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汽车像素 14小时前

2025 年了,激光雷达还重要吗?

作者 |张霁欣

编辑 |冒诗阳

汽车像素 ( ID:autopix ) 原创

理想最近发布的 2025 款 L6789 四款车型,全系标配了激光雷达,其中 Pro 版本的是加装。上一个针对激光雷达做大改动的是小鹏,方向却是相反的。两个月前发布的新款 G6 和 G9 ,取消了全部的激光雷达。

这就让我好奇, 2025 年了,激光雷达这个感知硬件,到底是重要,还是不重要?

要弄清楚这件事,核心在于搞清楚,激光雷达现在究竟承担着什么作用。

理想目前的辅助驾驶系统,是端到端 +VLM 方案。其中端到端大模型,在预训练阶段,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带有语义信息的纯视觉数据,而且车端回传的训练数据,也基本都是摄像头数据。所以激光雷达提供的点云信息,系统是没法理解的,基本没用。那这套系统的另一部分, VLM-- 也就是视觉语言模型,就更用不上激光雷达了。

现在用不上,那未来呢?

理想在今年下半年要推送的 VLA 方案,可以简单理解成,把端到端和 VLM 两个模块合而为一了,同样的,还是依赖摄像头的视觉信息为主。

不光是理想不需要,理论上,只要是由大模型为主驱动的端到端方案,激光雷达已经不是必需品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小鹏干脆在两款新车上,去掉了这件昂贵的传感器。

按这么说,现在的激光雷达就是个 " 心情件 "?什么用都没有吗?那理想为什么还要在新的 Pro 版本上,把激光雷达请回来呢?

我们之前说的端到端、VLM、VLA,都是依赖于 AI 大模型的辅助驾驶方案,但在辅助驾驶的古早时期,也就是人工智能被引进之前,大家都在做规则算法,就是靠工程师一行一行的,把驾驶规则写成代码。

那时候,激光雷达是很重要的感知硬件。因为在规则驱动时,辅助驾驶是以,达到什么条件 - 输出什么动作的逻辑,来做出驾驶决策的,所以需要精准的环境参数,作为触发条件。

像是在收费站前,激光雷达要扫描车道宽度、定位车辆位置、识别桩桶分布,这种确定性感知数据的输入,能让规则算法的通过率更高。

到现在,大部分车企的辅助驾驶系统,已经由大模型做主导了,但还有一类场景,逃不掉规则算法的辅助,那就是大家经常听到的,AEB。

通常来说,90% 的车企都是通过 " 白名单 " 的方式开发 AEB,可以理解为就是规则算法,系统会通过感知到的数据,计算自身与前车的相对距离、速度差,来判断是否有碰撞的风险。所以激光雷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的高精度测距、速度计算能力,都是提升 AEB 生效速度的关键。

虽然理想采用的是,通用障碍物检测,但对于激光雷达数据的依赖,都是一样的。

AEB 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个独立的系统,但近些年像是理想、华为,都把 AEB 融合进了辅助驾驶系统里,这就导致有高阶辅助驾驶的车型,AEB 的表现,往往会比普通版更好。

小米 SU7 的事故后,车辆的主动安全功能被更加重视,甚至成为了买车时候的敏感问题。一些消费者觉得,我可以不要高阶辅助驾驶,但安全保障得够。以理想为例,过去因为没有激光雷达,理想 AD Pro 和 AD MAX 的主动安全能力,还是有些差距的,在标配激光雷达后,Pro 版本提升最大的,就是 AEB 和 AES 这类功能,而不是辅助驾驶。

所以我更倾向于认为,车企加装激光雷达,还是与小米 SU7 事故之后带来的用户教育有关,似乎很多人已经不再信赖,没有激光雷达的辅助驾驶了。

本文为汽车像素(autopix)原创内容

相关标签
ai
汽车像素

汽车像素

记录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公司兴衰、人潮涌动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