导致用户粘性低,新增客户数量难以支撑业务增长。

信用卡业务萎缩,只是上海银行个人贷款减少的一个缩影。2024 年末,上海银行的个人贷款约为 4139.25 亿元,较 2023 年末的 4267.13 亿元减少约 127.88 亿元。

个人贷款的减少是全方位的,并非仅仅是信用卡业务。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分别为 1597.97 亿元、1054.74 亿元、1163.87 亿元,分别较 2023 年末减少 7.84 亿元、31.82 亿元、31.93 亿元。

对于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构建差异化特色至关重要,这也是上海银行面临的又一挑战。上海银行曾经有自己的特色,但在发展过程中,部分特色优势有所弱化。

未来上海银行如何提升信用卡业务、提高个人贷款业务?5 月 20 日,源媒汇致函上海银行,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当然,面对困境,上海银行并非毫无应对之策。

顾建忠的回归,或许能为上海银行的战略调整带来转机。顾有着丰富的银行从业经验,有望带领上海银行在业务战略上进行调整和优化,例如重新平衡信贷与金融投资的比重,加大对信贷业务的投入,提升净息差水平;在决策执行层面,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确保战略能够高效落地。

在近日履新后首次公开亮相时,顾建忠表示,2025 年是上海银行本轮三年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将重点优化发展结构、加强人才培养、完善基础管理体系三大方向,致力于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但挑战依然巨大。在竞争白热化的金融市场,上海银行能否突出重围,重新找回增长动力;如何重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差异化特色,吸引客户和资金,这些,都是摆在上海银行面前的问题。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