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autocarweekly 22分钟前

新款零跑 C10:“内卷之王”,跳出内卷

文|德福

5 月 15 日,2026 款零跑 C10 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 5 款车型,售价区间 12.28 万 -14.28 万。新车依旧采用双动力组合,纯电版 CLTC 续航高达 605km,增程版 CLTC 纯电续航为 210km,综合续航高达 1190km。

新款零跑 C10 依旧是价格杀手的样貌,将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价格依旧拉到同级别最低。同时相比起改款前,新款 C10 把起步价降低到了 12.28 万,相比老款直降 6000 元。而顶配只要 14.28 万,相比老款下调高达 2.6 万。要知道老款车型已经被视为极致性价比的代表,而改款之后的,不仅价格优势更加明显,而且新款零跑 C10 在配置的全维度升级方面,给竞争对手们上足了强度。

譬如纯电车型升级搭载 74.9kWh 电池包,CLTC 续航提升至 605km,在 800V 高压快充平台基础上,电量从 30% 充至 80%,时间缩短至 16 分钟。增程车型的纯电续航提升到了 210 公里,充电倍率的提升加快了补能速度,SOC 充电时间缩短到了 18 分钟,增程车型可油可电的属性优势得到了进一步放大。

而在智能化方面,2026 款零跑 C10 车机芯片升级为骁龙 8295,车机的流畅度和响应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方面,新车芯片升级骁龙 8650,除了搭载激光雷达这个大卖点之外,端到端大模型的智能辅助驾驶水平也得以持续升级。

简单介绍新款零跑 C10 的产品特点,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在 13 万到 14 万元这个价格区间里,无论纯电还是增程车型,能够匹配新款 C10 竞争强度的车型寥寥无几。从 13.28 万元的纯电 650 悦享版开始就搭载了全域 800V 的高压平台,而带有激光雷达的车型门槛也被增程 210 激光雷达版拉低到了 13.28 万元。

虽有零跑 B10 的珠玉在前,我们对于新款 C10 打价格战的实力已经有所心理准备,但是在这款车上,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震惊——要知道这个级别市场竞争之激烈,已经将配置和对应的价格牢牢锁死,而消费者同时又在呼唤着高阶技术的下放。通常的做法是将这些高阶配置的成本转移,变成一个搭载了科技噱头的 " 毛坯房 "。但我们在新款 C10 上依然能够看到在舒适性配置以及底盘方面,零跑依然能让这款车有着大幅度的配置和体验升级,足以见其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储备。

在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零跑 C10 的定价逻辑揭示了新势力的生存法则:技术普惠需以全域自研为基石。通过垂直整合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真正让更优秀的智能化体验普惠更多消费者,实现了在 15 万元以内 SUV 市场的降维打击。这种成本控制力与技术创新力的结合,正是其突破价格战困局的关键。也是被称之为 " 价格屠夫 " 的零跑,有能力跳出单纯的价格内卷,进而通过优秀的技术整合能力和成本定价方针,继续保持强悍竞争力的最本质因素。

零跑汽车董事长 CEO 朱江明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曾表示:" 当前国内汽车行业已经步入深度红海竞争阶段,价格战不可避免。" 而零跑一度被视作为这轮价格战中受益颇深的新势力品牌。毕竟三四月份新势力销量第一、1-4 月新势力出口销量第一、2025 年以来股价领涨中国汽车品牌,这些成绩都是不争的事实。

但我们不能片面地去理解这场价格战。当下市场竞争的本质,已经不是单纯地依靠价格来换取市场。汽车市场多年以来所形成的消费者认知,也决定了竞争的复杂性绝非价格一个方面,而是配置、品质、安全、体验等等全方位的比拼。低质低价的产品是最先倒下的那一批,而能够坚持矗立在浪潮之中的竞争者,都有着自己足够深的护城河。

这时候我们再回望年初之时,上过热搜的零跑 5000 名工程师的大合影。那张照片的含金量,如今还在持续提升。

全域自研的深度进化:

从技术突破到生态重构

零跑汽车的崛起密码,深植于其 " 垂直整合度最高 " 的全域自研体系,也就是 5000 余名零跑工程师们所打造出来的竞争力。

不同于传统车企的模块化采购模式,零跑构建了覆盖整车架构、三电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完整技术闭环。LEAP3.5 技术架构的深化应用,在 2026 款 C10 上展现出惊人的技术整合能力——技术的快速落地,突破高端技术平民化的产业瓶颈,这些不断出现在零跑新产品上的特点,也是零跑体系化作战的实力体现。

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场,靠着配置的堆叠已经很难产生单点突破的效果。一辆车整体智能化体验的优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技术架构。而零跑 LEAP3.5 电子电气架构的优势,就在于中央域控架构革新,使其成为全球最高集成度控制体系。

LEAP3.5 架构通过中央域控架构创新实现舱驾一体化融合控制,将三域控制器整合为单一总控模块,搭载高通 8295P 芯片实现通讯延时降至微秒级。而整车控制器与电驱的深度集成,则体现出了自研系统在技术匹配以及研发进度方面的优势。

在 LEAP3.5 架构中,800V 高压平台不仅代表充电速度的跃升,更是全车能量管理效率的质变。零跑通过碳化硅电驱系统将综合效率提升至 92%,续航增加 6%,这背后是全域自研体系对三电技术的深度优化。增程车型 " 可油可电 " 的补能灵活性,则直击用户里程焦虑,展现了零跑对细分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再配合整车的智能软件,可以深度学习用户驾驶习惯,持续进化软件策略,可以做到让整辆车越用越好开。

而在架构优势的技术力加持下,新款零跑 C10 也成为同级唯一配备 LMC 一体化运动融合控制技术的车型。在车辆以 120km/h 时速下发生爆胎时,系统可在 500 毫秒内通过对制动、转向、驱动的融合控制,快速消除不稳定因素,响应速度远超经验丰富的人类驾驶员。此外,该技术还具备动态转向辅助、高速预稳定控制、冰雪路面预稳定等功能,在紧急避障或快速过弯时主动优化车身姿态,大幅提升驾乘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高速爆胎稳定这项技术已经成为行业里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品牌,在底盘域技术实力上 " 秀肌肉 " 时必备的科目。究其原因,实现这项技术需要控制域与智能底盘技术要做到高度融合,在爆胎后的毫秒级反应窗口内,完成从检测到反应再到执行的全过程。其间对于软硬件的要求门槛都很高。

当豪华智能品牌们将其作为技术卖点营销给消费者时,潜台词大多是:" 你看,这项黑科技需要大量的软件研发和硬件配置,而实现它需要技术力出众的智能底盘。" 通俗一点来说,那就是 " 得加钱 "。

而零跑的思路却截然不同,它所思考的是如何实现 " 技术民主化 "。当一项技术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可、所使用,那么势必会在行业内进一步拉低这项技术的成本,进而普惠更多消费者。尤其是 LMC 一体化运动融合控制技术,它还是能切实提高行车安全的配置,那就更应该去打破其高高在上的幻景。

而 LMC,只是零跑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一个缩影。真正让这项技术惠及更多消费者的基础,正是通过舱驾一体化控制与底盘技术的深度自研,打破了传统车企依赖供应商的桎梏的 LEAP3.5 架构。

朱江明在 LEAP3.5 架构的技术发布会上,将在这个架构上的多项技术创新,定义为代表了零跑十年自研的最新技术成果。而十年时间里,零跑的电子电气架构已经经历了四次迭代,从离散到集中,从整合到自研。零跑坚持在正确的技术路线上不断革新自我,也将技术定价的话语权愈发牢固地握在自己的手中。

过于笃信内卷者,大多自轻。因为他们除了不断放低价格之外,很难相信自己有其他特质去吸引消费者与合作伙伴。而如零跑这样的品牌,坚实的技术基础给了他们跳出单纯价格内卷的自信,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赢者气质。

我们总在说当下这个社会 " 赢者恒赢 ",而赢者所具有的方法论和坚实基础所赋予他们强大的气场,最终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围绕在他们身边。而这种独特的气质,如今就体现在零跑的身上。

曾经一度被视为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短板的操控性,在零跑的强者气质下也得以补齐。新款零跑 C10 所采用前麦弗逊后五连杆的底盘结构,就来自于国内和欧洲顶级底盘团队的联合调校。在新款零跑 C10 上,调校团队优化了颠簸路、减速带和路口掉头等日常使用场景的驾乘体验。同时,零跑还携手全球顶级的供应商,将大陆 One-Box 制动系统和博世华域 DP-EPS 转向系统,以此带来更迅速的动态减速响应与更精准的转向操控。

当技术长板成为品牌实力外溢的优势,当合作伙伴们以全球化车型为目标优化体验,新款零跑 C10 再次展现出了技术创新的飞轮在如今的市场上拥有着多么强劲的势能。而零跑并非囤货居奇者,它身上另一个重要的标签,就是 " 成本定价 "。换句话来说,当技术为零跑创造出价格优势时,零跑选择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体验,让消费者看到除了价格优势之外,零跑还能够跳脱 " 低价低质低体验 " 的怪圈,以此完成一次场景化的革命。

从产品思维到场景革命

实则是用户价值的生态跃迁

零跑的产品哲学始终围绕 " 技术普惠 " 的核心展开,这在新款 C10 上体现得尤为深刻。针对年轻家庭用户的核心痛点,产品创新直指场景化体验重构:同级独有的婴幼儿置物平台设计,将亲子出行痛点转化为产品亮点。而自研的 LEAP Sound 12 扬声器系统,通过奔驰同源供应商 +AI 音效算法,在 14 万级市场实现越级的豪华听觉享受。而且其智能生态实现了开放性突破,HUAWEI HiCar 与 ICCOA Carlink 的超全投屏生态,覆盖 70% 主流机型,尽可能惠及更广泛的消费者。

与之前提到的技术升级相同,新款零跑 C10 上出现的这些配置名词,不只是在选配表上增加了一行而已。而是在细节之处,展现着对于用户的人文关怀。举个例子,婴幼儿置物平台所针对的,是中国家庭最高频的 " 带娃出行 " 场景,为此工程师进行了专项优化:座椅面料使用婴儿可啃咬级有机硅材料,已获得 OEKO-TEX STANDARD 100 认证,与婴幼儿奶嘴材质相同,同时具有无毒、抗菌、亲肤、阻燃、耐磨耐用、持久抗污易打理的特性。而将这种场景再次升维,提高到健康出行的层面上,新款 C10 在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使用了低气味的隔音棉、全车阻尼片采用环保型的聚烯烃阻尼片等,大范围低挥发环保材料的应用,有效抑制了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

同样的细节提升还体现在 NVH 上。新款零跑 C10 全车有着超过 100 项静谧性专项优化,从材质到声学传递路径,每一处都能看到工程师们进行技术优化的痕迹。而新增轮毂噪音抑制设计,对中高速下的胎噪及路噪改善效果明显。粗糙路面下轮胎空腔噪音降低 6dB,整车行驶静谧质感提升显著,甚至能够达到传统豪华品牌 50 万级豪车水准。

车内环境和 NVH,恰是此前多年国外豪华品牌所营造溢价能力的招牌,而零跑在车内舒适体验所进行的百余项优化绝非简单的物料升级。譬如 NVH,就是其全域自研体系下工程团队对车辆声学传递路径的深度解构与重构。这种从底层物理架构着手的创新模式,既避免了纯粹依靠高成本堆料的路径依赖,又突破了新势力企业受制于供应商体系的创新瓶颈。特别是在 15 万级市场实现越级 NVH 表现,本质上是零跑将全域自研的技术势能转化为产品竞争力的典型案例。

当行业还在为价格战焦虑时,零跑用体系化创新证明:真正的竞争力来自技术穿透力、成本控制力与用户洞察力的三位一体。从 B 系列的市场引爆到 C10 的价值重构,零跑展现出的不仅是产品创新力,更是智能电动车时代产业变革的范式样本。其全域自研的深度进化,重构了技术普惠的边界。成本革命的范式创新,开辟了规模效益的新路径。用户价值的生态跃迁,则重新定义了移动出行的本质。

在 LEAP3.5 架构支撑下,零跑正在构建一个技术普惠与商业可持续兼得的创新生态。不仅是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一个通过坚定的技术革命,实现品牌向上,口碑、销量与股价兼得的范本。同时它还能将中国汽车的品质革新,输出到海外。可以料想,当新款零跑 C10 将曦露紫的车影投射在欧洲的街头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一台中国电动车,更是一个产业创新时代的来临。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