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合资赚钱就要挨骂?10 万君威、21 万 CT5,超 7 个合资品牌又推“一口价”!

魔怔了?3 月刚到,据不完全统计,又有至少 7 个合资品牌推出 " 一口价 " 政策!

一口价,降幅至少四分之一,相当于 30 万的指导价再便宜 10 万,合资品牌,真的想靠一口价一口吃饱。然而,另一层的思考是——合资品牌是在保住份额,还是自榨水分?

3 月 1 日,凯迪拉克全新 CT5 正式上市,新车改头换面,打着 " 运动 " 的旗号,更是在浙赛跑了一圈,以证赛道上的实力。不过,这只是噱头,最为人关注的还是价格:29.99 万元的起售价,比旧款高了,21.59 万元起的一口价,比旧款有诚意了。

实际上,美系豪车的 " 走量独苗 " 凯迪拉克,多年前就玩转终端市场,比指导价便宜四分之一左右的终端价,让指导价形同虚设,即使多年前亦喊出绝不 " 以价换量 ",但别家是挂羊头卖狗肉,凯迪拉克是挂狗肉买羊头,见怪不怪了。

无独有偶,都是出自上汽通用," 一口价 " 不能凯迪拉克独享。几乎同日,别克品牌忽然宣布," 君威系列一口价 10.69 万元起 ",按照指导价来计算,便宜了三分之一,比凯迪拉克还狠。

故而一时之间,网络上尽是对比,最多的声音是——买 XX 车,不如买 10.69 万元的君威!

不过让上汽通用未曾想到的是,自己在烧钱,却还有比自己烧得更猛的。上汽奥迪宣布,Q6 全系目前可享限时优惠价 30.9 万元起,降幅同样达到了三分之一,豪车降幅如此,不知是否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了。

固然,摆在奥迪 Q6 面前的,是月销几百辆的惨淡成绩单。贾健旭当初提出的 " 上奥迪 ",此时升任上汽集团总裁后,是要加把火了。

并非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是不约而同。上汽大众朗逸推出限时价,8.38 万元起;一汽 - 大众探岳 L 推出一口价,17.69 万元起;广汽本田冠道推出限时价,18.98 万元起;一汽丰田卡罗拉双擎推出一口价,8.98 万元起 ......

车市如楼市,卖方市场演变成买方市场,不怕你砍价,就怕你不到店。油价水涨船高,油车价每况愈下,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在 2024 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业务鲜有进展、依旧抱着合资品牌大腿的车企,几乎都被骂惨了。似乎,在很多人眼里,合资品牌就不应该赚钱。

一汽集团没有上市,没法获得准确财务数据,但看上汽集团,2024 年预计净利润 15 亿元 -19 亿元,跌幅高达 87%-90%;广汽集团,2024 年预计净利润 8 亿元 -12 亿元,跌幅 72.91%-81.94%。偌大的汽车集团,手中都有几张王牌,一年 10 亿元左右的利润,你敢想象?

利润确实低,但必须说明的是——新赛道之中,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别人在亏钱,为何你就要继续躺着赚钱?

游戏规则,是如此。殊不知的是,蔚来还在亏钱,冲回新势力第一的小鹏还在亏钱,包括吉利的极氪还在亏钱 ...... 当然,需要说明白的是,蔚来的换电站,小鹏的智驾技术,极氪的平台,都是技术型资产,技术需要费用化,亏钱是理所当然,当逐渐实现资本化后,赚钱则是持续性的动作了。

反观极度依赖合资品牌的大厂,若是旗下的自主品牌新能源已是凭借优秀的技术在市场上独当一面,则是另说;否则,仍旧死盯着 " 利润 " 二字,便会被扣上 " 不思进取 " 的帽子。

" 明保份额,暗去水分 ",应该是大厂们维护自己面子,而对外表露的一种说辞。毋庸置疑的是," 一口价 "、" 限时价 " 并非是为了保住份额而背水一战,实际是去掉过多的水分,以填众怒,随后,大力推动新能源板块——牵一发而动全身,合资自己有份,自主品牌新能源乃是亲生,俱需步调一致。

" 一口价 " 之类的政策,渐渐地会变成常态,最终便是,再也没有 10 万元起步的紧凑级合资轿车,也没有 15 万元起步的紧凑级合资 SUV。榨干水分,挤掉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溢价再谈活着。

话说回来,种种,都是人在控制和推动。自 2024 年以来,更换的高管乃至董事长,不在少数,换人之后,改革愈发顺理成章," 赚钱 " 违反了众意," 烧钱 " 才是符合民意。董事长们,开始拼 " 烧钱 " 的能力了!

视频号回顾:

相关标签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