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智能手机如今早已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 " 随身助手 "。它的作用更是早已不再仅限于通信,而是攘括了诸如购物、理财、工作,以及各种私密的个人爱好和社交信息。
正因如此,如何能够更好地保护手机里的个人隐私信息这件事,不仅广大消费者会关心,也早已成为许多手机厂商发力的重要产品卖点。
但是,这样就足够了嘛?
老实说,如果大家以为这样的 " 安全保护 " 已经足够安全,只能说明是大概并不太了解那些真正会在手机上被骗的人的遭遇。因为很多时候真正导致悲剧发生的关键,并不在于设备本身一开始不带有 " 防诈骗机制 ",而是这些人在被有意的唆使下,自行无视了手机上的种种 " 警告 ",自己(或是在远程控制下)手动关闭了各种原本可以保护 Ta 的安全软件和相关设置。
如此一来,就算一开始手机再安全、但在骗人者和被骗者的 " 合作 " 下,这些安全、防护机制最终还是形同虚设。
关于这一点,谷歌最近似乎真的给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日前有相关报道显示,谷歌正准备在 Android 16 中实装新的安全功能会被命名为 " 高级保护计划(Advanced Protection Program)"。从相关技术描述来看,这应该是一种基于端侧 AI、基于对用户行为识别的主动防御策略。它非常明确地针对诈骗、互联网入侵案例中的诸多典型场景,通过在特定条件下对用户的行为做出限制,来构成手机安全的 " 最后一道防线 "。
不仅如此,Android 16 的端侧安全 AI 还会识别一些 APP 层面的 " 不正常行为 "。比如某个 APP(在并未更新版本的情况下)突然试图更改自己的图标,或是试图隐藏自己的窗口时,安全程序也将会对用户发出警告。
需要注意的是,过去有的手机也会对隐藏图标的 APP 发出警告,但那主要是基于代码层面进行识别,而谷歌的这一新技术则是基于 AI 的 " 行为判断 "。因此可以揪出部分安装时伪装成正常 APP,之后再通过推送机制 " 变身 " 的恶意程序。
其实关于这一点,我们三易生活倒是比较乐观。因为一方面来说,如今国内市场的绝大多数安卓手机,只要不是特别便宜的型号,其实基本都有预装谷歌服务,底层还真有谷歌的安全技术和功能在。另一方面,正因如此,国内的头部手机厂商大概率也会把谷歌的这种主动式 AI 防御功能进行本地化 " 改写 ",这样做虽然多少可能有点唬人,但毕竟可以变得更接地气,也能够帮助更多的用户省下 " 真金白银 "。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