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ZAKER 合作

利空扰动!机会又来了?——道达对话牛博士

本周,A 股市场先涨后跌。周五,主要宽基指数将周四的阳线实体吞没。而就在周五收盘后,海外传来了利空,美股也大幅调整,不少人对此比较担心。

那么,下周市场会大幅调整吗?机遇又在哪里?今天,达哥和牛博士就大家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

牛博士:你好,达哥,又到我们周末聊行情的时间。这个周末,大家心里都很焦灼,对于下周的走势,你是如何看待的?

道达:海外方面,主要是美国方面关于关税的消息。

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动辄以高额关税进行威胁,不是与中方相处的正确之道。对于关税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不愿打,但也不怕打。

不少人担心 4 月上旬的冲击再现,我认为,担忧有点过度了。当前与 4 月上旬相比,我认为有明显的不同。

首先是意外的程度不同。4 月上旬时,市场没有完全预料到关税的事情发生,对市场的冲击比较明显。但现在不一样,已经经历了一次,心里多少会有一些准备,冲击会小很多。

其次是关税涉及的范围不同。4 月上旬时,美国的关税政策是针对全球市场的,且范围更广,几乎是所有行业;本次的范围要小很多。

最后是预期的不同。4 月上旬时,市场预期比较差,但经过这几个月的情况来看,也就那么回事。

因此,对于本次的关税扰动,我认为市场担忧会小很多。

对于市场的担忧,我认为有一个指数可以参考,那就是衡量市场恐慌情绪的 CBOE 波动率指数(VIX)。

4 月 2 日,特朗普称将对全球征收所谓 " 对等关税 ",VIX 三天时间飙涨至 60 上方。

北京时间本周六凌晨,美股大跌,但 VIX 仅上升到了 21.66。这说明,海外市场对当下担忧程度的定价,与 4 月上旬的担忧程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 A 股主要指数的情况。

9 月以来,A 股市场经历了一个月的震荡。上证 50 指数、上证指数、中证 1000 指数、国证 2000 指数均呈现出明显的箱体整理,箱体下沿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科创 50 指数、创业板指数则走出了震荡向上的走势。

在遭受外围利空的影响下,跌幅较小的指数,其抗压性应该会更强;而涨幅较大的指数,可能会有顺势调整的动力。

从 4 月上旬遭遇的利空冲击来看,大盘及大指数均在冲击当日见底,而中小盘股方向的冲击延续到了第 3 日。我在 4 月 6 日的文章中也明确指出,从 2018 年 3 月下旬及 2020 年 2 月的两次冲击来看,大盘都是在第二日见到波段低点。

事后来看,4 月上旬的冲击,其实是一次从所谓的 " 危机 " 中迎来布局时机的情况。

综上,不论是从美国关税扰动的意外程度、关税涉及范围、市场预期等角度来看,还是从 4 月上旬的经验来看,我认为,明天市场会对海外利空有所反馈,但市场调整的幅度会低于预期,大家不必对此感到担忧。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应该如何从利空消息的扰动中寻找到机遇。

4 月 7 日,A 股大幅调整。就在 4 月 6 日晚上,我在评论区写下了 " 不要浪费任何一次冲击 " 的话。当时相信的朋友,真的就抄到底了。今天我将这句话再次送给大家。

有一点需要注意,经过一个月的震荡,即便短期冲击结束,后续大盘上行的预期会是 " 进二退一 "" 进三退二 " 或 " 进三退一 "。

牛博士:感谢达哥的分享,让我心里有了底,也就是不用慌。那么,下周有哪些机会呢?

道达:从板块表现来看,银行板块已经调整了 3 个月,证券、保险两大板块已经调整了 1 个多月。

从去年 1 月、今年 4 月的表现来看,金融板块都在市场担忧之时稳住了市场。因此,下周前半段时间,金融板块的表现应该会相比其他板块更强,尤其是相比科技股,毕竟科技股本轮涨幅比较大。

在金融板块稳住市场之后,市场又会重新将目标聚焦在主线上或者新的主线与热点上。

借鉴本轮行情的经验,大多数人都跑不赢 ETF 基金。每次市场大幅担忧之时,我们可以发现,布局 ETF 基金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 ETF 基金的低点通常都出现在市场大幅担忧之时。

从机构对 " 十五五 " 规划的前瞻研判来看,普遍聚焦在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上。因此,与新质生产力有关的科技类行业,其 ETF 基金可能会相对更好一些。

三季报时间窗口来临,可以关注业绩超预期的公司。

最后,达哥作一个总结:从历次利空冲击的经验来看,市场会在 1-3 个交易日内企稳。

板块方面,下周前半段时间,金融股会有稳定市场的预期,但是当市场稳住及市场担忧减弱之后,市场会将目光聚焦在主线或者出现的新热点上。机会方面,可以考虑权重类宽基指数 ETF;待市场担忧减弱之后,可以考虑与新质生产力有关的科技类行业 ETF。另外,三季报时间窗口来临,重点关注业绩超预期且股价位置不高的公司。

PS:想了解达哥的更多观点,或想和达哥交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 道达号 "。

(张道达)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手记不涉及任何操作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

相关标签
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

经济数据提前公布,事实新闻一手掌握

订阅

觉得文章不错,微信扫描分享好友

扫码分享

热门推荐

查看更多内容