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品牌工厂 BrandsFactory
8 月,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因访问量激增一度瘫痪。
引爆这场热潮的,是深圳快造科技推出的 Snapmaker 彩色 3D 打印机 U1。它在众筹开启 12 分钟内突破 200 万美元,1 小时突破 300 万美元,上线 15 小时即突破 7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5024 万元)。迄今已获得超 2 万人支持,众筹总额突破 2053 万美元。
而就在近日,安克创新旗下的 Soundcore Nebula X1 Pro 移动影院投影仪,上线 Kickstarter 仅 10 天就斩获近 500 万美元,创下家用影音设备众筹新纪录。
更多中国硬件正通过众筹走向全球。清闲智能 LiberNovo 的动态人体工学椅 Omni 不到两个月筹资超 800 万美元;动思创新的 Dnsys Z1 外骨骼获超 220 万美元支持;深眸远智 XbotGo Falcon AI 运动相机则吸引 4700 人支持,揽下 230 万美元。
这些现象级产品的背后,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在消费电子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硬件并未失去机会,关键在于产品能否以更精细的设计与体验创新,真正击中用户需求。
可感知的升级
纵观众筹平台上的高额硬件项目,不难发现一个共性:它们都精准解决了一两个明确且刚需的用户痛点。
快造科技的 Snapmaker U1 就是一个典型。3D 打印机并非新鲜事物,但长期存在价格昂贵、速度缓慢、调试复杂等问题。尤其是在多色打印逐渐成为标配的今天,如何在实现多彩输出的同时降低浪费、提升效率,成为行业共同追寻的突破口。
Snapmaker U1 的突破在于引入 "Tool Changer" 自动换刀系统,配备四个独立打印头,实现五秒内快速换刀,从根本上解决多材料打印中的清洗难题。相比传统方案,其性能提升五倍,浪费减少八成,配合 749-1498 美元的定价,真正做到了 " 极致性价比 "。
U1 的成功让行业震动。8 月底,拓竹紧急公布搭载 Vortek 换刀系统的 H2C 机型,这条消息在其单喷嘴机型 H2S 打印机发布仅一小时后便突然公布,并承诺年底上市交付,节奏之快令人侧目。
同样瞄准这一赛道的还有 AtomForm,该品牌来自于割草机器人 MOVA 投资的原子重塑。其首款产品 Palette 300 配备 12 喷嘴系统,为目前行业最多,预计很快将在 Kickstarter 上线众筹。定价为单机 1499 美元起,预计将与拓竹的 H2C 形成正面竞争。
事实上,用户始终愿意为 " 可被感知的创新 " 买单,无论是技术突破、功能整合,还是形态颠覆、体验重构。
如清闲智能 LiberNovo 的动态人体工学椅 Omni。传统人体工学椅强调 " 支撑 ",但始终是静态的,Omni 通过精密连杆与全息随动系统,实现椅背、座垫、头枕和扶手的毫秒级联动,真正做到 " 人动椅随 ",从 " 静态支撑 " 迈向 " 动态响应 ",重塑久坐人群的办公体验。
安克创新 Nebula X1 Pro 投影仪,融合了 4K UHD 三色激光投影与 7.1.4 声道 Dolby Atmos 环绕音响,亮度达 3500 ANSI 流明,所有参数近乎顶配,以 " 全球第一个移动影院站 " 打造家庭影音新标杆。
动思创新的 Dnsys Z1 外骨骼也在降维打击。过去外骨骼多用于医疗或军事,价格动辄上万美元。Z1 通过轻量化与模块化设计,将价格压至 899 美元,切入运动与日常辅助领域。它提供 44 磅助力与 77 磅减负,既能帮助登山者保护膝盖,也能为康复人群提供可负担的辅助。
这些产品的共通之处在于:不卖弄概念,不教育用户,而是用 " 更快、更轻、更智能、更便宜 " 等可感知的体验提升,直接打动人心。
AI 成为捷径
随着 ChatGPT 掀起的 AI 浪潮步入第三年,AI 硬件正从概念探索逐步走向成熟落地,众筹平台成为其验证市场的最佳试验场。
10 月 10 日,人机交互巨头 Rokid 宣布其 Rokid Glasses AI 眼镜完成众筹,45 天内从超 5000 名支持者手中筹集 361 万美元,创下 XR(混合现实)领域全球众筹纪录。
Rokid Glasses 重量仅为 49 克,基于高通 AR1 平台打造,配备双 Micro LED 波导屏与 1200 万像素索尼摄像头,集成实时翻译、物体识别、语音交互等 AI 工具。其开放平台支持 ChatGPT、Gemini、谷歌地图等应用,直接挑战 Meta 雷朋眼镜的封闭生态,以更高自由度和更强功能满足消费者对智能眼镜的期望。
智能戒指是另一片快速增长的 AI 落地场景。据 Stellar Market Research 报告,该品类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4 年的 3.5 亿美元增长至 2032 年的 16.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1.3%。
去年才成立的美国团队 AIVELA,凭借 Ring Pro 智能戒指在 Kickstarter 上一月内吸引超 4000 人支持,筹得 63 万美元。其产品核心卖点是将健康监测与设备操控融为一体,可监测心率、血氧、体温、睡眠,还支持通过手势操控手机、耳机或智能家电等设备,结合 AI 健康顾问提供每日个性化建议,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AI 的赋能范围远不止于此,一些细分市场同样能做出大热产品。
深眸远智 XbotGo Falcon AI 运动相机避开与 GoPro、Insta360 等巨头的正面竞争,瞄准 " 团队运动、教练 / 家长 / 业余联赛 " 这一细分场景,解决 " 想记录赛事却无专业摄影师 " 的痛点。
其产品功能直击需求:集成 AI 跟踪与识别能力,可自动锁定运动员、智能变焦、同步直播录制,并能自动生成精彩集锦。Falcon 还针对 20 多种运动进行优化,每种运动都拥有自定义的追踪逻辑和取景,真正实现 " 自动跟踪、自动剪辑、解放人力 ",被评价为 " 最易用的智能运动相机 "。
在生产力领域,科大讯飞 AINOTE 2 电子墨水平板整合 AI 辅助功能,提供实时转录、翻译与 ChatGPT 集成,专注无干扰的笔记与阅读体验,可用于写作、会议记录、草稿标注等场景。该项目已在 Kickstarter 筹得超百万美元,印证了 "AI+ 笔记 " 的强烈需求。
AI 硬件备受期待,入局者众,从 AI 耳机到 AI 牙刷,各种尝试层出不穷,但真正的难点从来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如何精准捕捉那个 " 真实存在的需求 "。" 找到一个真需求,就值一个亿,至少也是几千万 ",有投资人如此说道。
也正因如此,众筹就成为验证市场的最佳路径。商品众筹本质是预售,既能募集资金,也能测试市场反应、积累种子用户。全球渠道商与风投机构也密切关注众筹平台,以期尽早发现潜力产品。
" 如果众筹到 40 万美金,这个项目就可以开始做了 ",一位 AI 硬件创业者直言道。
综合来看,在当前的硬件众筹环境中,那些既拥有扎实硬件功底,又善于利用 AI 提升体验的项目,更容易脱颖而出。但真正成功的关键,将不仅是 " 物理性能如何 ",更在于 " 用户能否立即感知到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