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和讯网 1小时前

中美联合声明发布,两国贸易战已经结束?

5 月 12 日下午三时,中美两国发布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国互降加征关税为 10%。同时,双方表示将建立机制,继续就经贸关系进行协商。

早前,中美双方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长达 2 日的经贸高层会谈。会后,中方代表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双方就经贸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事实上,此次会谈已被认为是两国和解的重要信号。截至 12 日收盘,A、H 两地股值均已回升至 4 月初水平。其中,上证指数和恒生指数在双方的联合声明发布前,已高于 4 月 3 日水平。美股方面,历经多轮波动后,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 500 指数 9 日收盘价也均高于 4 月 2 日水平。

受此影响,金价于 12 日大幅回调。COMEX 黄金期货盘中一度跌破 3270 美元 / 盎司。国内金饰价格跟跌,周生生足金饰品标价 1007 元 / 克,较前一日 1021 元 / 克的价格下跌 14 元 / 克。周大福足金饰品标价 1008 元 / 克,较前一日 1022 元 / 克的价格下跌 14 元 / 克。市场避险情绪有所缓和。

摩根士丹利指,中美贸易会谈达成达成重要共识和实质性进展,双方同意建立经济和贸易磋商机制。对中国市场是近期一个实质性的正面催化剂。

贸易战现 " 停火协议 "

当地时间 5 月 10 日至 11 日,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了为期两天、总计 16 小时的经贸谈判,并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当地时间 11 日晚在出席中方代表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此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坦诚、深入、具有建设性,达成重要共识,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同一天,美国财长贝森特向媒体表示," 我很高兴地报告,美中在这场非常重要的贸易谈判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则说道," 中美将达成一项协议,将有助于减少美国 1.2 万亿美元的全球贸易逆差。" 他还称," 中美能够迅速达成协议,反映出双方的分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与此同时,白宫经济顾问哈塞特透露,除中美协议外,本周可能宣布更多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协定。上周美英达成的有限协议仍保留多项英国产品的 10% 关税。

不过,此次谈判取得进展,并不等同于贸易战已经结束,双方只是进入了战略缓冲期。

根据最新的谈判成果,中美双方取消自 4 月 2 日后的额外加征关税,但仍保留 10% 的额外关税和此前已经生效的关税措施。

而未来这些关税措施是否会进行变动或是取消,仍需要看后续的谈判进展。因此,综合来看美国当前对华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仍高达 50%。

另外,双方并未提及此次会谈中是否讨论了半导体、新能源等竞争最为激烈的核心领域的相关议题。而对于诸如上月 18 日宣布的 " 港口税 " 等其他对华限制措施,双方的联合声明中也未有提及。

故有市场观点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全面脱钩的风险将大大降低,但在部分领域内的竞争仍会非常激烈。

双方还剩哪些分歧未解决?

此次日内瓦会谈最大的意义,是双方同意设立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 ",从而使两国经贸摩擦的解决方式从 " 单边施压 " 转向 " 制度化谈判 "。

过去几年,美国频繁使用关税大棒、科技封锁等手段打压中国,而中国则不得不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如今,磋商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减少突发性政策冲击,降低市场不确定性。

然而有市场观点认为,即使中美双方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两国也难以重建互信关系。

首先,美国减少贸易逆差的目的并未达成。

据了解,2024 年,美国贸易逆差再次创下了历史新高,高达 1.2117 万亿美元,较上年攀升了 14%。其中,中国则成为了美国最大的逆差对象国,其后依次是欧盟和墨西哥。

根据中国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额高达 4.90 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全年贸易总额的 11.17%。中国对美贸易顺差高达 2.57 万亿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2025 年 1 月,美国贸易逆差再增 34%,达到 1314 亿美元,成为 1992 年以来单月最高的贸易逆差。中国以 297 亿美元再次位列第一贸易逆差国。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的观点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升级,中美之间关系 从 " 供需互补 " 阶段发展到了 " 需求争夺 " 阶段。中国供给范围不断扩张,与美国供给发生重叠,于是出现了对存量蛋糕的争夺。

其次,在美国的制造业回流长期战略中,中国依旧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

近年来,美国政府大力推行制造业回流政策,从奥巴马的 " 再工业化 " 战略,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内的 " 制造业回流 " 战略,再到拜登政府的 " 供应链弹性 " 战略。同时,包括减税、财政补贴、加征关税、限制采购等系列政策相继出台。

而面对中国企业的领先技术和雄厚产能,美国采取多种措施,逼迫中国企业进行产能或技术转移。

2022 年,美国发布《通胀削减法案》,并附加多条技术共享条款。受制于此,多家中国光伏、新能源领域企业不得不赴美投资建厂。

2023 年,宁德时代与美国福特达成合作协议,由福特出资 35 亿美元在美国新建一座动力电池工厂,宁德时代负责提供技术支持。

2024 年,隆基绿能(601012.SH)与当地能源巨头 Invenergy 合资建厂,其中,核心原料硅片前置到马来西亚工厂,并与美国硅料供应商 Ferroglobe 签订本土硅料协议。

同年 11 月,天合光能(688599.SH)将位于得克萨斯州威尔默的 5GW 组件工厂,出售给美国上市公司 FREYR(NYSE: FREY),天合光能获得 FREYR 部分股权。

据 Reshoring Initative 的统计,2010 — 2023 年间从中国回流美国的企业共 1425 家,回流的就业岗位共 21 万个。

不过,中国企业赴美建厂依旧无法解决问题。美国当地所存在的工人工作效率、法律法规、产业集群度、供应链密集度等因素大大提高了在美国构建生产线的成本。

其次,政策风险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美国政府的持续换届,以及各州对华资本的不同态度。例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虽对中资持开放态度,但得克萨斯、南卡罗来纳等州早已竖起政策壁垒。

但直至目前,市场普遍认为中美仍然有合作存在。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相关标签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