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autocarweekly 13小时前

看起来,魏建军已经想明白了

文|乔伊

当魏牌提出 " 为用户而改变 " 这句话的时候,其杀伤力至少在发布会结束前,并没有多大。

道理很简单,在如今这个时代,几乎所有造车的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话在任何场合说都肯定没毛病,但用户买不买单,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当昨天魏牌在上海的交付中心举办 " 为用户而改变——魏牌特别活动日 " 的时候,第一个让人想要知道的是,魏牌的改变,究竟要怎么变?

事实上,在魏牌的特别活动日里,产品与技术还是有更新的。比如,魏牌焕新上市的蓝山,以及属于长城整个集团的,下一代 " 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 "。

通常情况下,厂商肯定将这两个内容作为一场发布会的核心。但在魏牌的品牌特别活动日中,这两件事的权重却都没有盖过用户服务体系。

这对于魏牌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追根溯源,魏牌的诞生,首先就带有非常浓烈的魏建军个人烙印。因此,埋头造好车,把品牌运营下去,真正创造出一个属于中国的百年汽车品牌,才是这个品牌创立初期的核心目标。

这在过去的中国汽车市场传播语境中,甚至在过去一百来年的汽车制造逻辑中,都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当一大批新汽车品牌出现之后,用户在整个汽车工业制造领域中的主导作用被无限放大了。

于是,好产品是决定购买的一个组成要素,但给不给得到情绪价值,老板有没有人格魅力,就越来越成了决定购车权重更大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原本只是搞产品、搞技术的魏建军,现在要出来做意见领袖,以及骑摩托车拍广告片的原因。因为,指点江山很重要,身段柔软更重要,这些软硬兼备的要素,让一个企业的领导者,真真实实地变得更为多面、更为立体,与普通消费者的距离变得更短。

但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在于,人们通过这样的领导人下场传播,认知到了魏建军,也认知到了长城,更认知到了魏牌。但仅仅只是认知远远不够,它更应该能够在提供硬核产品力之余,同样能够提供充沛的情绪价值。

这就是魏牌最核心的转变要素。而魏牌选择的道路是:用户定义魏牌形象,渠道、产品焕新升级。

围绕用户的改变

从表面上看,魏牌的这场改变,有一个很大的点,在于营销渠道调整,在于品牌亲自下场,搞出了一整套完整的直营体系。

从去年开始到今天的 10 个月时间内,包括昨天在做发布会的这家用户交付中心在内,魏牌已经建成了覆盖 110 座城市,数量达到 430 家的门店。这个建店速度,真正体现了品牌在营销层面上的转变。

但如果只是营销层面上的转变和营销模式的调整,似乎还不能完整概括魏牌的这次变化。

按照魏牌的规划,这种直营模式的出现,卖车只是其核心功能的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魏牌希望通过这种布局,真实地打通与消费者的链接链路。

因此,我们会看到魏牌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数字化触点收集反馈,并针对用户西部自驾游需求,打造西部服务保障线,在青藏线、川藏线、青甘环线上,建立了 30 个护航驿站,每 200 公里一个救援点,最远的网点不超过 350 公里。

线上、线下的联动,其实解决的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在提供硬核产品力之余,同样提供情绪价值的问题。

因此在著名旅游线路上的造站,首先是针对产品核心功能,与选购用户的出行、旅游方式的预判,更重要的是体现出魏牌的整体打造逻辑。未来,厂家与魏牌用户的链接,绝不只是在销售终了之后就完结,而是需要在使用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关联与互动。

这也就是魏牌的 CEO 冯复之在发布会上所说的," 用户是魏牌存在的理由,我们所有的改变,都要围绕用户需求而进行。我们相信,不是我们在创造产品,而是用户在定义魏牌的模样。"

当然,这样的宣示,也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品牌运营的理念或者口号,而是真实地在产品的制造与销售过程中深度应用。

比如,魏牌会根据对于用户需求的洞察,推出多项针对性解决方案:提供晨光白、薄暮青、暮夜黑等个性化车身配色;打造抗菌率 99.9% 的儿童优先绿色座舱;搭载国标 3 倍安全标准的电池;全系标配全工况效率最优的 Hi4 性能版。

再比如,魏建军对于最早支持魏牌,购买 VV7 的首任车主,在品牌 8 周年之际,推出了 " 置换全新蓝山,补贴 8 万 " 的独享金融政策。

从用户运营中心网点,到产品打造思路,再到购车金融政策,多维度、立体的变化,使得围绕用户的变化这个产品点,也变得丰富与立体了起来。

当然,造了 35 年车、累计卖出超过 1800 万辆的魏建军,依然十分清楚,营销看起来在今天是一个核心竞争力,但想要让产品持续焕发生命力,依然得靠技术,

全新技术平台,助你看见未来

前一段时间,长城一个核心的舆论关注点在于,宣布自己永远不会造增程。

毫无疑问,这和魏建军有坚持、不妥协的人设保持了一致。不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对于技术路线、技术深度的钻研,是能够独创技术路线、实现深度技术的核心要素。

这也就是在昨天,我们能看到长城发布 " 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 " 的原因。而对于魏牌、或者长城而言,这套超级平台的出现,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未来的自身技术路线确定的问题。

依托这套平台,长城可以实现 5 种动力形式产品的制造,同时实现 800V 混联架构;在混动车使用的电池类型上,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km 的混动 6C 电池可以搭载,可以实现更远续航 400km 的超大混动电池组同样可以搭载;甚至在这款车上实现整车智能体与融合视觉、语言、动作能力的 VLA 大模型。

简单来说,在补能体系上,混动体系上,以及智能体系上,未来的长城产品都将基于这套整合完备的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来实现制造。

此时,我们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前一段时间长城要宣称不造增程的原因。

因为体量足够大、技术实力足够强,也有足够销量与利润保障的长城,有足够的底气与能力,跳过中间路线,直接通向更为明确的新能源路线的前方。

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依托这套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可以实现的是,除了增程以外的任何类型系能源车,都可以在长城技术体系下买到。

所以,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长城要花如此大的力气打造魏建军的行业领军者人设,为什么要投入如此大的成本来实现与用户的全触电接触,不难得出结论,其所想要实现的,就是当用户想要选择长城的时候,长城丰富的技术实力呈现,能够给到他们所有想要购买的新能源品类产品(增程除外),最终实现营销、情绪价值提供、以及技术产品提供的完美闭环。

现在,我们再来看 " 为用户改变 " 的这个发布会主旨,可能可以更为深入的理解,长城为何而变、怎样改变、未来还会如何变的问题。

当然,长城亮出了自己的牌,现在轮到消费者出牌了,有没有效,能不能被这套完整的商业逻辑打动,能否体现在销量报表上,这就是下个阶段我们会十分有兴趣关注的点了。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