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设计与艺术学院毕业设计作品主要涵盖了智能装备、智慧医疗、关爱弱势、创意生活、文化传承以及数字媒体六大主题。其中 68% 的毕设课题直接对接企业真实需求,作品完成度和可实施性较往年有明显提升。
宋齐赟同学的《用于火星探测的陆空协同载具设计》课题,聚焦学校 " 航空航天 " 特色。他从提高火星探测效率的角度出发,在校内导师与上海霄元创新中心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博士的联合指导下,开展了火星探测载具概念设计。为规避因地形阻碍而导致探测任务中断的问题,一方面载具融合轮足系统,在火星平坦地面用轮子保证高速移动和能量效率,遇复杂地形则自动切换为足式,模仿动物腿部运动,在提高攀爬越障能力的同时调整重心避免翻车。另一方面载具配备无人机自主发射与回收舱系统,无人机探测气象和地形信息,与火星车协同作业。
马爱亲同学的毕业设计《学校一号卫星航天文创产品设计》,以学校参与研发的一号卫星为设计原点,设计了一套 SDJU 星航文创的系列产品,包括航天钛杯具套组、NFC 卫星桌垫、卫星摆台、电波杯垫等。
" 这些作品不是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赏,而是扎根产业土壤结出的创新果实。" 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周志勇表示,学院紧密围绕临港新片区与大零号湾科创策源功能区两大国家战略,创新实施了 " 产业需求牵引、能力画像匹配、校企协同评价 " 的育人机制。此次展览选址滴水湖码头,标志着学院迈出了 " 走出校园、融入城市 " 的关键一步,不仅展现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更是一次面向社会的教学检阅。
展览首日,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同步启动,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等 5 家企业与上海电机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课程共建、实训平台共享、创新项目孵化、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此外,上海诺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向设计与艺术学院捐赠价值 50 万元的 60 导脑电图仪,与学院共建高端工业设计制造融合创新平台,为工业设计提供神经工效学研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