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犍陀罗守护人
制图 | 凯尔希 校对 | 邵学成 编辑 | 哈哈
巴基斯坦时间 2025 年 5 月 7 日凌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超视距空战,在印巴交界地区展开。
同一时期,中国南方航空的一架波音 787-9,在这片交战空域飘过。
根据后来披露的战线报告分析,这架波音 787-9 飞越交战区时,印巴双方已经在这片区域处于战时状态,双方的战机已经发动,随后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各种事件。
点击图片可查看从巴基斯坦惊险回国的详情▼
而这架波音 787-9 所执飞的 CZ8070 航班,也成为了此次空战前,巴基斯坦最后一班离港的国际航班。就在当时,长期关注南亚文博事业发展的地球知识局团队,就有三名成员在本次航班上,他们也是在落地广州之后,才得知了这场 " 世纪空战 "。
时至今日,CZ8070 航班依然没有恢复执飞。
这就是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突发性以及负面作用的延续性,谁也不能保证身边永远不会有战争。
就在这场 " 世纪空战 " 结束后的第 11 天,正值 2025 年国际博物馆日。巴基斯坦的一些孩子们,进行了一场以 " 犍陀罗精神的和平传承 " 为主题的文化盛典,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大使馆对本次活动致贺,地球知识局团队也深入参与了其中。
▼
犍陀罗,自古以来就是古代欧亚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各种宗教、文明、艺术在此融合、碰撞、交流互补。
犍陀罗艺术的存在证明了:宗教的包容性、艺术的创新性与竞技的公平性,本质上是人类对 " 美 " 与 " 善 " 的共同追求。这些历史遗产不仅塑造了东亚佛教艺术范式,更为当代跨文明对话提供了 " 和而不同 " 的经典范例。
▼
中央的 "LOVE M" 符号,如同破茧的蝴蝶。其中的 "M",既是博物馆(Museum)的缩写,亦是对斯瓦特人马拉拉(Malala)的致敬。
在这个技术狂飙的时代,白沙瓦和斯瓦特的博物馆人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文化的力量——孩子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志愿者背后付出滴落的汗水,塔赫提 · 巴依遗址山上 " 露天教室 " 传来的读书声,正共同谱写着文明传承的新乐章。
最近几年来,许多重大的中国和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跨国文化交流活动,都离不开一个团队,这就是 " 犍陀罗守护人 "。
他们是一支国际青年志愿者团队,以保护亚洲文化遗产为己任,成员来自全球五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地球知识局团队也有幸参与其中。
具体工作复杂繁多:对考古遗址和博物馆文物进行持续调查整理,完善档数字化档案保存;协助当地学者完成博物馆教育和遗产社区建设,建设起最基础柔软的保护屏障;定期考察文明路线,并出版相关调查研究成果。
横屏 -
目前巴米扬守护人和犍陀罗守护人的志愿者项目分布情况▼
▼
这其中," 犍陀罗守护人 " 项目发起人之一的邵学成博士,可是该项目的 " 活跃人物 ",他一直和地球知识局团队保持着密切联系。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叙利亚丝绸之路考古美术、考古学史和文化交流史,以及丝绸之路和东亚考古学的学术史梳理研究。之前提到的中国犍陀罗巡展,他便是该展览团队的策展协助成员之一(策展人:罗文华和故宫团队)。
右为邵学成博士▼
邵博士在野外考察时,经常佩戴着地球知识局的标识▼
在卡尔加大佛的简介处
意外看到了 " 犍陀罗守护人 " 的身影(图:杔格)▼
一批又一批来自哈佛、牛津、剑桥、哥大、北大、复旦等高校的师生,甚至是中国中学生志愿者从这里成长,满怀热情,将文明的种子播洒向更远的远方;一群又一群身怀理想抱负的中国志愿者奔赴在这里,在志愿服务中重新寻找人生方向,继续在各自道路上快乐前行。
【今日福利】
球局发放限量款特殊福利啦!~截止 6 月 6 日 12:00,球局将随机挑选留言区的 5 位读者,每人赠送一份" 犍陀罗守护人 × 地球知识局 "联名纪念版周边产品。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地球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