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 夏峰琳
搭乘半导体国产化与显示材料需求东风,飞凯材料 ( 300398.SZ ) 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归属净利润双双同比增长的业绩答卷。然而,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之下,也潜藏隐忧。
细究其财报数据,证券之星发现,归属净利润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投资收益的助推。公司多项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出现小幅回落。此外,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 10.34%,与业绩增长趋势背离。
颇具玩味的是,就在业绩显著增长、二级市场股价同步走强之际,飞凯材料却抛出了一份涉及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和多位高管的减持计划。这一举动虽属常规的市场行为,但引发投资者对其内在价值与长远前景的审视。
现金流与净利走势不一致
公开资料显示,飞凯材料成立于 2002 年,公司始终专注于高科技材料的研发与生产。从光通信领域的紫外固化材料起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整合,公司已逐步建立起涵盖半导体材料、屏幕显示材料、紫外固化材料及有机合成材料四大板块的业务布局。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62 亿元,同比增长 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17 亿元,同比增长 80.4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1.76 亿元,同比增长 40.7%。
对于业绩表现,飞凯材料表示主要受益于全球经济和宏观消费环境逐步回暖,半导体材料下游市场需求回升态势强劲,同时电子消费品需求的持续提振,带动了上游材料企业整体业绩的提升。
从各业务板块表现来看,屏幕显示材料仍是公司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上半年实现营收 7.06 亿元,同比增长 4.56%,占总营收比重近五成。半导体材料和紫外固化材料分别实现营收 3.31 亿元和 3.07 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 1.14% 和 6.89%。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净利润的高速增长部分得益于非经常性收益的贡献。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出售大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00% 股权实现投资收益 5567.82 万元,占当期归属净利润的比例为 25.65%,对利润增长形成显著助推。同时,自第二季度起纳入合并范围的捷恩智液晶材料 ( 苏州 ) 有限公司和捷恩智新材料科技 ( 苏州 ) 有限公司,也为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提供了支撑。
需要指出的是,公司本期业绩的高增长还建立在相对较低的基数之上。去年同期,飞凯材料归属净利润 1.20 亿元,为近五年中期业绩的低点。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的背景下,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反而同比下降 10.34%。对此,公司在财报中并未给出详细说明。
此外,飞凯材料的应收账款规模居高不下。2022 年上半年 -2024 年上半年,该项指标分别为 10.62 亿元、10.49 亿元、11.18 亿元。到今年上半年末达 11.20 亿元,较上年同期略有增加。同时,存货余额达 6.91 亿元,同比增长 3.37%。两项指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这对公司的资金周转和经营效率提出了挑战。
高管减持,市场信心受挫
在亮眼业绩的支撑下,今年以来,飞凯材料的股价表现走强。东方财富数据显示,该公司股价今年上半年涨幅超 40%,最新市值已突破 126 亿元,俨然成为新材料板块中备受瞩目的明星企业。
然而,正当其业绩与股价的双双飙升之际,飞凯材料发布了一则高管减持计划公告,为这轮上涨行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若以 10 月 17 日 22.3 元 / 股的收盘价估算,其余三位股东可通过减持变现 1191.04 万元,218.51 万元、31.05 万元。
尽管高管减持本身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飞凯材料在公告中强调,本次减持计划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也不会对治理结构和持续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公告发布次日,飞凯材料股价应声下跌 5.11%。从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似乎对这一解释并不完全买账,有投资者在股吧里直言," 高管都不看好自己的企业高位减持还有好啊 "。
业绩增长与现金流出形成鲜明对比,高管减持与市场疑虑相互交织。飞凯材料的这份成绩单呈现出复杂图景。 ( 本文首发证券之星 夏峰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