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财联社-深度 11分钟前

事关并购重组!资本市场又一重磅新规落地;歼 -10CE 首次实战大放异彩

宏观新闻

1、北京市委书记尹力 5 月 16 日上午围绕 " 服务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推动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 " 调查研究,并召开金融工作座谈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指出,将持续推动强大的中央银行与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互促共进,支持完善首都金融功能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指出,支持金融政策先行先试,完善首都金融服务体系。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加快推进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打造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新高地。

2、外交部发言人林剑 5 月 16 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据报道,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发布公告,视使用华为昇腾芯片为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行为。林剑指出,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和 " 长臂管辖 ",无端对中国芯片产品和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严重违反市场规则,严重扰乱全球产供链稳定,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中方对此坚决反对,绝不接受。

3、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124110 元,比上年增加 3412 元,名义增长 2.8%,按可比口径增长 2.6%。2024 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69476 元,比上年增加 1136 元,名义增长 1.7%,按可比口径增长 4.0%。

4、美国财政部当地时间 5 月 16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 3 月,美债前三大海外债主中,日本、英国增持美国国债,中国减持。中国由美国第二大债主变为第三大债主,英国变为第二大债主。中国 3 月减持 189 亿美元美国国债至 7654 亿美元,为今年首次减持。

5、近日,我国外销型战机歼 -10CE 首次取得了实战战果,在空战中一举击落多架战机,自己无一损失,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军事爱好者的高度关注。歼 -10CE 是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全天候、单发单座多用途战斗机 。

行业新闻

1、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指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实行统一编制、统一标准、统一购置经费、统一采购配备管理。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

2、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鼓励私募基金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私募基金投资期限与重组取得股份的锁定期实施 " 反向挂钩 ",明确私募基金投资期限满 48 个月的,第三方交易中的锁定期限由 12 个月缩短为 6 个月,重组上市中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关联人以外的股东的锁定期限由 24 个月缩短为 12 个月。

3、中国房地产报文章指出,从市场情况看,现房销售在商品住宅销售中的占比从 2020 年的 12.7% 上升到 2024 年的 30.8%,5 年提升 18.1 个百分点,推进速度可见一斑。但是从目前房地产市场形势看,全面推行现房销售时机并不成熟。

4、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上," 九天 " 察打一体无人机首次亮相就备受关注,预计今年 6 月底完成首飞任务。" 九天 " 无人机的另一大亮点是在机腹内集成了神秘的 " 异构蜂巢任务舱 "。这个任务舱可容纳上百枚巡飞弹或小型无人机,所以 " 九天 " 无人机也有 " 空中无人机航母 " 之称。

5、北京天坛医院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 5 月 17 日成立。该病房由天坛医院联合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共建,是我国首个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临床的病房。未来,该病房将开展科研及临床试验,为偏瘫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创新治疗。

6、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批复同意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参与第三批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国寿资产已携手相关机构连续发起设立了三期鸿鹄基金。截至 2025 年 3 月初,鸿鹄基金一期已成功投资落地 500 亿元。2025 年 3 月 5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复鸿鹄基金二期,计划近期投资入市,主要聚焦大市值、流动性好和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

7、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由于美国政府限制 Hopper 架构的 H20 芯片出口至中国,公司正重新审视中国市场战略,但未来不会再推出 Hopper 系列芯片。据报道,黄仁勋 17 日受访时说,针对中国市场,英伟达在 H20 芯片后不会再推出 Hopper 系列产品。

8、国家版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四部门近日联合启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 " 剑网 2025" 专项行动。本次专项行动于 5 月至 11 月开展,将以视听作品版权整治、动漫及游戏领域版权整治、计算机软件版权整治、网络存储 + 传播领域的版权整治、网络销售版权整治、流媒体智能终端版权整治等为重点。

公司新闻

1、贵州茅台公告,截至目前已累计回购股份 264.21 万股,支付总金额 40.5 亿元。

2、宁德时代公布 H 股发售价,厘定为每股 H 股 263.00 港元,预期 H 股将于 5 月 20 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公司公告,子公司拟不高于 2.25 亿美元参投产业投资基金。

3、比亚迪将加入香港恒生科技指数。

4、泰凌微公告,国家大基金持股比例降至 6.95%。

5、紫天科技公告,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闻泰科技公告,拟 43.89 亿元向立讯精密及立讯通讯出售资产,专注于半导体业务发展。

7、隧道股份公告,控股股东拟 2.5 亿元 -5 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8、卓胜微公告,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合计减持公司不超 1% 股份。

9、*ST 名家公告,股票被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并继续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今起停牌一天。

10、光洋股份公告,正在筹划购买银球科技 100% 股权等事项,股票今起停牌。

11、通富微电公告,股东产业基金拟减持不超 2.5% 公司股份。

12、电投能源公告,筹划购买白音华煤电股权事项,股票今起复牌。

13、ST 升达公告,股票撤销其他风险警示,今起停牌一天。

14、金力泰公告,董事会不同意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15、群兴玩具公告,孙公司与腾讯签订 1.13 亿元算力服务协议。

环球市场

1、美股三大指数上周五集体收涨,道指涨 0.78%,上周累涨 3.41%;标普 500 指数涨 0.7%,上周累涨 5.27%;纳指涨 0.52%,上周累涨 7.15%。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特斯拉涨超 2%,奈飞、谷歌涨超 1%,微软、英伟达、亚马逊、英特尔小幅上涨;苹果、Meta 小幅下跌。

2、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 16 日宣布,由于美国政府债务和利率支付比例增加,该机构决定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 AAA 下调至 AA1,同时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从 " 负面 " 调整为 " 稳定 "。穆迪称,到 2035 年美国联邦债务负担将升至 GDP 的 134%;预计到 2035 年美国联邦政府赤字将达到 GDP 的 9%;随着经济因应关税而做出调整,GDP 增长可能会放缓。

3、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杰罗姆 · 鲍威尔当地时间 16 日向员工发送的一份备忘录显示,美联储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裁减约 10% 的员工。这一举措旨在与总统特朗普精简联邦政府的整体政策保持一致。

投资机会参考

1、全球首款该细分疗法问世,机构称该细分领域是生物技术领域较为前沿方向之一

药明康德官微发文称,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刊登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首次有研究团队在短短六个月内开发出了一种个体化 CRISPR 基因编辑疗法,并成功应用于一名患有罕见遗传病的婴儿患者。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首次真正实现了为单个病患量身定制的基因编辑治疗。

银河证券认为,基因编辑是生物技术领域较为前沿的方向之一。基因编辑治疗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的优势,有望实现 " 一次给药、终身起效 " 的持久效果。由于基因编辑改写了人体最深处的 " 代码 ",因此基因编辑带来的改变可以持续影响未来人体的基因表达,达到根治的效果。市场规模方面,据 Statista 统计,预计至 2030 年全球基因编辑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 360.61 亿美元。

2、小米自研手机芯片即将发布!AI 行业迅猛发展逐步打开该类芯片市场天花板

据报道,雷军在微博发文表示,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手机 SoC 芯片,名字叫玄戒 O1,即将在 5 月下旬发布。

中原证券指出,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AI 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特别是以 DeepSeek 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开源化,DeepSeek 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大模型训练及推理极高性价比,为端侧 AI 应用发展带来颠覆性变革,随着端侧 AI 开发门槛显著降低,端侧 AIoT 迎来快速发展期。AI 耳机、AI 眼镜等产品出货量处于快速增长中,端侧 AI 推动 AIoT 加速发展,并有望助力 SoC 厂商持续高速成长,建议关注 SoC 厂商投资机会。

3、该市首批无人物流配送车正式投用,有企业实现无人配送后成本可最高降低 20 倍

近日,在永嘉县交通运输局,温州九德识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收到了《永嘉县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与应用通知书》,拿到 " 智能网联车 " 上路号牌。这意味着我市首张 " 智能网联车 " 示范应用牌照在永嘉落地,首批无人物流配送车正式投用。

根据招商证券测算,如果以全国快递物流网点数量为基础,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大约为 4680 亿元;如果以全国小区数量为基础,无人配送车的市场空间大约在 5460 亿元到 7280 亿元之间,市场空间巨大。天风证券研报表示,Uber 依靠 Nuro 实现无人配送,成本降低约 6-20 倍。据其测算,无人配送大规模应用可为美团节约百亿量级的骑手成本。

4、这类产品被视为未来科技和医疗健康融合的重点突破口

机构指出,人形机器人在康养领域的市场潜力正逐步释放,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加剧,养老机器人已被视为未来科技和医疗健康融合的重点突破口。

随着 AI 迅速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逐步融入人类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在采摘茶叶、巡检执勤、养老等领域逐步开启人机协作新方式。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到 2050 年全球 60 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 21 亿,人口老龄化持续提升,康养保健需求随之增长。老人运动能力受限,日常起居不便,养老机器人可陪伴、照顾老人,改善生活质量,面临广阔发展机遇。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