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财联社-深度 9分钟前

是何原因让券商两融业务增量不增收?头部券商多见利息收入下滑

财联社 5 月 6 日讯(记者 王晨)融资融券业务一直被券商视为重要创收业务之一,然而在愈演愈烈的行业价格战之下,融资利息低至 4% 以下不再罕见,这一重要创收业务正显著承压。2024 年券商年报数据显示,融资融券业务 " 规模扩张,但难抵收入下滑 " 已成普遍现象。

头部券商因市场份额较大受冲击显著,中金公司、中信建投、浙商证券、中信证券、国泰海通等头部券商融资融券利息收入降幅超 10%,而东方财富、红塔证券等中小券商凭借互联网流量优势或区域优势逆势增长,分化格局凸显。尽管融出资金规模平均增幅达 16.22%,但 " 量增价减 " 效应导致超 40 家券商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同比下滑。

面对盈利压力,从 " 规模扩张 " 到 " 质量深耕 " 成为券商清晰的转型路径。多家券商聚焦科技赋能与综合服务,精细化运营成行业共识,强化风险管理也是券商关注的核心要点。科技驱动、风控升级与差异化竞争正重塑竞争格局。

利息收入普遍承压,价格战效应凸显

2024 年,融资融券利息收入普遍承压成为行业主基调。

记者曾在过往报道中提及,去年券商两融价格战加剧之势下,融资利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券商针对新开客户的融资利率普遍集中在 5%-5.5% 的区间,而对于资产量达到特定规模的优质客户,融资利率更是低至 4% 以下。

这一影响直接反应在了融资融券利息收入上。在四十多家上市券商中,42 家券商利息收入同比下降,降幅主要集中在 5%-20% 区间。其中,头部券商降幅靠前,中金公司(-20.02%)、中信建投(-18.55%)、招商证券(-14.72%)、中信证券(-14.41%)、华泰证券(-13.60%)、国泰海通(-13.20%),反映出头部券商因市场份额较大,受价格战冲击更为直接。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东方财富、红塔证券等少数机构逆势增长,前者或依托互联网平台流量优势实现利息收入增长 5.89%,后者凭借稳健经营、区域布局和小基数效应以 48.01% 的融出资金增速支撑了 11.71% 的收入提升。这一分化凸显行业竞争逻辑的转变——单纯依赖规模扩张难以对冲费率下行压力," 以价换量 " 策略的局限性日益暴露。

融出资金规模扩张,但难抵收入下滑

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呈现普遍下滑趋势,券商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如何?从年报来看,各家对于融资融券业务并未统一披露,记者暂用报表中 " 融出资金 " 科目来衡量融资融券业务规模。" 融出资金 " 科目主要包含两项,融资融券业务融出资金和孖展融资,融资融券业务融出资金占绝大比例,因此能有效反映出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变化。

数据显示,与利息收入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6 家券商融出资金规模显著增长,平均增幅达 16.22%。红塔证券(+48.01%)、首创证券(+34.30%)和东方证券(+33.10%)等中小券商通过扩张策略实现规模跃升,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也保持 16%-18% 的稳健增长。

然而,融出资金的增长未能转化为收入提升,例如中信证券融出资金增长 16.49%,利息收入却下降 14.41%;华泰证券融出资金增长 17.99%,利息收入下降 13.60%。这种 " 量增价减 " 的负相关性充分印证了价格战的局限性——单纯依赖规模扩张难以弥补费率下行带来的收入缺口。

当前数据揭示了两大核心矛盾:一是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持续收窄,2024 年平均利息收入同比下降 6.77%;二是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的平衡难题,融出资金平均增幅达 16.22%,但风险管理能力是否同步提升有待考量。这促使券商重新审视竞争策略。

各家融资融券业务有何打法

面对行业费率下行、竞争加剧的背景,众多券商在年报中纷纷透露了各自发展战略,展现出行业从 " 规模扩张 " 向 " 质量深耕 " 转型的清晰路径。多家券商聚焦科技赋能与综合服务,精细化运营成行业共识,强化风险管理也是券商关注的核心要点。

一是多家券商将数字化转型视为突围关键。华泰证券提出构建 " 全方位融资客户服务体系 ",通过平台化服务与创新产品提升客户体验;中信建投强调 " 渠道与产品多措并举 ",打造线上服务生态,推动智能投研产品落地;光大证券借助科技优化展业工具,两融规模增幅跑赢市场 20%。申万宏源聚焦机构化转型和数字化迭代,借助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平台赋能服务,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

长江证券引入大数据模型精准识别潜在客户,并升级极速交易系统以增强高端客户粘性;浙商证券通过流程数字化改造,融资余额增幅超市场平均水平 22%;东方证券上线新一代两融系统,交易效率显著提升,业务规模同比增长 32%。华鑫证券将借助金融科技赋能的优势,通过挖掘客户需求,不断完善基于金融科技产品线的两融业务解决方案。科技正从底层重构服务逻辑,低成本获客、高效运营与智能风控成为竞争新壁垒。

二是针对客户需求分化,精细化运营成行业共识。招商证券建立分级服务体系,聚焦高净值客户开发与留存;国信证券推出分类分层服务框架,提供一体化综合方案,融资余额增速超 20%;东兴证券收缩高风险业务,转向以证券交易为核心的高净值客群,强化投教陪伴与智能风控。

财通证券通过 " 零售 + 机构 " 双轮驱动提升信用业务规模及市占率,深化品牌建设;东方证券制定融资业务分层定价管理方案,成功切换新一代两融系统,提升交易性能,完善风险管控机制,融资融券余额增长明显。华鑫证券积极追踪具有潜力的客户,制定差异化的开发策略。

三是提升风控能力,科技深度融入风控环节。申万宏源构建全周期风险监测体系,强化逆周期调节;中泰证券明确 " 管住风险、积极竞争 " 双主线,严控资产质量;国金证券整合内外部资源优化业务链条,利息收入逆势增长 2.86%。

多家券商还将科技深度融入风控环节。长江证券计划打造智能风控场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精进风险实时监测预警机制,实现对风险的精准把控与提前响应;东兴证券细化两融业务风险控制系统功能,提升客户个性化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华鑫证券建立多维度风控体系,从授信、监控到信息系统全链条覆盖。行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防控,智能风控渐成标配。

四是从单一业务到综合赋能。头部机构加速向综合服务商转型。广发证券以 " 客户中心导向 " 联动全业务链,市场份额升至 5.56%;国泰海通融入集团三大客户服务体系,净新增融资融券客户数翻倍;中信建投通过拓展业务渠道、增强内部协同、丰富服务内容等举措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的综合服务能力,信用账户净新增开户市占率同比增长 39.99%。中小券商探索垂直领域突围,国联民生将两融业务嵌入客户服务生态,打造差异化场景;华安证券通过投顾品牌建设,以专业组合吸引长线资金。长江证券计划打造投资顾问品牌,甄选推广优质投资组合,以专业服务吸引客户。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